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祭孔大典,使人安身立命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 尊崇日加, 及至被尊為“大成至聖先師”。 祭孔活動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478年, 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歲時奉祀”。

傳承了兩千多年的祭孔大典, 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 祭孔大典不同於一般的祭祀樂舞, 祭孔之舞場面宏大, 蔚為壯觀。 舞蹈動作要求嚴、標準高、寓意深。 祭孔演唱要求必養之深、練之熟、識之精, 然後有之。

祭孔——千年國祭

真正意義上的祭孔大典則始於西元前195年, 漢高祖劉邦來到此地,

用“太牢”祭祀孔子, 開創了歷代帝王祭孔的先河。

帝王親臨主祭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 歷代帝王或親臨主祭, 或派遣官員代祭, 或便道拜謁孔子, 祭孔次數達196次之多。

比如從西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至西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間, 清朝乾隆皇帝共八次親臨曲阜祭祀孔子。

及至民國期間, 政府明令全國祭孔, 並對“祭孔大典”的議程和禮儀作了較大變動, 比如獻爵改為獻花圈, 古祭服改穿長袍馬褂, 跪拜改為鞠躬禮等。

從級別上看, 祭孔可分為家祭和國祭。

“祭孔大典”屬於國祭, 是中國歷代帝王在孔廟祭祀孔子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

也稱“國之大典”或“大成樂舞”。

蕭韶遺響

祭孔大典是專門用以祭祀東方文化聖人孔子的儀式, 完整的儀式由樂、歌、舞、禮四個部分組成。

其中的樂謂之雅樂, 源于虞舜時代的《韶樂》, 孔子在齊聞韶, 三月不知肉味, 歎曰:“盡善矣, 亦盡美矣!”

祭孔大典的樂承襲了《韶樂》的精華, 因此史書稱祭孔之樂為“蕭韶遺響”。

祭孔用樂需八音齊全, 缺一不可。 古樂八音為金、石、絲、竹、土、匏、革、木。 祭孔之樂章, 計有《昭平》、《宣平》、《秩平》、《敘平》、《懿平》和《德平》六章。

祭孔演唱要求技巧之高、難度之大

祭孔大典的歌, 據《闕裡文獻考》記載, 歌詞最早是由隋文帝楊堅的制樂官牛弘、蔡徵於西元601年寫成, 並經隋文帝欽定而用於祭孔大典, 歷代沿襲不改。

歌詞以四言八句為一篇, 共分六篇, 內容為歌頌孔子的豐功偉績, 抒發緬懷追思尊孔崇聖之情。

此歌演唱最突出的特點是“永長”, 這是“雅頌之聲陳德”的需要, “必養之深、練之熟、識之精, 然後有之”。 可見, 祭孔演唱要求技巧之高、難度之大。

祭孔之舞於漢雕之美之稱

祭孔大典的舞承襲了傳說中的《大夏》之舞, 祭祀舞蹈者均為左手執龠, 右手秉羽, 兩者舞容舞姿相近或相同。 祭祀之舞, 按編制有“八佾”、“六佾”、“四佾”之分。 具體說來, “宮懸之樂、八佾之舞”為天子用樂。 “軒懸之樂, 六佾之舞”為諸侯用樂。

而歷代祭孔之舞,時而八佾,時而六佾,全憑帝王欽定。

樂舞生人數少則數十人,多則近三百人,場面宏大,蔚為壯觀。

舞蹈動作要求嚴、標準高、寓意深。

凡舞姿轉向均有深刻含意;凡隊形變化,皆俱獨特象徵。

舞生由男性俊逸儒童組成。舞容典雅端莊,古樸大方,猶如漢雕。故史稱有“漢雕之美”。

祭孔大典的核心——禮

禮是整個祭孔大典活動的核心部分。樂、歌、舞三部分都是緊緊圍繞“禮”而進行的。

禮的主要內容是正獻官、分獻官、陪祭官所做的“三獻禮”(即初獻、亞獻和終獻),和由此而展開的六個儀程。

這六個儀程分別是迎神、初獻、亞獻、終獻、徹饌和送神。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

祭孔大典不同於一般的祭祀之舞

《祭孔大典》不同於一般的祭祀樂舞,也有別於單純的音樂、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的,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

用豐富的藝術形式,集中表現了民族傳統文化及儒家思想中的精華篇章,體現了藝術形式與教化內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的“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藝術感染力。

作者:波音,北京大學地質學系91級校友

編輯:未名湖是個海洋

而歷代祭孔之舞,時而八佾,時而六佾,全憑帝王欽定。

樂舞生人數少則數十人,多則近三百人,場面宏大,蔚為壯觀。

舞蹈動作要求嚴、標準高、寓意深。

凡舞姿轉向均有深刻含意;凡隊形變化,皆俱獨特象徵。

舞生由男性俊逸儒童組成。舞容典雅端莊,古樸大方,猶如漢雕。故史稱有“漢雕之美”。

祭孔大典的核心——禮

禮是整個祭孔大典活動的核心部分。樂、歌、舞三部分都是緊緊圍繞“禮”而進行的。

禮的主要內容是正獻官、分獻官、陪祭官所做的“三獻禮”(即初獻、亞獻和終獻),和由此而展開的六個儀程。

這六個儀程分別是迎神、初獻、亞獻、終獻、徹饌和送神。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

祭孔大典不同於一般的祭祀之舞

《祭孔大典》不同於一般的祭祀樂舞,也有別於單純的音樂、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的,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

用豐富的藝術形式,集中表現了民族傳統文化及儒家思想中的精華篇章,體現了藝術形式與教化內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的“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藝術感染力。

作者:波音,北京大學地質學系91級校友

編輯:未名湖是個海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