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志飛 依託原型表演有底氣

對於演員王志飛來說, 抗戰劇、情感劇、歷史劇, 或者商戰劇、革命劇、古裝劇等各個題材的電視劇他都有所接觸, 而像新劇《花兒與遠方》這樣的兵團生活題材劇卻是他第一次嘗試。 在《花兒與遠方》中, 王志飛飾演的是新疆建設兵團八連連長劉北伐。 他表面上是一名普通的連長, 但其實真正的身份是曾經參加過地下工作的抗戰老兵, 他有見識、有閱歷, 而且心靈手巧、心思縝密, 外表看起來冷漠強硬, 但柔軟的內心也有著罕見的柔情。 劇中, 王志飛飾演的劉北伐與蔣雯麗飾演的山東女兵“領頭雁”郝玉蘭共同擔負起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重任,

在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上, 建立起一個家園。

解讀角色:時代精英卻被埋沒

對於這樣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又和現實稍有距離的作品, 王志飛說, 想要演好, 最核心的只有一點:“不論哪個年代, 講述出來的故事都是給現代人看的, 所以還是應該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盡可能地理解那個年代人的行為情感, 換位思考, 然後用自己的表演去詮釋, 最終你才能盡可能地被觀眾所接受。 ”與王志飛有大部分對手戲的蔣雯麗這樣評價他:“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演員, 特別聰明愛琢磨, 對於戲、對於角色有特別多的自己想法。 我覺得他身上的那種男人味、那種英姿颯爽的英氣, 就是劉北伐。

“我覺得他是被埋沒在茫茫戈壁當中的一個精英, 實際上他真的應該是一個比現在的成就更大的將才。 ”對於自己飾演的八連連長劉北伐, 王志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他看來, 劉北伐身上的矛盾性和爭議性, 是這個角色更加吸引人的亮點之一。 劉北伐曾是抗戰老兵的身份, 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當中, 無法被組織確認, 所以他是默默地完成了自己眼下的任務和工作。 他本來可以大展宏圖, 卻被暫時埋沒, 但他選擇去面對, 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花兒與遠方》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 有原型故事作為依託, 這也是王志飛認為表演“底氣十足”的原因。 “當你扮演的角色來自於真人真事, 哪怕只有一個影子, 你扮演起來心裡也是有底的。

”而從真實的新疆兵團故事中脫胎而出的《花兒與遠方》, 就是王志飛口中底氣十足的良心之作。

分析感情: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劇中, 劉北伐有知識有文化, 在上海見過大世面;而郝玉蘭則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區婦女, 總讓人有一些“門不當戶不對”的感覺。 對於他們劇中的感情之路, 王志飛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我也這麼去問過自己, 劉北伐為什麼會喜歡她呢?”其實在那樣一個非常惡劣枯燥的環境下, 一群老爺兒們在一起生活, 突然來了一群女兵, 而這群女兵當中, 顯而易見有一個出類拔萃的女人叫郝玉蘭。 在那一刻, 劉北伐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她。 “不過因為性格使然, 他會把自己的這種感受默默地放在內心,

不會貿然地去表達出來。 一旦有了兩個人在一起的機會, 他也會用心去珍惜這個人。 ”

由於劉北伐和郝玉蘭的文化水準有很大的差異, 導致兩個人說話“驢唇不對馬嘴”, 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語言障礙”鬧出了很多笑話。 “不管在哪個年代, 兩個獨立的個體生活環境不同, 成長和文化背景都不一樣, 再相愛也會有交流不順暢的時候。 如果是在平常, 兩個人也許沒有一起走下去的機會, 可是在那麼艱苦惡劣的環境下, 兩個人一旦有了愛, 他們會忽略兩個人之間的個性差別。 ”王志飛覺得劉北伐知道什麼是愛, 但也深知愛並不是全部, 兩個人相互包容才可能走到一起, 才能長廂廝守。 “我覺得是擱置爭議, 共同開發的思路吧。

《花兒與遠方》中, 劉北伐身邊不但有郝玉蘭, 還有一位時常被他提起的前妻。 “這個人物就像我們的初戀, 也許她已經不在了, 可是那一段戀情會留在他的內心最深處。 ”王志飛認為, 只看兩個人談情說愛, 可能會讓觀眾乏味, 所以創作團隊巧妙地加入了他的前任妻子, 增強了故事性和可看性, 對男女主角的情感線也起了推動作用。 郝玉蘭在婚後還會主動幫劉北伐打聽他前妻的下落, 這讓很多觀眾表示不解, “我覺得郝玉蘭就是樸實的山東大妞, 當她聽說了劉北伐有前妻, 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幫北伐找到她, 她的腦海裡面沒有前任這種概念。 ”王志飛認為, 這大概就是不同年代的人對情感的不同理解吧。

再憶拍攝:割麥騎馬小傷不斷

拍戲之前,王志飛從未去過新疆,為此他在拍攝前跟著劇組去了軍墾博物館體驗生活;在拍攝期間,他還去石河子參加一個由劇組安排的聯誼會演出。“表面上我是去完成劇組安排的任務,可實際上我是要抓緊時間更多地去瞭解他們。”

作為北京人,王志飛對新疆一會兒風、一會兒雨的天氣感到非常新奇,這也沖淡了拍攝時惡劣環境帶來的很多困難。“拍戲能夠比較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地方,跟旅遊的感覺不完全一樣。”以新疆的太陽為例,王志飛說整個劇組辛苦拍了一天后,好不容易“把太陽拍到了西邊的山頭”時(太陽快落山了),感覺一會兒就能收工了。“可恰恰就在這時,太陽開始貼著山頭橫著移,從東西走向變成了一個南北的橫向,然後就再也看不到它有絲毫要下降的意思。你本來認為天馬上就黑了,可是它就是永遠不黑……”新疆奇特的現象讓王志飛感到新鮮:“以往我們21點的時候,可能夜戲都快拍完了,現在的21點,太陽還是高高地掛著。我們是靠天吃飯,有光,我們就要幹,所以就都特別無奈地看著它。”

拍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幹農活的情節:割麥子、挖水渠、上山伐木等,王志飛都完成得非常熟練,其實他也是提前去學習的。由於那個年代的鐮刀跟現在的有很大差別,所以使用方法要請老師教,如果是新手,有可能會傷到自己。“拍戲當中小傷肯定是有的,比如說騎馬,從馬上被顛下來、把腿磨破;割麥子紮到手,這些肯定都是有的。”

其實,拍攝的辛苦早在王志飛的意料之中,但為了心中的某個情結,他還是很樂於接拍這樣的作品,“就是覺得兵團的這段歷史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了,我想借這個機會去重溫。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把我對這段歷史的瞭解,用作品的方式講述給那些對兵團不是很瞭解的年輕人,讓人們記住那一段歷史。”

北京晨報記者 馮遐

拍戲之前,王志飛從未去過新疆,為此他在拍攝前跟著劇組去了軍墾博物館體驗生活;在拍攝期間,他還去石河子參加一個由劇組安排的聯誼會演出。“表面上我是去完成劇組安排的任務,可實際上我是要抓緊時間更多地去瞭解他們。”

作為北京人,王志飛對新疆一會兒風、一會兒雨的天氣感到非常新奇,這也沖淡了拍攝時惡劣環境帶來的很多困難。“拍戲能夠比較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地方,跟旅遊的感覺不完全一樣。”以新疆的太陽為例,王志飛說整個劇組辛苦拍了一天后,好不容易“把太陽拍到了西邊的山頭”時(太陽快落山了),感覺一會兒就能收工了。“可恰恰就在這時,太陽開始貼著山頭橫著移,從東西走向變成了一個南北的橫向,然後就再也看不到它有絲毫要下降的意思。你本來認為天馬上就黑了,可是它就是永遠不黑……”新疆奇特的現象讓王志飛感到新鮮:“以往我們21點的時候,可能夜戲都快拍完了,現在的21點,太陽還是高高地掛著。我們是靠天吃飯,有光,我們就要幹,所以就都特別無奈地看著它。”

拍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幹農活的情節:割麥子、挖水渠、上山伐木等,王志飛都完成得非常熟練,其實他也是提前去學習的。由於那個年代的鐮刀跟現在的有很大差別,所以使用方法要請老師教,如果是新手,有可能會傷到自己。“拍戲當中小傷肯定是有的,比如說騎馬,從馬上被顛下來、把腿磨破;割麥子紮到手,這些肯定都是有的。”

其實,拍攝的辛苦早在王志飛的意料之中,但為了心中的某個情結,他還是很樂於接拍這樣的作品,“就是覺得兵團的這段歷史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了,我想借這個機會去重溫。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把我對這段歷史的瞭解,用作品的方式講述給那些對兵團不是很瞭解的年輕人,讓人們記住那一段歷史。”

北京晨報記者 馮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