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白相到閔行,必賞四大非遺瑰寶

白相到閔行, 必賞四大非遺瑰寶

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當我們迎著朝霞翻開一本《滬諺》朗聲閱讀, 陽光透過窗玻璃上貼著的剪紙照射進來, 如一片碎金般撒在正埋頭鉤針編結的外婆身上, 桌上的漆器擺設也隨著光線移動散發出暗金色的光澤。 窗外鑼鼓喧闐, 打破了這早晨的寧靜。 推窗一看, 廣場上這邊廂絲竹管弦, 那邊廂手獅騰躍, 好不熱鬧!“還在家呆著幹嘛, 快去看皮影戲啊!”可愛的孩子被夥伴拽著就往外跑。 媽媽趕緊從廚房出來, 擦擦圍兜, 朝著兩人的背影喊道:“玩累了記得回來吃桶蒸糕!”······短短一段文字,

生動地濃縮了閔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文化土產趣味滬諺

滬諺的中心流行區就在閔行浦江陳行地區。 陳行人說話不忌土氣, 方言口音獨特, 各村宅大多有能唱善說者, 逢人就能說笑的百姓不少於數百人。 因此當地傳說、歌謠、諺語等蘊藏量大, 而且傳承有序, 記錄豐富。 亦可稱為“歷史的活化石”“唇間流出的文化土特產”。 2009年5月, 滬諺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年傳承獅舞手上

手獅舞, 又叫手帶獅舞, 本地俗稱調獅舞、獅子燈。 一般用於新春元宵燈會、迎神賽會和喜慶節日時的廣場表演。 主要流傳于閔行區馬橋、北橋、老閔行及松江葉榭和新橋等地區。 據當地民間藝人回憶, 手獅舞的流傳在當地至少有三、四百年歷史。 馬橋手獅舞形態的特色, 主要體現道具上。 道具分大手獅、中手獅、小手獅。 伴奏用鼓、鑼、釵、鈸、小鑼等打擊樂。 舞獅者隨著輕重疏密的鑼鼓即興發揮, 有時聲隨舞, 有時舞促聲。 2009年5月, 馬橋手獅舞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敦煌”樂器享譽全球

早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就開始流傳, 坐落于七寶地區的上海民族樂器廠不僅完整保留了民族樂器的製作技藝, 更是通過長久不懈的刻苦鑽研, 將本土民族品牌《敦煌牌》發揚光大,

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樂器響噹噹的一塊金字招牌。 2009年5月, 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寶皮影躍然布上

七寶皮影戲最早起源於上海的江南皮影藝術, 演員們手操皮人, 借助燈光投影在白布上, 隨著演員的唱、念、白, 生動的燈影戲躍然布上。 七寶皮影俗稱“皮囝頭戲”, 自問世起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現如今遊客也可在七寶老街“七寶皮影戲館”中一睹真容。 2007年6月, 七寶皮影戲被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TIPS

中國民族樂器博物館

地址:聯明路400號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內

七寶皮影藝術館

地址:七寶古鎮北西街95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