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巴菲特是如何煉成的(附A股股神養成記)

十年一夢上浮零,

一招不慎鍋輸清。

杠杆熔斷全消光,

最終盼來牛市雨。

上面這首詩呢, 各種版本的大家都見過, 今天我用這種版本來做開篇的定場詩。 昨天那篇文章之後, 可能覺得我是想牛市想瘋了, 其實不然, 以前我曾經跟大家說過, 我們所謂的社會主義基本上是在複製西方的發達國家走過的路, 而現在我們經歷的股市的種種, 其實在百年前的美國, 人家都經歷過, 而昨天最後我寫了一句, 想不想成為中國的巴菲特, 也不是空口瞎說, 而當初是美國成就了巴菲特, 而中國現在也即將開始這種投資環境,

那麼這種財富的到來, 你是否願意迎接?

那麼現在讓我們回到百年前美國, 去看一看他們當初經歷了什麼?

一.1964年—1998年間美國股市整體走勢與GNP走勢完全相背離的現象

美國道·鐘斯指數在1964年—1998年間的前17年和後17年的走勢完全不同。

第一個17年:1964年年底道·鐘斯指數為874.12點, 1981年年底為875.00點, 17年間增長0.1個百分點, 幾乎原地踏步。 (我們是十年上浮零, 美國是十七年上浮0.1)

第二個17年:1981年年底道·鐘斯指數為875.00點, 1998年年底為9181.43點, 17年間上漲超過10倍, 為典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大牛市行情。 (2012年之後我們市場開啟了這輪行情, 而且雖然經歷了熔斷, 大家看到的事實是市場並沒有像之前的恐慌中想像的那樣跌到2400點、跌到1800點, 而998的我們能看到的歷史大底稍微腦子正常點的人都知道不會再回去了,

那麼之前的500點大底, 100點大底更不會有人期待了吧?因此可以說我們正騎在牛的身軀上)

20世紀可以說是美國人的世紀, 先後發明了汽車、飛機、收音機、電視與電腦。 扣除通貨膨脹因素, 美國GNP破記錄地淨增長了702%。 儘管其中也包括 1929年—1933年的大衰退和兩次世界大戰, 但以10年為一個階段來比較, 人們發現每個10年的人均實際GNP都在持續增長。 或許人們認為穩定的經濟增長反映在股市上也應該會有股票指數的穩定增長才對。 但事實遠非如此。

1900年—1920年美國人均實際GNP(以1996年美元價值計算)從4073美元增長到5444美元, 增長了33.7%。 而同期股票市場卻一點動靜也沒有, 1900年初道·鐘斯指數為66.08點, 1920年年底道·鐘斯指數為71.95點,

20年間只有0.4%的年增長率, 這種反差與1964年— 1981年的情況相似。

接下來的1920年—1930年的10年間, 股市則一飛沖天, 到1929年9月道·鐘斯指數一度大漲到381點, 上升了430%。

隨後的1930年—1948年的19年間, 道·鐘斯指數幾乎下跌了一半。 1948年道·鐘斯指數只有177點。 但同期的GNP卻增長了50%。

結果, 接下來的1948年—1964年的17年間, 道·鐘斯指數大漲5倍之多。 之後就是上面提到的1964年—1998年的兩個截然不同的17年, 先冷後熱, 令世人驚異的大牛市結束了輝煌的20世紀。

如果用一種不同的時間分段法, 在過去的100年間, 經歷了3個時期的大牛市, 包括44個年份, 期間道·鐘斯指數總計上漲11000點。 同時經歷了3次熊市, 包括56個年份, 儘管在這56年間美國經濟大幅增長, 期間道·鐘斯指數卻總計下跌了292點。 (道指也是從幾百點過的萬點,

中國體量比美國差麼?過去的美國正是未來的中國, 這也是為什麼我敢喊出15000點的原因)

那麼,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股市的表現與宏觀經濟如此反常呢?請看下面股神巴菲特的解釋。

二.影響股市波動的三個關鍵因素

股神將股市如此反常的現象歸諸於利率、預期投資收益率兩個關鍵的經濟因素, 以及一個與心理有關的因素。

影響股市的第一個關鍵經濟因素是利率。 在經濟學中, 利率就好比物理學中的地心引力一樣, 不論何時何地, 利率任何的微小波動都會影響全世界所有資產的價值。 假設今天市場利率是7%, 那麼, 未來你1美元的投資收益的價值就與市場利率為4%時的價值有很大的差別。

分析過去34年長期債券利率的變化,

人們可以發現第一個17年間利率從1964年底的4.20%大幅上升到1981年的13.65%, 這對股票投資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但在第2個17年期間利率又從1981年的13.65%大幅下挫到1998年的5.09%, 為股票投資人帶來了福音。 (我們的利率現在只有1點多)

影響股市的第二個關鍵經濟因素是人們對未來投資收益率的預期。 在第一個17年間, 由於公司獲利前景不佳, 投資者預期顯著下調。 但在1980年代初期雷根政府大力刺激經濟增長, 使得企業獲利水準達到193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1964年—1981年的第一個17年間, 兩個不利因素是使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的原因, 一方面在於過去企業獲利成績不佳, 另一方面在於利率過高使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預期大大折扣。 兩項因素綜合,導致1964年—1981年間儘管同期GNP大幅增長但美國股市卻停滯不前。

不過這些因素在1981年—1998年的第2個17年間完全反轉,一方面企業收益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又不斷下降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預期進一步提高。這兩個因素為一個大牛市提供了產生巨大上升的燃料,形成GNP下降的同時股市卻猛漲的奇異現象。(大家最近感覺到市場的變化了嘛?很多白馬股受到了追捧,而接二連三出來的年報,也能看到企業盈利的增長,以前講過三個在市場獲利的方法:一是央媽給的低利率;二是企業給的高增長;三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比其他投資者更聰明。)

第三個因素是心理因素,人們看到股市大漲,投機性交易瘋狂爆發,終於導致危險的悲劇一幕一再重演。(這就是為什麼原本我是看萬點,但是卻喊出15000點的原因,人性的瘋狂,足以頂出那5000點)

兩項因素綜合,導致1964年—1981年間儘管同期GNP大幅增長但美國股市卻停滯不前。

不過這些因素在1981年—1998年的第2個17年間完全反轉,一方面企業收益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又不斷下降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預期進一步提高。這兩個因素為一個大牛市提供了產生巨大上升的燃料,形成GNP下降的同時股市卻猛漲的奇異現象。(大家最近感覺到市場的變化了嘛?很多白馬股受到了追捧,而接二連三出來的年報,也能看到企業盈利的增長,以前講過三個在市場獲利的方法:一是央媽給的低利率;二是企業給的高增長;三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比其他投資者更聰明。)

第三個因素是心理因素,人們看到股市大漲,投機性交易瘋狂爆發,終於導致危險的悲劇一幕一再重演。(這就是為什麼原本我是看萬點,但是卻喊出15000點的原因,人性的瘋狂,足以頂出那5000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