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試駕|論實力 它不輸傳祺GS3/長安CS35

去年也是這個時候, 我試駕了一輛東南DX3 1.5L手動擋車型, 當時我的想法是, 要是這輛DX3是帶T的AT或CVT版本, 那就基本上算是補齊了這款SUV的最後一塊短板, 畢竟這款車在內外設計部分是由Pininfarina團隊主操刀, 觀感上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時隔一年, 再見面, DX3給了我超乎預期的驚喜。 首先, 它換上了我所期待的, 1.5T配CVT的動力總成;另外, 2018款車型在外部設計上做了小幅調整, 配置部分的全面提升可謂誠意十足;再有, 這是款SRG版本, 較普通版車型更與年輕人搭調。

既然是改款車型, 我們關注的重點自然落在改款到底改了什麼。 實際上作為年款更新, 2018款DX3 SRG的變化算不上明顯, 但是好幾處卻足夠細緻, 從生活中的細節處起, 為消費者著想。

車身外部與原來基本上並無二致, 不過此前錯過了SRG車型的首試, 所以這回是我第一次接觸DX3 SRG, 視覺感受良好, 前格柵不起眼的“SRG”徽標很低調, 但對車主來說卻是身份認同感的重要存在。

前臉部分有一項新增配置——轉向輔助照明, 在轉向時利用前霧燈進行輔助照明, 減少夜間開車盲區。 此外, SRG車型用到了我個人比較中意的撞色車身設計, 而且連同外後視鏡也被黑色覆蓋, 更追加了360°全景影像的攝像頭。

夜間, 在馬路上行駛, 很多時候都是觀車輛尾燈來識別車型, 畢竟車流都是同向為主, 而狹小的後視鏡又不容易被你長時間注視。

比起普通版車型, SRG車型的尾燈採用的是帶狀LED光源, 觀感會更潮流時尚, 也成為了DX3又一較具標籤化的設計項目。

車廂內部的格局並未發生改動, 駕駛席左側功能區按鍵豐富度依舊, 不過在樣式上有所調整, 會更符合現時的大眾審美。

中控9英寸螢幕畫質依舊值得點贊,車機也並無嚴重發熱現象,此外2018款車型還新增了PM2.5空氣淨化功能,這點在同級競品中倒挺罕見。

後排,空間什麼的自然不會發生變化,雖然未配有空調出風口,不過雙USB介面的設計倒是很友好,照顧了滿員出行時,後座人員為電子設備充電的需求,現在的年輕人出行,沒網路沒電可是會瘋的。

還有一個細節需要說的,打開發動機蓋,本以為的淩亂並沒有出現眼前,取而代之的是規整的發動機艙,裡頭狀況都被蓋板給隔開了,視覺上就給人不錯的價值感,而且在打開發動機蓋的一刻,我驚訝的發現2018款車型竟然採用的是雙液壓挺杆,真的有被感動到。

此前我試駕的是DX3 1.5L手動擋版本,由於動力表現的中規中矩,所以當時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DX3底盤部分的出色表現。來到2018款SRG車型上,這樣的優點依舊被保留。

DX3的懸掛要比DX7更注重舒適一些,實際感受也確實如此。DX3走的是年輕化運動路線,後橋採用同級罕見的五連杆獨立懸掛設計,底子也承襲了三菱的運動基因,不過為了在駕乘體驗上表現得盡可能均衡,所以還是向舒適性作出了一定傾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級的長安CS35,它的懸掛不單止硬,而且是“死硬”,不夠靈活之餘,還會在過減速帶時帶來能夠將人拋起的彈跳,尤其是後排。所以這兩種特性的底盤表現讓我選,我一定會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DX3 SRG搭載了一具代號4A91T的1.5T發動機,最大馬力156Ps,最大扭矩比普通版車型略高,為225N·m,匹配的是可模擬8速的CVT變速器。

這具1.5T發動機愛“出風頭”,跟DX3 SRG的定位也很匹配,動力很願意出來,而不是像某些對手的同規格發動機那般假矜持,舒服的動力輸出是一輛對駕控有所追求的汽車,首先應該滿足的基本點。

另外,DX3 SRG還比普通車型多了一個SPORT模式,開啟也很方便,按鍵就設置在了方向盤右側多功能按鍵區中,長按2s左右開啟,然後儀錶盤會變為全紅色彩,一定程度上刺激駕駛者的欲望。

偶遇一段合適的組合彎路,正好能夠試試DX3 SRG的本領。一連串彎路下來,我能感受到DX3 SRG動力的連貫性,車輛對收油——急刹——再給油的指令配合得到位。

攻彎也讓我跟深刻認識到DX3 SRG的轉向表現,精准說不上,畢竟是一款10萬左右的家用SUV,但至少它對虛位拿捏得當,而且轉向手感在過彎的整個過程中,增益也可以說是線性,沒有不均勻這樣就足夠了,表現會比我此前駕駛過的傳祺GS3好一點。

在DX3到來前,是DX7單騎救主挽救了東南汽車,現如今,DX3全系車型的亮眼表現又為車企打了劑強心針,馬上,又或許是在我寫下這句話的同時,DX3的銷量就要破十萬輛了。

比起同級許多後起之秀,DX3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細分領域站穩腳跟,它是幸運的,當然這也是它擁有過人實力的最佳佐證。面對強敵,DX3仍無所畏懼,砥礪前行。

中控9英寸螢幕畫質依舊值得點贊,車機也並無嚴重發熱現象,此外2018款車型還新增了PM2.5空氣淨化功能,這點在同級競品中倒挺罕見。

後排,空間什麼的自然不會發生變化,雖然未配有空調出風口,不過雙USB介面的設計倒是很友好,照顧了滿員出行時,後座人員為電子設備充電的需求,現在的年輕人出行,沒網路沒電可是會瘋的。

還有一個細節需要說的,打開發動機蓋,本以為的淩亂並沒有出現眼前,取而代之的是規整的發動機艙,裡頭狀況都被蓋板給隔開了,視覺上就給人不錯的價值感,而且在打開發動機蓋的一刻,我驚訝的發現2018款車型竟然採用的是雙液壓挺杆,真的有被感動到。

此前我試駕的是DX3 1.5L手動擋版本,由於動力表現的中規中矩,所以當時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DX3底盤部分的出色表現。來到2018款SRG車型上,這樣的優點依舊被保留。

DX3的懸掛要比DX7更注重舒適一些,實際感受也確實如此。DX3走的是年輕化運動路線,後橋採用同級罕見的五連杆獨立懸掛設計,底子也承襲了三菱的運動基因,不過為了在駕乘體驗上表現得盡可能均衡,所以還是向舒適性作出了一定傾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級的長安CS35,它的懸掛不單止硬,而且是“死硬”,不夠靈活之餘,還會在過減速帶時帶來能夠將人拋起的彈跳,尤其是後排。所以這兩種特性的底盤表現讓我選,我一定會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DX3 SRG搭載了一具代號4A91T的1.5T發動機,最大馬力156Ps,最大扭矩比普通版車型略高,為225N·m,匹配的是可模擬8速的CVT變速器。

這具1.5T發動機愛“出風頭”,跟DX3 SRG的定位也很匹配,動力很願意出來,而不是像某些對手的同規格發動機那般假矜持,舒服的動力輸出是一輛對駕控有所追求的汽車,首先應該滿足的基本點。

另外,DX3 SRG還比普通車型多了一個SPORT模式,開啟也很方便,按鍵就設置在了方向盤右側多功能按鍵區中,長按2s左右開啟,然後儀錶盤會變為全紅色彩,一定程度上刺激駕駛者的欲望。

偶遇一段合適的組合彎路,正好能夠試試DX3 SRG的本領。一連串彎路下來,我能感受到DX3 SRG動力的連貫性,車輛對收油——急刹——再給油的指令配合得到位。

攻彎也讓我跟深刻認識到DX3 SRG的轉向表現,精准說不上,畢竟是一款10萬左右的家用SUV,但至少它對虛位拿捏得當,而且轉向手感在過彎的整個過程中,增益也可以說是線性,沒有不均勻這樣就足夠了,表現會比我此前駕駛過的傳祺GS3好一點。

在DX3到來前,是DX7單騎救主挽救了東南汽車,現如今,DX3全系車型的亮眼表現又為車企打了劑強心針,馬上,又或許是在我寫下這句話的同時,DX3的銷量就要破十萬輛了。

比起同級許多後起之秀,DX3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細分領域站穩腳跟,它是幸運的,當然這也是它擁有過人實力的最佳佐證。面對強敵,DX3仍無所畏懼,砥礪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