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死的文化基因

關於匈奴的狂野和對強悍的崇尚, 《史記·匈奴列傳》說:“壯者食肥美, 老者食其餘。 貴壯健, 賤老弱。 ”意思是, 匈奴人把很好的食物都給健壯的人, 只給老弱者吃剩飯。 可見, 匈奴崇尚暴力, 崇尚勇敢, 崇尚健壯, 而輕賤老弱病殘者。

因此, 他們看不起病死者, 欽佩戰亡者, 評價一個人時, 只看他的表現是否勇猛, 不問其動機如何。 哪怕他的初衷很陰險、很邪惡, 只要他異常勇猛, 如狼似虎, 也能得到其他匈奴人的讚賞。 相反, 如果他在打仗時逃跑, 那麼不管他逃跑的動機是什麼, 都會被人認為是膽小鬼。

少數民族都是這樣,

藏族、西夏、匈奴都有這種不成文的習俗。 打仗時, 除非全線潰敗, 實在打不下去了, 大家一起逃跑, 如果大家都在進攻, 你卻逃跑的話, 你就會被所有人看不起。 人們會在你家的帳篷上掛上狐狸尾巴。 如果誰家被掛上了狐狸尾巴, 就相當於在中央電視臺被曝光, 所有人都會知道他家出了膽小鬼, 所有人都會恥笑他的家族, 他家的姑娘會嫁不出去, 兒子也會娶不到老婆。 所以, 你一旦逃跑, 不但你這輩子完了, 你整個家族這輩子都抬不起頭。 除非你的家族中出現一個英雄, 也就是戰死沙場的人, 你家的“狐狸尾巴”才會被摘掉, 相當於得到平反了。

直到現在, 在少數民族地區, 很多人仍然不怕死亡, 他們把死亡看得很淡, 把名譽看得很重。

很多糾紛和命案都是因為對方侮辱了自己, 或者說了輕視自己的話。 少數民族有很多人都可以隨時為名譽去死。

你想想看, 在這種文化的薰染下, 匈奴怎麼會不殘忍?怎麼會珍惜生命?所以, 頭曼謀殺親生兒子, 冒頓謀殺親生父親, 有著匈奴基因的成吉思汗屠城四十, 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們看起來是“天之驕子”“上帝之鞭”“最強大的首領”“新時代的開闢者”, 但實際上, 他們只是慘遭毒害卻至死沒有自覺的可憐人, 是暴力文化的犧牲品, 是命運造就的悲劇。

也是這種文化基因, 導致了匈奴最後的滅亡——崇尚暴力者, 必然被暴力所滅。

你可以去看看歷史上的許多鬥爭, 它們都是這樣, 不斷地製造血腥, 也不斷被血腥吞噬……所有惡因,

都只可能收穫惡果。

因為殘忍的基因, 匈奴有一種“尚殺首子”的習俗。 就是說, 如果新娘所生的孩子其生父不一定是本部落成員, 匈奴人就會殺掉這個孩子, 以保證本部落血統的純正。 換句話說, 只要新娘不是處女, 而且不能確定她是不是懷了本部落男子的孩子, 那麼她的第一個孩子就會被殺掉。

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類似的習俗。 他們允許新娘有婚前性行為, 甚至允許新娘生過孩子, 但他們不允許同一氏族的男女通婚——也就是近親結婚——也不允許本部落裡混入其他血統的孩子。 如果你在嫁到這個部落之前跟別人生了孩子, 那麼你就要把這個孩子留在娘家, 不能帶到夫家去;如果你還在懷孕, 那麼你就要生完孩子、留下孩子再嫁人,

如果你在婆家生下別人的孩子, 這個孩子就會被殺掉。 對匈奴來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

我在長篇小說《西夏的蒼狼》中也寫過類似的情節, 但主角不是人, 而是純種藏獒的後裔蒼狼。 它從來不跟混有其他血統的母蒼狼交配, 所以它的血統非常純正。 不管歷史怎樣變遷, 它都在與世隔絕的祁連山留下了一線血脈——當然, 這裡的蒼狼是一種象徵, 並不是說祁連山裡真的有這個物種。 但匈奴確實有這種傳統, 對匈奴來說, 保證部落血統的純正, 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匈奴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 對自己基因的繁衍非常在乎, 他們特別在乎孩子的多少。 直到今天, 西部人仍然有這樣的觀念。 所以,

西部是沒有丁克族的——就是說, 西部很少有人會不要孩子。

西部有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就是認為人死之後只能享受血緣子孫供養給自己的一切, 包括人世間的所有物質和精神。 這是一種對神秘現象的認可。 在西部, 這非常普遍, 類似于人們對基因的認可。 比如, 他死了之後, 就算外人——也就是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哪怕名義上是他們的子孫——給自己燒再多的紙錢, 自己也收不到。 甚至, 就算他不知道自己養的是別人的孩子, 這個孩子實際上跟他沒有血緣關係, 他死後也仍然收不到這個孩子燒給他的所有東西——包括這個孩子的子孫燒給他的一切, 因為沒有血緣關係。 所以, 西部人很在乎血緣子孫。

直到現在, 西部的一些少數民族仍然不接受別人的孩子。 前幾年,我去藏地採訪時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是個藏人喇嘛,他直接告訴我,自己是在舅舅家長大的。我問他為啥不在自己家裡住,他說,因為他是媽媽沒結婚時生的,媽媽的丈夫不是他的生父,他不能到媽媽的婆家去。藏地就是這樣,舅舅會養活姐妹結婚前生的孩子,而且大家都會認可這個孩子,不會覺得他有什麼不好,也不會覺得孩子的母親有什麼不好,孩子自己也不把自己當成私生子。大家都會尊重他。但他絕對不能到母親的婆家去。因為,這涉及血緣的問題。

因為“尚殺首子”的習俗,匈奴女子一旦死去丈夫,又想改嫁,就只能把孩子留在自己的部落,自己隻身改嫁,或者嫁給夫家部落的男子——她不能嫁給本部落的男子——否則,就只能終身不嫁。

蒙古人也是這樣,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在丈夫也速該死後就沒有再嫁,孤身養大成吉思汗和另外的孩子。但成吉思汗自己是個例外,他在戰場上撿了很多孤兒,還按蒙古人的習俗,把這些親人死于戰事的孩子交給母親撫養,讓母親認他們當養子。他自己的老婆也曾被外族人搶走,回來時懷了外族人的孩子。按照習俗,他必須把這個孩子殺掉,但他沒有這麼做,他聽從母親的意見,把孩子留了下來。這個選擇很艱難,等於把蒙古人的傳統給打破了,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個孩子沒有辜負他的不殺之恩和養育之恩,長大後,跟著他東征西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是個值得他自豪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有名的術赤,成吉思汗的大兒子。雖然成吉思汗的其他兒子沒有這種胸懷,始終看不起術赤,覺得術赤是雜種,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哥哥,但成吉思汗一直對術赤非常好。可見,成吉思汗的心胸非常博大,連所有人都覺得不能原諒的事,他都能容忍。這在少數民族之中是罕見的,或許,這就是他能成就大事的原因。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談論成吉思汗的血統。我有個甘南裕固族的學者朋友,他寫了一本書,說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此書一出版,就引起了其他裕固族文人的憤怒。因為他們也很在乎血統的純正,認為我的朋友侮辱了裕固族,還要打他。

事實上,成吉思汗確實有很多子孫。少數民族人丁稀少,因為環境惡劣,女人生產的環境衛生條件不好,生下來的孩子很難養大,所以匈奴男子把女人當成土地來下種,為的是留下自己的血脈。成吉思汗也是這樣,據說,他到任何地方去,都會找當地最漂亮的女子“下種”。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在歐洲的一些地區,很多人的基因都源於同一個人,這個人很可能是成吉思汗。

這是一種動物性的延續,對少數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在長篇小說《西夏咒》中也寫了這一點:當時的西夏女子,初夜都要獻給所謂的國師,這是規矩,是西夏女子不得不接受的“黑玫瑰”。

這種習俗早就被禁止了,但匈奴的很多文化仍然在西部文化中保留著。比如,有首歌叫《達阪城的姑娘》,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帶著你的妹妹,帶著你的嫁妝,坐著那馬車來。”這是過去新疆的一種婚俗,包括匈奴在內的少數民族都有類似的習俗。他們的女子出嫁的時候,不但要帶上嫁妝到夫家去,還要帶著自己的妹妹一起出嫁。一旦進了夫家,就“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

從東漢起,匈奴文化的基因就在影響著西部文化,至今仍然如此。它有點像海德格爾所說的原點文化。雖然中國文化發展到今天,已經錯綜複雜,有種說不清的味道,但有一種原點性的文化仍然存在,它就在西部文化之中。就是說,西部文化蘊含了中國文化早期最為淳樸珍貴的東西,有著人類文化非常優秀、本真的基因。這種基因不是標籤,也不是知識,而是一種生命狀態,直接作用於生命本身。

——節選自《匈奴的子孫》雪漠著

前幾年,我去藏地採訪時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是個藏人喇嘛,他直接告訴我,自己是在舅舅家長大的。我問他為啥不在自己家裡住,他說,因為他是媽媽沒結婚時生的,媽媽的丈夫不是他的生父,他不能到媽媽的婆家去。藏地就是這樣,舅舅會養活姐妹結婚前生的孩子,而且大家都會認可這個孩子,不會覺得他有什麼不好,也不會覺得孩子的母親有什麼不好,孩子自己也不把自己當成私生子。大家都會尊重他。但他絕對不能到母親的婆家去。因為,這涉及血緣的問題。

因為“尚殺首子”的習俗,匈奴女子一旦死去丈夫,又想改嫁,就只能把孩子留在自己的部落,自己隻身改嫁,或者嫁給夫家部落的男子——她不能嫁給本部落的男子——否則,就只能終身不嫁。

蒙古人也是這樣,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在丈夫也速該死後就沒有再嫁,孤身養大成吉思汗和另外的孩子。但成吉思汗自己是個例外,他在戰場上撿了很多孤兒,還按蒙古人的習俗,把這些親人死于戰事的孩子交給母親撫養,讓母親認他們當養子。他自己的老婆也曾被外族人搶走,回來時懷了外族人的孩子。按照習俗,他必須把這個孩子殺掉,但他沒有這麼做,他聽從母親的意見,把孩子留了下來。這個選擇很艱難,等於把蒙古人的傳統給打破了,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個孩子沒有辜負他的不殺之恩和養育之恩,長大後,跟著他東征西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是個值得他自豪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有名的術赤,成吉思汗的大兒子。雖然成吉思汗的其他兒子沒有這種胸懷,始終看不起術赤,覺得術赤是雜種,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哥哥,但成吉思汗一直對術赤非常好。可見,成吉思汗的心胸非常博大,連所有人都覺得不能原諒的事,他都能容忍。這在少數民族之中是罕見的,或許,這就是他能成就大事的原因。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談論成吉思汗的血統。我有個甘南裕固族的學者朋友,他寫了一本書,說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此書一出版,就引起了其他裕固族文人的憤怒。因為他們也很在乎血統的純正,認為我的朋友侮辱了裕固族,還要打他。

事實上,成吉思汗確實有很多子孫。少數民族人丁稀少,因為環境惡劣,女人生產的環境衛生條件不好,生下來的孩子很難養大,所以匈奴男子把女人當成土地來下種,為的是留下自己的血脈。成吉思汗也是這樣,據說,他到任何地方去,都會找當地最漂亮的女子“下種”。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在歐洲的一些地區,很多人的基因都源於同一個人,這個人很可能是成吉思汗。

這是一種動物性的延續,對少數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在長篇小說《西夏咒》中也寫了這一點:當時的西夏女子,初夜都要獻給所謂的國師,這是規矩,是西夏女子不得不接受的“黑玫瑰”。

這種習俗早就被禁止了,但匈奴的很多文化仍然在西部文化中保留著。比如,有首歌叫《達阪城的姑娘》,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帶著你的妹妹,帶著你的嫁妝,坐著那馬車來。”這是過去新疆的一種婚俗,包括匈奴在內的少數民族都有類似的習俗。他們的女子出嫁的時候,不但要帶上嫁妝到夫家去,還要帶著自己的妹妹一起出嫁。一旦進了夫家,就“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

從東漢起,匈奴文化的基因就在影響著西部文化,至今仍然如此。它有點像海德格爾所說的原點文化。雖然中國文化發展到今天,已經錯綜複雜,有種說不清的味道,但有一種原點性的文化仍然存在,它就在西部文化之中。就是說,西部文化蘊含了中國文化早期最為淳樸珍貴的東西,有著人類文化非常優秀、本真的基因。這種基因不是標籤,也不是知識,而是一種生命狀態,直接作用於生命本身。

——節選自《匈奴的子孫》雪漠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