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彙集了真實變態殺人狂的新劇,叔給它打滿分

網飛的新劇《心靈獵人》根據小說《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改編。

原著的作者是約翰·道格拉斯, 身為前FBI探員的他被譽為“美國現代福爾摩斯”。

結合他親身的辦案經歷, 美劇《心靈獵人》中主講的是犯罪心理的研究和踐行, 包括對罪犯的心理側寫。

現在我們對這個概念肯定都不陌生, 比如《漢尼拔》中的“小茶杯”最先就是幹這個的, 主動地去以罪犯的角度思考。

可是如果推算到上世紀的70年代, 社會的對此的接納度和普及度自然要低一大截。

全劇就是以這個背景, 在主角們的不懈探索和爭取中, 揭開犯罪心理方向的迷霧, 填補其知識層面的空白。

男主角喬納森·格羅夫飾演的FBI探員霍爾登·福特, 就是約翰·道格拉斯的縮影。

小喬此前主演了HBO的同志高分劇《尋》。

誇張和迷惘的狀態, 拿捏的都挺好, 畢竟以性取向方面來講他也算是本色出演。

說實話小喬這次演起直男, 還是有床戲的那種, 叔看完一整集之後才接受了這個設定, 因為小喬的總體表現還是不錯的。

霍爾登一出場就以談判專家的身份, 處理一件人質劫持事件。

劫匪明顯患有精神疾病, 以為自己是隱身的, 並要求只和自己的妻子交談。

周旋了一陣之後, 還沒等警方徹底失去耐心, 劫匪就出乎意料地自我了結了。

上級開導倍感挫敗的霍爾登。按標準程式履行任務,除罪犯以外無人傷亡已經是很好的結果。

出於多方考慮,霍爾登被調去學校當講師,負責人質談判的課程。

隔壁班的講師提出的觀念同他不謀而合。

犯罪模式早已悄然發生變化,但警方和調查局還在用老路子去解決。

霍爾登和他在酒吧結識的女友去看了場電影,銀幕上所放映是1975年阿爾·帕西諾主演的《熱天午後》。

回過頭來,霍爾登上課時就以這部犯罪喜劇為案例,剖析警方所犯的專業錯誤。

《熱天午後》這個電影源於真實事件,倒楣的搶劫犯偏偏碰上銀行金庫沒錢,後來竟然跟員警談判了十幾個小時,還登上了電視。

片中帕西諾高呼的“阿提卡”煽動了圍觀群眾的情緒。

這裡指的是1971年發生在紐約懷俄明縣阿提卡監獄的暴動,幾十名罪犯和人質死於這場慘劇。

有色人種等囚犯長期受到數百名白人獄警種族歧視和虐待,他們劫持人質與警方談條件。

但談判以失敗告終,慘無人道的武裝鎮壓平息了這場事端。

霍爾登一經行為科學部的比爾·坦奇的招募,兩人組成搭檔造訪美國各個州的警局傳授專業知識。

他們從起初學術講解,到後來造訪各地的變態殺人犯來研究,進而時不時利用自己所得的觀點幫助當地警方破案。

第一個研究物件是艾德·坎伯,他奸殺了數名女大學生,15歲就殺害了自己的祖父母,還在割下母親的腦袋後與之口暴。

這個選角和真實人物相比非常還原,坎伯本身就人高馬大,智商還達到了145。

生於1948年的他現在已經69歲,自己還挺享受在監獄的生活。

他對自己的罪行滔滔不絕,聲稱如果不是當初選擇自首,警方永遠不會抓到他。

把已經犯下罪的人投入監獄,無異於是亡羊補牢。重點是有針對性的預防,這就要靠心理的分析。

事實上,艾德·坎伯幹出這些事,和他不幸的童年有關,母親也日夜不停地對他言語侮辱。

可是旁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壞人生來如此”。

因此,霍爾登和比爾的調查容易被誤解是同情殘忍的罪犯,甚至是為其開脫。

面臨這些眼光,現實中遇到的挫折和相關案件對自己日常生活的不良影響,不被理解的他們還是在努力做著心理側寫的拓荒者。

除此之外,大家會注意到第一集之後,每集都有一個發生在堪薩斯的小開頭。

出現在這些開頭裡的人是鄧尼斯·雷德,一個在1974年至1991年間殘害了10余人的連環殺手。

他的作案手段極其殘忍,得名為BTK【bind(捆綁)、torture(折磨)、kill(謀殺)】。

毫無疑問,下一季的焦點一定就是他了。

終於盼來第一季的叔,又陷入了對第二季的漫長等待。

上級開導倍感挫敗的霍爾登。按標準程式履行任務,除罪犯以外無人傷亡已經是很好的結果。

出於多方考慮,霍爾登被調去學校當講師,負責人質談判的課程。

隔壁班的講師提出的觀念同他不謀而合。

犯罪模式早已悄然發生變化,但警方和調查局還在用老路子去解決。

霍爾登和他在酒吧結識的女友去看了場電影,銀幕上所放映是1975年阿爾·帕西諾主演的《熱天午後》。

回過頭來,霍爾登上課時就以這部犯罪喜劇為案例,剖析警方所犯的專業錯誤。

《熱天午後》這個電影源於真實事件,倒楣的搶劫犯偏偏碰上銀行金庫沒錢,後來竟然跟員警談判了十幾個小時,還登上了電視。

片中帕西諾高呼的“阿提卡”煽動了圍觀群眾的情緒。

這裡指的是1971年發生在紐約懷俄明縣阿提卡監獄的暴動,幾十名罪犯和人質死於這場慘劇。

有色人種等囚犯長期受到數百名白人獄警種族歧視和虐待,他們劫持人質與警方談條件。

但談判以失敗告終,慘無人道的武裝鎮壓平息了這場事端。

霍爾登一經行為科學部的比爾·坦奇的招募,兩人組成搭檔造訪美國各個州的警局傳授專業知識。

他們從起初學術講解,到後來造訪各地的變態殺人犯來研究,進而時不時利用自己所得的觀點幫助當地警方破案。

第一個研究物件是艾德·坎伯,他奸殺了數名女大學生,15歲就殺害了自己的祖父母,還在割下母親的腦袋後與之口暴。

這個選角和真實人物相比非常還原,坎伯本身就人高馬大,智商還達到了145。

生於1948年的他現在已經69歲,自己還挺享受在監獄的生活。

他對自己的罪行滔滔不絕,聲稱如果不是當初選擇自首,警方永遠不會抓到他。

把已經犯下罪的人投入監獄,無異於是亡羊補牢。重點是有針對性的預防,這就要靠心理的分析。

事實上,艾德·坎伯幹出這些事,和他不幸的童年有關,母親也日夜不停地對他言語侮辱。

可是旁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壞人生來如此”。

因此,霍爾登和比爾的調查容易被誤解是同情殘忍的罪犯,甚至是為其開脫。

面臨這些眼光,現實中遇到的挫折和相關案件對自己日常生活的不良影響,不被理解的他們還是在努力做著心理側寫的拓荒者。

除此之外,大家會注意到第一集之後,每集都有一個發生在堪薩斯的小開頭。

出現在這些開頭裡的人是鄧尼斯·雷德,一個在1974年至1991年間殘害了10余人的連環殺手。

他的作案手段極其殘忍,得名為BTK【bind(捆綁)、torture(折磨)、kill(謀殺)】。

毫無疑問,下一季的焦點一定就是他了。

終於盼來第一季的叔,又陷入了對第二季的漫長等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