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清碑帖|三國魏《東武侯王基碑》

高清碑帖 | 三國•魏 《東武侯王基碑》

《王基碑》全稱《東武侯王基碑》。 隸書, 三國·魏, 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 在洛陽關林。 清乾隆初年, 河南洛陽城北十五裡處農民掘地得之, 後移至洛陽城明德中學中, 嵌於壁間。 初出土時, 僅刻其半, 碑之上段尚未刻鑿, 朱書燦然。 惜因未加保護, 書丹之字很快磨滅。 這塊碑因此成了一塊很特殊的碑。 清畢沅《中州金石記》雲:“三國時刻石惟有《九真太守》、《天璽紀功》(《天發神讖》)、《國山碑》及《受禪》、《上尊號》、《封孔羨碑》數種, 久為世所傳摹。 邇年創見諸碑尤多, 奇偉若予在關中訪得褒城李苞《石門》題字,

孫孝廉星衍游句容訪得吳《衡陽太守葛祚碑》及此皆金石家所未著錄;足與史傳發明, 殊可寶也。 ”同時, 它雖然是一塊殘缺不全的碑, 但卻成為漢魏時碑刻系先書丹後鐫字的有力的實證。 碑主王基, 字伯輿, 東萊(魏治掖, 今山東掖縣)曲城(故城在今掖縣東北)人。 曆文帝、明帝、齊王、高貴鄉公、元帝五代, 文武兼備, 勳著魏室。 官至東武侯, 魏元帝景元二年卒, 追贈司空, 諡“景侯”。 《三國志·魏志》有傳, 業績、官職與碑文多合。

《王基碑》的書法與魏之《受禪表》、《上尊號》以及《曹真殘碑》近似, 結法嚴整, 用筆斬截, 風神雄健清雋。 其運用所謂“折刀頭”的筆法更為強烈(參見《受禪表》條), 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書, 故評家亦指其“上托隸源, 下開魏齊風範(由雲龍《定庵題跋》)。

王基少年喪父, 靠叔父撫養成人。 黃初(文帝曹丕年號, 220—226)年間, 舉為孝廉, 先後在青州刺史王淩、大將軍曹爽手下為官, 後召秘書郎, 擢中書侍郎。 他剛正不阿, 直言敢諫。 魏明帝繼位後, 盛修宮室, 百姓勞瘁, 王基上疏諫諍, 語言激切, 明帝有所收斂。 任安豐太守時, 恩威並行, 加強邊防, 邊境百姓得以安寧。 任荊州刺史時, 明制度, 整軍農, 興學校, 深受稱頌。

諸葛誕任揚州刺史時, 吳國集兵建業(今南京市), 揚言進攻揚州。 諸葛誕與王基商量對策。 王基認為, 吳國嫡庶紛爭, 大臣不協, 將才缺乏, 集兵建業不過是安定內部, 不敢貿然出擊, 結果不出所料。

西元249年(魏嘉平元年), 王基加封揚烈將軍, 隨征南將軍王昶擊吳。 王昶率大軍至江陵, 王基率部攻夷陵。

夷陵守將閉門自守, 基佯為進攻, 暗派精兵奇襲雄父(吳軍糧倉所在地), 城中守軍失糧, 不攻自破, 王基因功賜爵關內侯。

當時, 朝中伐吳之聲甚高。 明帝徵求王基的意見。 王基分析形勢, 認為軍糧儲備不足, 運輸河道修治不利, 雖積兵江內, 無經久之勢, 難以渡江作戰。 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

曹髦立, 封王基為常樂亭侯。

255年(正元二年), 毋丘儉、文欽作亂。 王基任監軍, 隨大將軍司馬師前往討伐。 儉、欽以勇稱于世, 魏軍多有怯敵之意, 朝廷詔令王基停軍觀望。 王基認為南頓有大糧倉, 佔據南頓為平賊之要, 於是上違詔命, 下拒眾議, 率軍搶佔南頓, 對平賊起了很大作用。 叛亂乎息後, 遷為鎮南將軍, 都督豫州諸軍事, 領豫州刺史,

進封安樂鄉侯。

257年(甘露二年), 諸葛誕在壽春叛亂。 王基與司馬昭進圍壽春, 吳國派遣朱異來救誕。 時, 詔令王基引軍轉據北山, 基認為撤壽春之圍, 則使敵內外會合, 而自己腹背受敵, 後果不堪設想, 遂圍城不懈。 諸葛誕突圍不成, 城中糧盡, 軍心大亂, 壽春遂拔。 司馬昭遣諸將輕兵深入, 王基力諫:“大捷之後, 上下輕敵, 輕敵則慮難不深, 且兵出逾年, 人有歸志, 不宜窮追。 ”司馬昭遂罷。

261年, 王基病逝, 追贈司空, 諡曰景侯。 皇帝下詔稱讚他著德立勳, 治身清素, 久在重任, 家無私積, 身沒行顯, 足用勵俗。 陳壽《三國志》作王基傳, 稱其為“國之良臣、時之彥士”。

《王基殘碑》在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畢沅《中州金石記》、武儀《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編》等書中均有著錄。《校碑隨筆》稱:早期拓本“ 兼、致、文、柔、司、典、麾、爵、舉、無、廢、冊、遠、車”等字尚完好。人物傳記王基(?~261),字伯輿,三國時魏國東萊曲成(今招遠縣西部一帶)人。王基少年喪父,靠叔父撫養成人。黃初(文帝曹丕年號,220—226)年間,舉為孝廉,先後在青州刺史王淩、大將軍曹爽手下為官,後召秘書郎,擢中書侍郎。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魏明帝繼位後,盛修宮室,百姓勞瘁,王基上疏諫諍,語言激切,明帝有所收斂。任安豐太守時,恩威並行,加強邊防,邊境百姓得以安寧。任荊州刺史時,明制度,整軍農,興學校,深受稱頌。諸葛誕任揚州刺史時,吳國集兵建業(今南京市),揚言進攻揚州。諸葛誕與王基商量對策。王基認為,吳國嫡庶紛爭,大臣不協,將才缺乏,集兵建業不過是安定內部,不敢貿然出擊,結果不出所料。西元249年(魏嘉平元年),王基加封揚烈將軍,隨征南將軍王昶擊吳。王昶率大軍至江陵,王基率部攻夷陵。夷陵守將閉門自守,基佯為進攻,暗派精兵奇襲雄父(吳軍糧倉所在地),城中守軍失糧,不攻自破,王基因功賜爵關內侯。當時,朝中伐吳之聲甚高。明帝徵求王基的意見。王基分析形勢,認為軍糧儲備不足,運輸河道修治不利,雖積兵江內,無經久之勢,難以渡江作戰。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曹髦立,封王基為常樂亭侯。 255年(正元二年),毋丘儉、文欽作亂。王基任監軍,隨大將軍司馬師前往討伐。儉、欽以勇稱于世,魏軍多有怯敵之意,朝廷詔令王基停軍觀望。王基認為南頓有大糧倉,佔據南頓為平賊之要,於是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率軍搶佔南頓,對平賊起了很大作用。叛亂乎息後,遷為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領豫州刺史,進封安樂鄉侯。 257年(甘露二年),諸葛誕在壽春叛亂。王基與司馬昭進圍壽春,吳國派遣朱異來救誕。時,詔令王基引軍轉據北山,基認為撤壽春之圍,則使敵內外會合,而自己腹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遂圍城不懈。諸葛誕突圍不成,城中糧盡,軍心大亂,壽春遂拔。司馬昭遣諸將輕兵深入,王基力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且兵出逾年,人有歸志,不宜窮追。”司馬昭遂罷。 261年,王基病逝,追贈司空,諡曰景侯。皇帝下詔稱讚他著德立勳,治身清素,久在重任,家無私積,身沒行顯,足用勵俗。陳壽《三國志》作王基傳,稱其為“國之良臣、時之彥士”。

三國時期魏《王基殘碑》拓片殘本隸書,12行(完整者19行),高110釐米,共存220字。碑左側有清朝光緒八年河南府訓導杜夢麟刻跋。據考證,《王基殘碑》是三國時期魏國景元二年(261年)刻石。乾隆時出土于河南洛陽安家溝村,後來移至洛陽存古閣,後又嵌於洛陽明德中學壁間,現藏河南洛陽博物館。三國時期禁立碑石,存世量極少,自然拓本更少。《王基殘碑》拓片其波磔翻挑和扁長字形構成了曹魏隸書的時代特徵,同時期的《上尊號碑》、《受禪表碑》多已殘破漫漶,故《王基殘碑》是可卓然鶴立於三國時期的碑刻遺存了。

《王基碑》是三國魏明帝時物,其碑姓氏不存,從文中所記內容和《三國志》相考,為魏《王基碑》。乾隆初年於河南洛陽北十五裡安家村築寨掘得,移存洛陽存古閣,後嵌在洛陽明德中學壁間。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杜夢麟刻跋於末行後。相傳出土時尚有未刻完之朱書文字,“惜無人辯識,付之鐫工,遽磨拭以沒“。(見《授堂金石跋》)。據杜跋雲: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則每行各缺五字。無立碑年月,但碑雲基於景初二年(西元238年)四月辛醜薨,並雲”策鐫石表墓則亦奉敕所立。”可知碑當立於基死後不久。《王基殘碑》書法與同時的《受禪表碑》、《上尊號碑》等,似有不同。筆法圓潤,轉筆漸趨圓柔,多有篆意,點劃已是書雛形。

銘刻內容:子有成父者出仕于齊獲狄榮如孫湫違難??大夫遂/ 稟天素皓爾之質兼苞五才九德之茂慈和孝友?著於/ 景山林元本道化致思六經剖判?言綜析無形文辯贍/ 柔民忠正足以格非兼文武之上略懷濟世之弘規初/ ?孝廉司徒辟州輒請留以自毗輔後壁大將軍府拜/ 國典惟新出?安平安豊大守敷崇?訓典□惟明四/ 躬以允帝命遷荊州刺史揚武將軍又遷使持節?南/ 穴朱旗所麾前無交兵克敵獲?斬首萬計賜爵關?/ □諸夏震蕩王師雲集公翼亮/ 無遺策?無廢功故能墅戰則飛虎摧翼圍城則鯨鯢/ 於九有也比進爵常樂亭安樂鄉東武侯增邑五千?/ 之算征有獨克之威而忠勤之性乃心帝室屢奏封章/ 彌留年七十二景元二年四月辛醜甍公天姿高素與/ 亡則令儉斂以時服於是/ 將矩奉?追位司空贈以東武侯蜜印綬送以輕車介/ 奉山之速頹恨元?之未遂俯仰哀歎永壞慘悴以?/ 策鐫石表墓光示來裔其辭曰/ 塞憲章墳素昭此物則居則利貞在公畢力化流二邦/ 寧民是用息升降順道德讓靡忒會不?遺我說明與詮釋:《王基殘碑》又名《司徒東武侯王基殘碑》。三國魏隸書碑刻,19行,每行21或22字不等。景元二年(261)立於洛陽。清乾隆初年在河南洛陽出土,碑石僅存下半,碑字原未刻全,即廢入土,其未著刀處猶可見朱書痕跡。初出土時,朱書尚完好無損,出土不久朱筆字即失,其文未傳。碑刻上無王基之名,據《三國志》考為王基碑。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王基殘碑》在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畢沅《中州金石記》、武儀《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編》等書中均有著錄。《校碑隨筆》稱:早期拓本“ 兼、致、文、柔、司、典、麾、爵、舉、無、廢、冊、遠、車”等字尚完好。人物傳記王基(?~261),字伯輿,三國時魏國東萊曲成(今招遠縣西部一帶)人。王基少年喪父,靠叔父撫養成人。黃初(文帝曹丕年號,220—226)年間,舉為孝廉,先後在青州刺史王淩、大將軍曹爽手下為官,後召秘書郎,擢中書侍郎。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魏明帝繼位後,盛修宮室,百姓勞瘁,王基上疏諫諍,語言激切,明帝有所收斂。任安豐太守時,恩威並行,加強邊防,邊境百姓得以安寧。任荊州刺史時,明制度,整軍農,興學校,深受稱頌。諸葛誕任揚州刺史時,吳國集兵建業(今南京市),揚言進攻揚州。諸葛誕與王基商量對策。王基認為,吳國嫡庶紛爭,大臣不協,將才缺乏,集兵建業不過是安定內部,不敢貿然出擊,結果不出所料。西元249年(魏嘉平元年),王基加封揚烈將軍,隨征南將軍王昶擊吳。王昶率大軍至江陵,王基率部攻夷陵。夷陵守將閉門自守,基佯為進攻,暗派精兵奇襲雄父(吳軍糧倉所在地),城中守軍失糧,不攻自破,王基因功賜爵關內侯。當時,朝中伐吳之聲甚高。明帝徵求王基的意見。王基分析形勢,認為軍糧儲備不足,運輸河道修治不利,雖積兵江內,無經久之勢,難以渡江作戰。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曹髦立,封王基為常樂亭侯。 255年(正元二年),毋丘儉、文欽作亂。王基任監軍,隨大將軍司馬師前往討伐。儉、欽以勇稱于世,魏軍多有怯敵之意,朝廷詔令王基停軍觀望。王基認為南頓有大糧倉,佔據南頓為平賊之要,於是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率軍搶佔南頓,對平賊起了很大作用。叛亂乎息後,遷為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領豫州刺史,進封安樂鄉侯。 257年(甘露二年),諸葛誕在壽春叛亂。王基與司馬昭進圍壽春,吳國派遣朱異來救誕。時,詔令王基引軍轉據北山,基認為撤壽春之圍,則使敵內外會合,而自己腹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遂圍城不懈。諸葛誕突圍不成,城中糧盡,軍心大亂,壽春遂拔。司馬昭遣諸將輕兵深入,王基力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且兵出逾年,人有歸志,不宜窮追。”司馬昭遂罷。 261年,王基病逝,追贈司空,諡曰景侯。皇帝下詔稱讚他著德立勳,治身清素,久在重任,家無私積,身沒行顯,足用勵俗。陳壽《三國志》作王基傳,稱其為“國之良臣、時之彥士”。

三國時期魏《王基殘碑》拓片殘本隸書,12行(完整者19行),高110釐米,共存220字。碑左側有清朝光緒八年河南府訓導杜夢麟刻跋。據考證,《王基殘碑》是三國時期魏國景元二年(261年)刻石。乾隆時出土于河南洛陽安家溝村,後來移至洛陽存古閣,後又嵌於洛陽明德中學壁間,現藏河南洛陽博物館。三國時期禁立碑石,存世量極少,自然拓本更少。《王基殘碑》拓片其波磔翻挑和扁長字形構成了曹魏隸書的時代特徵,同時期的《上尊號碑》、《受禪表碑》多已殘破漫漶,故《王基殘碑》是可卓然鶴立於三國時期的碑刻遺存了。

《王基碑》是三國魏明帝時物,其碑姓氏不存,從文中所記內容和《三國志》相考,為魏《王基碑》。乾隆初年於河南洛陽北十五裡安家村築寨掘得,移存洛陽存古閣,後嵌在洛陽明德中學壁間。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杜夢麟刻跋於末行後。相傳出土時尚有未刻完之朱書文字,“惜無人辯識,付之鐫工,遽磨拭以沒“。(見《授堂金石跋》)。據杜跋雲: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則每行各缺五字。無立碑年月,但碑雲基於景初二年(西元238年)四月辛醜薨,並雲”策鐫石表墓則亦奉敕所立。”可知碑當立於基死後不久。《王基殘碑》書法與同時的《受禪表碑》、《上尊號碑》等,似有不同。筆法圓潤,轉筆漸趨圓柔,多有篆意,點劃已是書雛形。

銘刻內容:子有成父者出仕于齊獲狄榮如孫湫違難??大夫遂/ 稟天素皓爾之質兼苞五才九德之茂慈和孝友?著於/ 景山林元本道化致思六經剖判?言綜析無形文辯贍/ 柔民忠正足以格非兼文武之上略懷濟世之弘規初/ ?孝廉司徒辟州輒請留以自毗輔後壁大將軍府拜/ 國典惟新出?安平安豊大守敷崇?訓典□惟明四/ 躬以允帝命遷荊州刺史揚武將軍又遷使持節?南/ 穴朱旗所麾前無交兵克敵獲?斬首萬計賜爵關?/ □諸夏震蕩王師雲集公翼亮/ 無遺策?無廢功故能墅戰則飛虎摧翼圍城則鯨鯢/ 於九有也比進爵常樂亭安樂鄉東武侯增邑五千?/ 之算征有獨克之威而忠勤之性乃心帝室屢奏封章/ 彌留年七十二景元二年四月辛醜甍公天姿高素與/ 亡則令儉斂以時服於是/ 將矩奉?追位司空贈以東武侯蜜印綬送以輕車介/ 奉山之速頹恨元?之未遂俯仰哀歎永壞慘悴以?/ 策鐫石表墓光示來裔其辭曰/ 塞憲章墳素昭此物則居則利貞在公畢力化流二邦/ 寧民是用息升降順道德讓靡忒會不?遺我說明與詮釋:《王基殘碑》又名《司徒東武侯王基殘碑》。三國魏隸書碑刻,19行,每行21或22字不等。景元二年(261)立於洛陽。清乾隆初年在河南洛陽出土,碑石僅存下半,碑字原未刻全,即廢入土,其未著刀處猶可見朱書痕跡。初出土時,朱書尚完好無損,出土不久朱筆字即失,其文未傳。碑刻上無王基之名,據《三國志》考為王基碑。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