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道教嗣師”是誰?

道學,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 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 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瞭解、掌握。

——社群內容行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 道教中“道教嗣師”是誰?

◎“無上真人”關尹子

關尹子傳說曾任函谷關尹。 《莊子·天下》篇把他和老聃列為一派。 一說即尹喜。 《古今圖書集成》卷二百二十五:“關令尹喜, 字公文, 周大夫, 善內學, 常服日精月華, 隱德修行, 時人莫知。 老子西遊, 喜先見紫氣來, 知有真人當過, 物色而遮之, 果得老子。 ”後隨之出關西去, “與俱游流沙, 莫知所終”。

關尹認為“虛己接物, 則物情自明”。 所以“未嘗先人, 而常隨人”, 和老子思想基本一致。 道教尊為“無上真人”、“文始先生”。

◎“上清祖師”茅盈

茅盈(前145-?)西漢咸陽(今屬陝西)人, 字叔申。 《茅山志》、《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記其少時修道於恒山, 有異操, 後隱于句曲山(今稱茅山, 在江蘇西南部)。 修煉服氣、辟穀術, 並以醫術救治世人。 後其弟茅固、茅衷從其修道, 時人稱大、中、小茅君。 後世稱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

茅盈證位司命真君東嶽上卿, 並奉為茅山上清派祖師。 道教茅山派主修《上清經》, 兼修《三皇文》、《靈寶經》, 以符籙咒劾召鬼神, 以戒傳授弟子, 服食辟穀、冶煉丹術, 隋唐時盛行南山, 成為道教三大符籙派之一。

◎“道教嗣師”張衡

張衡(?—179)道教第二代天師。 字靈真, 漢永壽二年(156年)襲教。 《三國志·張魯本傳》雲:“陵死, 子衡行其道”。 《曆世真仙體道通鑒》說:衡少博學, 隱居不仕, 有大名於天下。 精修至道, 不與世接。 時皇帝聞其有道, 欲征為黃門侍郎, 辭而不就。 襲教後, 居陽平山(今四川彭縣)以經籙教授弟子, 克彰正一之道。

言約理明,聞者有感。光和二年(179)正月以祖傳印劍付子魯,與妻盧氏得道于陽平山。囑子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道教稱嗣師。

言約理明,聞者有感。光和二年(179)正月以祖傳印劍付子魯,與妻盧氏得道于陽平山。囑子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道教稱嗣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