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看看秦朝和隋朝你就明白了

歷史不容演義、真相絕不簡單, 歡迎來到成唐的歷史沒那麼簡單。

明末王夫之曾說: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這也讓我們感到不解, 漢朝後期皇權式微、朝政混亂, 又怎麼能說是強亡呢?

眾所周知, 評定一個朝代的強弱是必須要從多方面考慮的。 但如果單單只是從這句話看來, 成唐個人認為這裡的強弱, 指得因該是上一個朝代走向滅亡到下一個朝代興起中間這一段時間, 整個諸夏軍事力量的強弱!

舉個例子:秦國自在秦孝公開始, 經過7代秦王的不懈努力, 最終完成了大統一。 在其後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等等一系列制度, 奠定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素有“百代都行秦政法”的美譽。

在軍事方面大秦帝國北擊匈奴、南並百越,

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在秦朝滅亡後, 北方匈奴迅速崛起, 屢屢南下燒殺搶掠, 更是成為了中原地區此後數百年的心腹大患。

再舉個例子, 在鼎盛時期, 隋帝國人口總數高達八百九十萬之多。 疆域面積更是達到了東西長九千三百里, 南北寬四千八百一十五裡。

在軍事方面, 隋煬帝南下平陳、北伐突厥、西巡張掖、重建河西走廊、打通絲綢之路, 可以說隋帝國的繁榮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在隋朝滅亡後, 諸夏迅速陷入了內有軍閥割據混戰, 外有突厥、高句麗等強敵覬覦的局面。 在李唐建國之初,

突厥雖然沒有成功入主中原, 但卻也逼迫李唐定下渭水之盟, 被李世民視為畢生恥辱。

反觀漢朝, 在鼎盛之時能夠喊出:“南越殺我漢使者, 屠為九郡。 宛王殺我漢使者, 頭懸北闕。 朝鮮殺我漢使者, 即時誅滅”, 到了西漢末年, 儘管已經到了最後的風燭殘年, 但陳湯卻也毅然進軍中亞,向世界宣告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即使是在東漢滅亡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亂世之中,諸夏也依然保持者強勢的霸主地位。馬超在西涼被羌人畏之若神,公孫瓚讓烏桓人見漢軍立馬調頭便跑、公孫度威鎮遼東、士燮則恩撫交趾、曹操滅烏桓歸降南匈奴、鮮卑.......

但陳湯卻也毅然進軍中亞,向世界宣告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即使是在東漢滅亡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亂世之中,諸夏也依然保持者強勢的霸主地位。馬超在西涼被羌人畏之若神,公孫瓚讓烏桓人見漢軍立馬調頭便跑、公孫度威鎮遼東、士燮則恩撫交趾、曹操滅烏桓歸降南匈奴、鮮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