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大白鯊與房改房,鄭州房市二十年

這篇文字, 是昨天下午在老瓦新開的一個微信公眾號“老瓦聊房產”上首發的, 大家感興趣了, 可以搜索一嘯, 關注關注。 我爭取以後,

每週更新一篇。

以下為原文:

可以在文章中自己稱呼自己叫做老瓦, 這種感覺可耍興, 這種感覺也可陌生。 裝不裝的, 另論另說。

國慶長假第五天, 老瓦騎著周衛東花了2000塊整修一新的大白鯊, 在衛生路上晃蕩。

此時的我、此刻的老瓦, 和嘴裡叼著扁三五的周衛東,

蹲在衛生路那並不茁壯的法桐樹下, 看著二十年前的本田大白鯊, 感覺自己依然還是那個二十八。

當然說的是年齡啦。 哪怕是往五毛奔的人了, 心態左還是些嫩些年輕。

吸著潮濕的冷風, 我倆不禁感慨, 97年單位的房改房20170元, 96年的本田大白鯊24500元。 多年之後, 房子能賣165萬, 大白鯊呢, 市值800塊……

大時代面前, 我們都是標點。 買房這點事兒, 是人間最真實的悲歡。

1

90年代的房子沒有一輛摩托來得酷

21年前, 周衛東還是一個瀟灑的追風少年, 他的青春故事也與房價無關。

在那個幹啥都掙錢的時代, 他在當年的花園路集貿市場(現在的緯三路)創辦了蜀香瓦罐餐飲品牌。 所以, 我平時見他的時候, 左是愛稱呼一聲:罐弟。

當年幹餐飲行業, 累, 並富足著。

罐弟是個新潮的人, 敢想敢幹也敢享受, 青春的年紀任逍遙, 用來居住的房子, 沒有揮灑那滿溢的男性荷爾蒙, 來得時髦來得灑脫。

和現如今咱鄭州玩重機的那一幫弟兒們騎的哈雷大衛森、印第安、BMW不同, 上世紀九十年代, 鄭州人最喜歡騎的摩托,

是踏板式的。

踏板摩托裡面的名流100, 當年售價一萬二;風速125, 售價一萬七;本田大白(黑)鯊, 賣的最貴, 賣到了24500元。

青春啊青春, 美好的時光。

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忙著擋寶、忙著給小妮要傳呼號碼的瓦罐東, 買房的問題離他很遠, 離老瓦我, 卻很近。

那時候距離98年的商品房政策正式開始, 還有一段的時間, 不過在媒體上班多年的我, 此時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 在大白鯊和房子之間稍微猶豫了一下, 狠心交了房款。

當時, 眼巴巴地看著周邊的弟兒們騎著大白鯊的我, 總被一幫子朋友花狡打顫:“2萬塊買套房子, 你可真趁呐。 ”

故事的結局是, 鄭州的房價容不得輕蔑。

二十年之後, 因為是緯五路一小和鄭州八中雙學區房的緣故,

這套20多年房齡的兩居室, 用165萬的市值價格, 輕鬆的扳回了一局, 贏得讓人有些唏噓。

這一裡一外的來回拐, 儘管人人心裡都知道, 賬不能這樣算。 因為, 畢竟在當年, 有著大白鯊的加持, 擋寶的弟兒們, 一般都會順順又利利的成功概率很高。

但我心中, 還是有一絲別樣的滋味在心頭。

包括身邊一凡兒的朋友們, 只要不炒股不賭博, 都有著不止一套的住房。 儘管他們和老瓦一樣, 也是被限購的人, 但是, 手裡大多沒有一套非常滿意的終極置業的居所, 每每說起, 也是略感遺憾。

作為從小在鄭州長大的我們, 確實太保守了。

我們忽略了房產, 給自己財富規模快速遞增的大好機會。

時光匆匆如流水, 好事錯過無法追。

這裡面沒有喜的極致咧嘴笑, 也沒有走到了那種痛徹心扉。只有隱隱的蛋疼,讓自己銘記一生。

2

2000年的商戰,誰贏誰敗,時代說了算

再後來,花園路集貿市場跟不上了鄭州城市腳步的速度,最終被拆除了。老周的蜀香瓦罐的店面,也幾經周轉、換了多個位址後,最終落戶到了衛生路。

罐弟所租門面的這家地產公司,老闆以前是鄭州一家著名電器商場的創始人。當年,實力雄厚的國美進駐鄭州,四面開花快速開店,和這家電器商場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那場發生在現如今國貿對面,花園路路東的衝突,至今在酒桌上,還會被不同的人,演繹出不同的場景版本。也算是鄭州過往歲月中的一段江湖往事。

那位老闆選擇了放棄電器商場的生意,轉型房地產了。

當年生意場上一小步的退讓,鑄就了他人生事業上一大步的跨越。隨後陸續在鄭州開了不少的樓盤。

趕上了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歲月。這些年踏踏實實做房地產的老闆,基本上都掙住大錢叨住大菜了。

而國美電器的創始人,曾經的國內首富黃先生,則在減刑之後,還得要在監獄服刑至2021年2月。

有時候,我們不是敗給了一個人,而是敗給了一個時代。也別氣餒,說不定讓你贏的時代,很快就到來。

那時候我們只知道大勢將至,卻不知未來已來。

3

時代洪流滾滾,對向上者總是特別青睞

一條條街道的改造、一個個村莊的拆遷,一幢幢老房子的抹去、一棵棵老樹的砍伐……也預示著一座座新房子的到來。

再野的千里馬,也得回槽待命。房子如槽,人如馬,這是劫難,誰都逃不了。

08年的時候,老瓦身邊的一個小兄弟——沈莊,鄭州大學畢業三年,趕上房價低谷,僅有4萬元積蓄。結婚沒房子住,對不起人女孩子跟了他這麼多年。

小沈跑遍了當時鳥不拉屎的鄭東新區,他看中了綠城百合的房子。

我也是。

老瓦有次在西湖春天吃罷飯出來,在飯店西側的綠城百合售樓部,看到了他家三期在清盤。頂樓小複式,180平方,特價7020一平方。

現在看,那算是白菜價。

但在當年,想想自己往西距離兩公里處的一套140平方的三居室,才市值5000一平方,加之40平方米的面積差距,這56萬的資金缺口,依然是一大筆的鉅款。

老瓦看著沙盤,躊躇了良久,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了這個置換改善的機會。老瓦不想讓自己的壓力,那麼大。

小沈比我果斷,借首付+貸款一月之內就辦了手續,月還款等於月收入,賊窮賊窮,拆東牆補西牆,摳門的不得了,最窮的時候信用卡取現勉強生活~

小沈說,當然日子也很苦,苦就苦吧 。至少,作為一枚外鄉人,也算是在鄭州立足啦。之後,他將更有底氣面對生活。

三年後,小沈升職加薪,還清首付借款,每月公積金足夠還款。2014年,再次入手金水區兩套房,現在賣出一套升值的錢創業。

另外的本金,小沈拿去到了更有價值空間的城市,在杭州買了一套房。小沈說:這些年,把房子是看得越來越明白了,早一分鐘出手,總比晚一分鐘要強得多……有機會,就別猶豫……

如果人生能有劇透,老瓦我就會知道,綠城百合的房子,是我此生所有投資中,最大的一個錯過吧。

前段時間,朋友老李在綠城百合看了好長時間的二手房,但日漸老舊的社區和三萬多一平方堅挺的價格,讓感覺不值的他最終掉頭而去。一咬牙一跺腳,斥資900多萬,買了一套正弘瓴的大平層。

時代洪流滾滾,但從不碾壓迎頭而上的人。當人們嚮往詩和遠方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為了一套房子苟且。老瓦不說誰對誰錯,就像曾經的選擇一樣,我們都交給時代來回答。

2017年僅剩兩月,這座火車拉來了的城市——鄭州,正板起面孔,送別自己的過去。

他的容顏冷峻淡漠,眉頭緊鎖些能蛋。

但我知道,這不是裝的。

也沒有走到了那種痛徹心扉。只有隱隱的蛋疼,讓自己銘記一生。

2

2000年的商戰,誰贏誰敗,時代說了算

再後來,花園路集貿市場跟不上了鄭州城市腳步的速度,最終被拆除了。老周的蜀香瓦罐的店面,也幾經周轉、換了多個位址後,最終落戶到了衛生路。

罐弟所租門面的這家地產公司,老闆以前是鄭州一家著名電器商場的創始人。當年,實力雄厚的國美進駐鄭州,四面開花快速開店,和這家電器商場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那場發生在現如今國貿對面,花園路路東的衝突,至今在酒桌上,還會被不同的人,演繹出不同的場景版本。也算是鄭州過往歲月中的一段江湖往事。

那位老闆選擇了放棄電器商場的生意,轉型房地產了。

當年生意場上一小步的退讓,鑄就了他人生事業上一大步的跨越。隨後陸續在鄭州開了不少的樓盤。

趕上了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歲月。這些年踏踏實實做房地產的老闆,基本上都掙住大錢叨住大菜了。

而國美電器的創始人,曾經的國內首富黃先生,則在減刑之後,還得要在監獄服刑至2021年2月。

有時候,我們不是敗給了一個人,而是敗給了一個時代。也別氣餒,說不定讓你贏的時代,很快就到來。

那時候我們只知道大勢將至,卻不知未來已來。

3

時代洪流滾滾,對向上者總是特別青睞

一條條街道的改造、一個個村莊的拆遷,一幢幢老房子的抹去、一棵棵老樹的砍伐……也預示著一座座新房子的到來。

再野的千里馬,也得回槽待命。房子如槽,人如馬,這是劫難,誰都逃不了。

08年的時候,老瓦身邊的一個小兄弟——沈莊,鄭州大學畢業三年,趕上房價低谷,僅有4萬元積蓄。結婚沒房子住,對不起人女孩子跟了他這麼多年。

小沈跑遍了當時鳥不拉屎的鄭東新區,他看中了綠城百合的房子。

我也是。

老瓦有次在西湖春天吃罷飯出來,在飯店西側的綠城百合售樓部,看到了他家三期在清盤。頂樓小複式,180平方,特價7020一平方。

現在看,那算是白菜價。

但在當年,想想自己往西距離兩公里處的一套140平方的三居室,才市值5000一平方,加之40平方米的面積差距,這56萬的資金缺口,依然是一大筆的鉅款。

老瓦看著沙盤,躊躇了良久,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了這個置換改善的機會。老瓦不想讓自己的壓力,那麼大。

小沈比我果斷,借首付+貸款一月之內就辦了手續,月還款等於月收入,賊窮賊窮,拆東牆補西牆,摳門的不得了,最窮的時候信用卡取現勉強生活~

小沈說,當然日子也很苦,苦就苦吧 。至少,作為一枚外鄉人,也算是在鄭州立足啦。之後,他將更有底氣面對生活。

三年後,小沈升職加薪,還清首付借款,每月公積金足夠還款。2014年,再次入手金水區兩套房,現在賣出一套升值的錢創業。

另外的本金,小沈拿去到了更有價值空間的城市,在杭州買了一套房。小沈說:這些年,把房子是看得越來越明白了,早一分鐘出手,總比晚一分鐘要強得多……有機會,就別猶豫……

如果人生能有劇透,老瓦我就會知道,綠城百合的房子,是我此生所有投資中,最大的一個錯過吧。

前段時間,朋友老李在綠城百合看了好長時間的二手房,但日漸老舊的社區和三萬多一平方堅挺的價格,讓感覺不值的他最終掉頭而去。一咬牙一跺腳,斥資900多萬,買了一套正弘瓴的大平層。

時代洪流滾滾,但從不碾壓迎頭而上的人。當人們嚮往詩和遠方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為了一套房子苟且。老瓦不說誰對誰錯,就像曾經的選擇一樣,我們都交給時代來回答。

2017年僅剩兩月,這座火車拉來了的城市——鄭州,正板起面孔,送別自己的過去。

他的容顏冷峻淡漠,眉頭緊鎖些能蛋。

但我知道,這不是裝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