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日本神戶制鋼造假,日本工匠精神受損?可能只是品質過剩而已

據報導10月8日, 神戶制鋼承認長期篡改部分鋁、銅製品出廠資料, 冒充達標產品流向市場, 波及企業達近200家。 目前的調查發現, 超過2萬噸有問題的鋁、銅製品被用於汽車、新幹線、火箭等終端。

10月11日, 神戶制鋼140噸鐵粉的強度資料也被曝涉嫌被篡改。 隨後的10月13日, 神戶制鋼又稱新發現了涉嫌不正當行為的9類鋁、銅、鋼鐵線材、特種鋼等產品, 共計11000噸。 截至目前, 已經確定篡改資料的問題產品共計13種, 受影響企業也從最開始的200家上升至500家左右。 神戶制鋼董事長兼社長川崎博在10月12日的記者會上曾表示, “神戶制鋼的信譽已經降為零。 ”

神戶制鋼造假時間長達10年, 但有聽說過因為強度資料造假導致的重大品質問題麼?沒有。 這可能和安全係數有關, 一般零部件設計時都會有安全係數, 確保了安全冗餘;也存在實際需要低強度等級的材質, 但基於種種考慮, 選用了高強度等級的材質,

有越貴越好的的想法在裡面。

在我看來, 選用的材料高於實際需求, 實際上就是品質過剩。 “品質過剩”是指某種特性特徵超出了客人需求的期望值。 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增加了產品的製造成本和檢驗成本(如增加預防成本, 鑒定成本, 內部失敗成本等), 增加了製造成本要麼是生產廠商少賺或不賺錢甚至出現虧本的現象;要麼是抬高了產品的價格失去了在同類產品中的價格競爭優勢。

所以, 從神戶制鋼造假事件來看, 與之說其工匠精神受損, 不如說這是由於品質與成本之間進行的取捨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