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當年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在臺上這麼使現掛!贏得台下滿堂彩

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雖然已去世多年, 但他留下的相聲作品卻令人百聽不厭, 不管是《糖醋活魚》、《財迷丈人》還是《樓上樓下》都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

其中像《樓上樓下》等作品還被徒孫岳雲鵬搬上舞臺重新演繹師爺的經典。 創編段子的成功其實只是侯耀文相聲藝術的一部分。 作為侯氏家族唯一專業從事相聲事業的後人, 在傳統活方面也深得父親侯寶林大師真傳, 在表演柳活的段子時, 其深厚的學唱功底也頗有老侯爺當年的神韻。 而觀眾不常見的是作為以表演創編段子見長的侯耀文其實臺上現掛的功夫也相當了得。

2001年, 侯耀文受邀趕赴天津參加了“慶祝魏文亮從藝五十五周年紀念晚會”並攢底與魏文亮合作表演了一段傳統腿子活《黃鶴樓》。 當天是侯耀文逗哏, 魏文亮給他量活。 兩位原本都是逗哏演員, 這樣的臨時搭檔一上場, 觀眾就報以熱烈的掌聲。 侯耀文一看觀眾這麼熱情來了精神, 在臺上一個接一個的墊話小包袱, 站在旁邊的魏文亮看著著急, 因為他知道天津的觀眾太懂行了, 墊話太多容易給觀眾帶跑了, 於是沖著侯耀文說了一句, “您趕緊入正活吧!”雖然是相聲界的行話,

可台下大多數觀眾都是資深行家, 當然也都聽懂了, 接著就是一個場笑。 侯耀文當時就急眼了, 這跟頭不能認栽, 得拿魏文亮砸一掛。 《黃鶴樓》這塊活是以學唱見長的柳活, 捧逗雙方份量差不多。 其中在臺詞中有這麼一句, 逗哏演員問捧哏的, “京劇裡正工捋髯是什麼意思?”魏文亮由於之前幾天一直在忙於專場彩排, 嗓子不舒服, 回答侯耀文時聲音又細又高。 侯耀文趕緊抓一現掛, “您這是在宮裡學來的吧?”頓時, 台下哄然而笑。 魏文亮也不吃虧, 不急不緩的回答道“是啊, 你知道京劇界有個說法叫“十淨九裘”嗎?就是十個學京劇的有九個得學裘盛戎, 可我們相聲界也有這麼個說法, 叫“十相九侯”, 十個說相聲的有九個都學的是侯寶林。
”言外之意老侯爺也成宮裡出來的了。 兩人在臺上你來我往鬥開話了, 整段本以學唱為主的《黃鶴樓》讓兩位逗哏演員加進去不少機智的現掛, 但卻沒有破壞段子的結構完整性。

其實, 侯耀文的現掛隨處可見, 在紀念蘇文茂從藝六十周年的紀念演出中,

侯耀文也沒放過他這位大師哥, 開場墊話就瓷瓷實實的砸了一掛。 剛一上臺, 侯耀文就說:“今天是我國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蘇......蘇什麼來著?”石富寬接話接的也緊, “都著名了, 不知道人家叫什麼啊?蘇文茂”。 侯耀文使相道:蘇文妙?石富寬:蘇文妙?什麼舌頭啊, 蘇文茂!侯耀文:“蘇文茂先生從藝60周年呢, 我看了, 門口貼著一個大訃告......大廣告” 石富寬:您把您這字眼兒咬清楚了行麼?

遊刃有餘的現掛是台下基本功扎實的縮影,很多觀眾喜歡把侯耀文和少馬爺兩位拿來對比,其實完全沒有對比的必要。少馬爺的相聲在於繼承馬氏相聲表演精髓,而侯耀文的相聲則是在探尋一條更合適自己的表演風格,一條可以明顯區別于父親侯寶林大師的藝術風格,可以說兩位在相聲藝術上做到了不辱門風。

遊刃有餘的現掛是台下基本功扎實的縮影,很多觀眾喜歡把侯耀文和少馬爺兩位拿來對比,其實完全沒有對比的必要。少馬爺的相聲在於繼承馬氏相聲表演精髓,而侯耀文的相聲則是在探尋一條更合適自己的表演風格,一條可以明顯區別于父親侯寶林大師的藝術風格,可以說兩位在相聲藝術上做到了不辱門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