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一張快遞單子背後的生意

繼京東推出了“微笑快遞面單”之後, 10月14日順豐也正式上線“豐密面單”。 與京東的微笑面單類似, “豐密面單”上無論是寄、收件人姓名、手機、位址等資訊都被加密,

只有幾串加密代碼。

多家快遞企業採用“私密面單”, 足以證明行業對使用者資訊安全的重視程度。 那麼, 我們在快遞單子上留下的個人資訊真的就安全了嗎?或者, 這僅僅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無本的買賣

但是在四年前, 李楠還是一家社區便利店的老闆。 而他的“轉型”, 竟是源于電商的火爆。 “社區裡的居民都在網上買東西, 只有冷飲和急用的日用品才會到我店裡買, 一到冬天冷飲就不好賣, 那時候就感覺做不下去了。 ”他說道, 那時自己很痛恨電商, 實體店生意都被擠死了。 但隨後不久, 他卻在電商裡發現了新的“商機”。

“社區很多上班族家裡沒人, 所以沒辦法收快遞, 我就順手幫幫忙。 ”李楠告訴懂懂筆記,

幾年前快遞櫃還沒有興起, 上班族的快遞有的寄放在社區保安亭, 有的就是寄放在小賣部。

而一開始李楠並不願意幫這個忙, 他說:“本來就對電商有意見, 還把東西寄放在我這裡, 覺得好煩。 ”無奈街坊鄰居都是“熟人”, 所以李楠也勉為其難幫忙收下快遞, 並且用一個本子記上了快遞的單號、門牌號、姓名、手機, 最後一欄是簽收。 “寄放的快遞多, 所以怕搞混, 或者搞丟了, 就想著登記起來方便點。 ”他沒有想到, 這個習慣帶來了一個商機。

“有一天一個買東西的人進店看到我的本子, 就問能不能賣給他。 ”李楠說一開始怕惹事, 但禁不住那人的勸說, 心想就當收快遞的服務費吧, 於是把本子賣給他了。 李楠說:“至今我都清晰記得給了我300塊錢。

那個人還給李楠留了聯繫方式, 讓他以後有這種使用者資訊可以繼續賣給他。 李楠頓時發現, 這是一門“無本生意”, 只需付出點精力記錄下快遞資訊就有收入。

“他說這些資訊放在我這沒用, 但他們有用, 能給電商企業做資料分析。 ”李楠與之交易了大概四五次之後, 對方卻不再找他了。 原因很簡單, 李楠說:“因為社區就這麼千八百號人, 而且年輕人也不是很多, 所以來來去去都是那些重複資訊。 ”

然而對於這門“生意”李楠顯然是開竅了。 他告訴懂懂筆記, 當時每條使用者資訊算下來能賣五、六塊錢, 十瓶可樂也沒有這麼多利潤呀。 這個人不買了, 是不是還會有別人需要?

是“買方”培育了“李楠”們, 瞭解到資訊就是價值,

資訊就是生產力。 我們不在意的訂餐單據、快遞單據等往往隨意一丟, 就造就了一個小規模“灰產”的興起。

有需求, 就有利益可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受社區容量限制, 李楠將眼光瞄向了社區周圍的商業大廈與高層住宅, 以擴大他的“業務”範圍。

然而有一天, 他上網的時候在某分類資訊網站上看到一條“收購”資訊, 發現他賣給老主顧的價格有些低了, 所以他根據網上看到的聯繫方式聯繫了新買家。

“買衣服的分一類, 買化妝品的分一類, 買手機的分一類, 買數碼產品的分一類, 最後按照性別大致區分下。 ”他說, 不一樣的分類資訊能賣出不同價格, 曾經一度買品牌女裝的使用者資訊非常值錢, 基本上每條都在20元以上。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正是因為市場的需求, 使得資訊“灰產們”有利可圖, 從而更加變本加厲。

“灰產”多變, 快遞“內鬼”難防

“因為是無本買賣, 所以在圈裡接觸到的新人也漸漸多了。 ”李楠表示, 隨著對個人使用者資訊的需求越來越大, 他發現跟著他“翻垃圾”的人也多了起來, 甚至有些是“團隊”出動, 一個街區、一個商業區(寫字樓)會被劃分區域, 所以競爭也變得十分激烈。 李楠說:“有時候垃圾堆翻慢了就被別人掃空了。 ”

但最讓他覺得頭疼並不是突如其來的競爭, 而是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資訊。

“很多人在收到快遞之後, 都把面單撕碎了, 有用筆塗抹了, 所以這一年來想找到完整的資訊越來越難。 ”李楠說, 自從有部分媒體報導快遞資訊遭洩露之後,很多用戶都重視起來,用各種方法對個人資訊進行了處理。然而,這些舉措並不能讓“李楠們”就此收手,反而開發出獲取使用者資訊的新管道。

“除了那些‘馬大哈’的面單可以收集之外,我們後來更多是從快遞員那裡買(資訊)。”進入行業一年後的李楠也在轉型,因為接觸行當越深,就能知道裡面更多的“玩法”。切入到快遞行業,逐漸脫離了“撿垃圾”,李楠摸到了更多的門道。

年初媒體爆出有快遞員違規出售帶有使用者資訊的快遞單,所以許多快遞公司也加強了內部管理,快遞面單也是統一回收統一銷毀。但在快遞的配送過程中,還是有十分“充裕”的機會,讓“李楠”們收穫使用者資訊。

“合作方式是快遞員在派件的同時,會把面單上的資訊拍下,用微信發來,按條結算。”李楠說,因為拍照花費的時間不多,都是在等待取件的碎片化時間進行操作,所以在利益驅動下部分快遞員還是願意合作的。每單付出1~2元,然後再進行分類,按照依舊“行業”價格賣出。這一來一回,中間的“利潤”對於李楠來說也還是不錯的。

快遞員每天收發的快遞數量十分龐大,雖然每條資訊的費用很低,但長此以往計算下來,對他們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而且是重複計算)。李楠還透露,快遞公司的知名度和規模越小,快遞員就越無所顧忌,所以這些中小公司的快遞員更“好說話”。

無論快遞企業如何嚴格監控快遞面單的儲存和銷毀流程,在快遞員派送的過程中總會有管理上的“空檔期”,加上部分中小型快遞企業的快遞員流動性大,所以容易被“灰產”所利用。可以說,無論是怎樣的監管,這些“內鬼”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隱私面單難普及

如果說用戶撕碎、塗抹快遞面單上的資訊,可以有效地避免像李楠那樣的有心之徒“扒垃圾桶”,那麼隱私面單的出現,應該就是防止快遞人員監守自盜,掌握使用者個人資訊了。

當問及隱私面單是不是會讓“生意”大受影響時,李楠搖頭否認。在他看來,隱私面單的作用很有限,而且普及並不容易。

“早在京東推(微笑)面單的時候我們就留意過了,快遞員是看不到完整的(使用者)資訊,只能用軟體掃碼後打電話。”不過李楠記得,他曾經問過一名快遞員短期內這種隱私面單是否會在行業全面普及,快遞員的回答非常斬釘截鐵地說不會。

原因並不複雜,因為單單這個APP的開發費用,就不是所有的快遞企業願意承擔或者說能夠承擔的。“而且這個面單改變了快遞員的派送習慣,本身看一下就知道哪門哪戶哪家人,現在都要用APP掃描看,所以他們希望省事,心理上很也抵制。”

此外,今年5月份宣佈聯合多家快遞企業共同推動使用隱私面單的菜鳥網路就指出,隱私面單依託于電子面單和雲列印技術,網購用戶能否收到貼有隱私面單的快遞,取決於商家是否安裝雲列印元件。所以對於電商賣家來說,隱私面單也是額外的一項支出,因此普及率堪憂。

其實再隱私化的面單技術,總會有真實資料被儲存在伺服器或者雲端,只要有人監管的環節,就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使用者的隱私資訊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是提高了獲取使用者資訊的成本罷了。李楠這個層面的收集者能力有限,而更高層次的“資訊掮客”總有辦法。

“前年的雙十一後,有高手把部分商家的CRM系統給破了,一部分買家資訊被被拿出來在群裡交易,一兩年內都會很熱銷。這種資料被攻破的還不是一家兩家,總有一部分有心人能夠折騰這些大買賣。”李楠透露,除了這些賣家的CRM系統之外,快遞企業的資訊管理系統也被惡意破解,造成了大量的使用者資訊在圈裡公開販賣。

寫在最後

資訊“灰產”無孔不入,在快遞業推動實名制之後,許多使用者(機構)的資訊陷入近乎“裸奔”的局面。加上市場對於精准的使用者資訊需求巨大,所以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資訊收集販賣的行為屢禁不止。李楠所接觸的快遞行業只是冰山一角,缺乏相關的規範準則,跨地域,有法難依,用戶維權困難,讓資訊“灰產”也有逐漸壯大之勢。

個人隱私資訊的安全問題,並不僅僅要依靠用戶重視,一張隱私面單的背後,還需要快遞企業、電商企業、相關監管部門共同“動手”,才能夠從根本上減少用戶隱私洩露的可能性。

“除非成本太大,不然沒有人能在利益面前不為所動。包括我,也可能包括你。”想起李楠在交流的最後說起的這句話,真讓人不寒而慄。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懂懂筆記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資訊),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18453.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自從有部分媒體報導快遞資訊遭洩露之後,很多用戶都重視起來,用各種方法對個人資訊進行了處理。然而,這些舉措並不能讓“李楠們”就此收手,反而開發出獲取使用者資訊的新管道。

“除了那些‘馬大哈’的面單可以收集之外,我們後來更多是從快遞員那裡買(資訊)。”進入行業一年後的李楠也在轉型,因為接觸行當越深,就能知道裡面更多的“玩法”。切入到快遞行業,逐漸脫離了“撿垃圾”,李楠摸到了更多的門道。

年初媒體爆出有快遞員違規出售帶有使用者資訊的快遞單,所以許多快遞公司也加強了內部管理,快遞面單也是統一回收統一銷毀。但在快遞的配送過程中,還是有十分“充裕”的機會,讓“李楠”們收穫使用者資訊。

“合作方式是快遞員在派件的同時,會把面單上的資訊拍下,用微信發來,按條結算。”李楠說,因為拍照花費的時間不多,都是在等待取件的碎片化時間進行操作,所以在利益驅動下部分快遞員還是願意合作的。每單付出1~2元,然後再進行分類,按照依舊“行業”價格賣出。這一來一回,中間的“利潤”對於李楠來說也還是不錯的。

快遞員每天收發的快遞數量十分龐大,雖然每條資訊的費用很低,但長此以往計算下來,對他們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而且是重複計算)。李楠還透露,快遞公司的知名度和規模越小,快遞員就越無所顧忌,所以這些中小公司的快遞員更“好說話”。

無論快遞企業如何嚴格監控快遞面單的儲存和銷毀流程,在快遞員派送的過程中總會有管理上的“空檔期”,加上部分中小型快遞企業的快遞員流動性大,所以容易被“灰產”所利用。可以說,無論是怎樣的監管,這些“內鬼”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隱私面單難普及

如果說用戶撕碎、塗抹快遞面單上的資訊,可以有效地避免像李楠那樣的有心之徒“扒垃圾桶”,那麼隱私面單的出現,應該就是防止快遞人員監守自盜,掌握使用者個人資訊了。

當問及隱私面單是不是會讓“生意”大受影響時,李楠搖頭否認。在他看來,隱私面單的作用很有限,而且普及並不容易。

“早在京東推(微笑)面單的時候我們就留意過了,快遞員是看不到完整的(使用者)資訊,只能用軟體掃碼後打電話。”不過李楠記得,他曾經問過一名快遞員短期內這種隱私面單是否會在行業全面普及,快遞員的回答非常斬釘截鐵地說不會。

原因並不複雜,因為單單這個APP的開發費用,就不是所有的快遞企業願意承擔或者說能夠承擔的。“而且這個面單改變了快遞員的派送習慣,本身看一下就知道哪門哪戶哪家人,現在都要用APP掃描看,所以他們希望省事,心理上很也抵制。”

此外,今年5月份宣佈聯合多家快遞企業共同推動使用隱私面單的菜鳥網路就指出,隱私面單依託于電子面單和雲列印技術,網購用戶能否收到貼有隱私面單的快遞,取決於商家是否安裝雲列印元件。所以對於電商賣家來說,隱私面單也是額外的一項支出,因此普及率堪憂。

其實再隱私化的面單技術,總會有真實資料被儲存在伺服器或者雲端,只要有人監管的環節,就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使用者的隱私資訊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是提高了獲取使用者資訊的成本罷了。李楠這個層面的收集者能力有限,而更高層次的“資訊掮客”總有辦法。

“前年的雙十一後,有高手把部分商家的CRM系統給破了,一部分買家資訊被被拿出來在群裡交易,一兩年內都會很熱銷。這種資料被攻破的還不是一家兩家,總有一部分有心人能夠折騰這些大買賣。”李楠透露,除了這些賣家的CRM系統之外,快遞企業的資訊管理系統也被惡意破解,造成了大量的使用者資訊在圈裡公開販賣。

寫在最後

資訊“灰產”無孔不入,在快遞業推動實名制之後,許多使用者(機構)的資訊陷入近乎“裸奔”的局面。加上市場對於精准的使用者資訊需求巨大,所以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資訊收集販賣的行為屢禁不止。李楠所接觸的快遞行業只是冰山一角,缺乏相關的規範準則,跨地域,有法難依,用戶維權困難,讓資訊“灰產”也有逐漸壯大之勢。

個人隱私資訊的安全問題,並不僅僅要依靠用戶重視,一張隱私面單的背後,還需要快遞企業、電商企業、相關監管部門共同“動手”,才能夠從根本上減少用戶隱私洩露的可能性。

“除非成本太大,不然沒有人能在利益面前不為所動。包括我,也可能包括你。”想起李楠在交流的最後說起的這句話,真讓人不寒而慄。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懂懂筆記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資訊),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18453.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