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魯迅:一針見血的文字背後,隱藏著是他滿腹柔情的篆刻

談起中國文學的代表, 我想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魯迅, 即使很多人沒認真讀過他的作品, 也知道他的人。

常人熟悉的魯迅, 是文學家、思想家, 但實際上他從小還是美術的酷嗜者。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就寫過自己一學期書沒讀多少, 畫畫卻畫得越來越好, 後來為了用錢還自己把一學期畫的畫賣給了有錢的同學。

三味書屋

長大後的魯迅依舊沒有減少對美術的熱愛, 別的作家只負責寫, 而他同時鍾情於設計自己出版作品的封面, 從字體到圖案都有巧思, 至今看來依舊是別出心裁。

魯迅設計的《呐喊》

魯迅設計的刊物封面

北大的校徽也是由魯迅先生設計。 “北大”兩字有如一人背負二人, 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

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像, 更有“脊樑”的象徵意義。 他是從中國傳統的瓦當中得到靈感, 還有些在模仿篆刻印章的意味。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

這所有的事情反而解開了一個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前幾年在看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的時候,

有一個場景是蕭紅穿著一件紅色新衣到魯迅家, 特地走到魯迅面前問他:“我的衣服好不好看?”, 魯迅先生從上往下看了一眼說:“不大漂亮”, 覺得她“配得顏色不對”, 一頓得評頭論足反倒讓蕭紅有些不高興。

《黃金時代》中由湯唯飾演的蕭紅

原來魯迅不止喜歡美術, 還對時尚頗有見解, 據說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自己設計過一件衣服。

魯迅身穿自己設計的衣服

除了美術書畫, 篆刻也是魯迅最愛的收藏之一。

魯迅生於書香門第, 他在藝術上的造詣脫離不了家庭的影響, 而他的叔祖周芹侯就喜好篆刻。魯迅一直珍藏的“只有梅花是知己”印章就是他叔祖刻的。

“只有梅花是知己”印章

據說周芹侯多才多藝,也擅刻印,雖刻得比較業餘,但在十幾歲的孩子眼裡,也算不同尋常了。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書中曾有一篇這樣寫道:

“又有一回不記何年,中房芹侯在往調馬場舟中,為魯迅篆刻一印,文曰‘只有梅花是知己’,石是不圓不方的自然形,文字排列也頗好,不知怎的鈐印出來不大好看。這印是朱文的,此外還有一塊白文方印,也是他所刻,文曰‘綠杉野屋’,似乎刻得不差……”

還有那個廣為人知的故事不得不提。記得那時,全中國小學生的課桌上都有一個“早”字,那都是效仿了一個叫周樹人的小朋友。當然不是因為刻了“早”字就能成為魯迅,重點是刻字的人就是魯迅,我們只是在破壞公物而已。

魯迅紀念館裡的“早”字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魯迅對於篆刻印章的內行程度超乎你的想像。一九一六年,紹興印人杜澤卿將自己的篆刻作品編成《蛻龕印存》一冊而求序周氏兄弟,周作人可能覺得自己不如大哥熟諳此道,僅寫了個草稿,就寄呈魯迅來修改潤色。

《蛻龕印存》書影

《蛻龕印存》序是《魯迅全集》中唯一一篇關於篆刻的文章。魯迅的改定稿只短短四百來字,但將古時印章的傳說、起源和發展以及印章的實用和審美價值等,都一一交代了,文末還不忘誇讚了作者的印章“用心出手,並追漢制,神與古會,蓋粹然藝術之正宗”。

因為喜好篆刻,魯迅也因此與許多篆刻名家成為了好友,其中交往最多的是書畫篆刻家陳師曾。

陳師曾

陳師曾名衡恪,號槐堂,晚清同光派詩人陳三立之子,史學大家陳寅恪之兄。他和魯迅早年曾同窗于南京礦路學堂和日本弘文學院,後又同在民國教育部共事,而且他們趣味相投,關係自非一般。陳師曾作印古拙淳樸,老辣渾穆,深得魯迅喜愛。

陳師曾為魯迅刻的印章

陳師曾替魯迅刻印多方,如“會稽周氏收藏”、“會稽周氏”、“俟堂”等,《魯迅日記》大多都有記載。其中“俟堂”一方印頗有深意,當時陳師曾問魯迅印章要刻何內容時,魯迅便說:“你叫槐堂,我就叫俟堂罷。”

陳師曾為魯迅刻的“俟堂”印章

其句出自《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意思是君子居心坦蕩等待上天使命,而小人則想以冒險求得偶然的幸運。當時魯迅正在教育部任職,時局動盪,人心難測。這方簡單的印章就蘊含了魯迅對人性的思考,這便是文玩“另外”的用處。

“會稽周氏藏本”是魯迅的收藏印,是陳師曾所篆,張樾丞所刻的木質印章。陳師曾因不善刻木,於是寫好印稿就請琉璃廠的刻印名手張樾丞代勞。張樾丞是當時享譽京城的治印名家,從小在琉璃廠刻字鋪裡當學徒,十分經過刻苦用功。他擅刻各種材質,尤其刻銅印、銅墨水匣鎮紙等為當時一絕,傳說後來新中國開國大印也是他所刻制。

“會稽周氏收藏”印章

魯迅得陳師曾介紹,先請張樾丞刻了“會稽周氏藏本”和“俟堂石墨”兩方木印,非常喜歡,後又多次去求刻,還代別人求刻,如《魯迅日記》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一日就記有:“下午同陳師曾往留黎廠同古堂,代季市刻印,又自購木印五枚。”據查這五枚印分別是:“隨喜”“善”“偽”“翻”“完”,皆為魯迅校碑鑒賞之用。所見“隨喜”一印,雖為木質楷體,卻刻得古樸蒼莽,饒有金石味。

“隨喜”印章

再好比另一方由陶壽伯所治的朱文“洛文”的印章,闊邊細朱古璽印式的朱文印,蒼茫古樸,疏密有致,雖然不常用,但還是可以在一些作品中發現它的蹤跡。

“洛文”印章

魯迅一生的筆名有幾十個,“洛文”就是其中之一,是魯迅為了嘲諷國民黨反動派而取的名字。當時國民黨稱他為“墮落文人”要逮捕他,而他是絕不會屈服的,就化用這樣的名字繼續用文字去戰鬥。

這幅魯迅的書法中所用的就是“洛文”印章

當然,魯迅最常用的印則是在上海居住時在西冷社定制的,這一花就是好幾塊大洋,可見魯迅對於篆刻的喜愛非常,毫不吝嗇錢財。

“魯迅”印章

這方印是吳德光(西泠印社創始人吳隱之子)所刻,漢白文印印式,印文“魯迅”,端正大方,樸實勁健,是魯迅最常用的印章,早期的圖書上,這方印經常出現在版權頁做印花。

魯迅晚年還經常使用兩方略小一點的印章,一白一朱,分別是“魯迅”和“旅隼”。這兩方印都是齊白石的女弟子劉淑度的作品。1933年魯迅在致鄭振鐸的信中還特意提及:“名印托劉小姐刻,就夠好了。”信中的“劉小姐”指的劉淑度。

“魯迅”和“旅隼”印章

這兩方印不僅充滿著齊派刀法的老辣大膽,還有些女子特有的柔情在。據傳說這兩方印齊白石也看過,他還指點了“旅隼”的“旅”字並且動了刻刀。若傳說為真,那是又為這方印添加了一絲傳奇。

魯迅晚年病重後還專門讓人刻了一方“生病”印章,凡有書信來就在回執上加蓋這樣的印章,發信人一看便知原因也不會著急等回信了,這也算是印章的一種妙用。

“生病”印章

管繼平曾在《梅花知己 民國文人印章》中提到:“文人和印章,或者準確地說,印章和文人,常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因為,文人未必個個都雅好印章,但雅好印章的,那毫無疑問,一定就應該是文人了。儘管文人善用筆,印人須舞刀,聽起來仿佛是一文一武,而實際上刀和筆,原本就是一回事。”

但其實對於魯迅來說,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文人,刻刀可能反而是“文”,只是一種愛好,因為他的一生是用筆在戰鬥的一生。

今日薦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

壽山石文化網

而他的叔祖周芹侯就喜好篆刻。魯迅一直珍藏的“只有梅花是知己”印章就是他叔祖刻的。

“只有梅花是知己”印章

據說周芹侯多才多藝,也擅刻印,雖刻得比較業餘,但在十幾歲的孩子眼裡,也算不同尋常了。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書中曾有一篇這樣寫道:

“又有一回不記何年,中房芹侯在往調馬場舟中,為魯迅篆刻一印,文曰‘只有梅花是知己’,石是不圓不方的自然形,文字排列也頗好,不知怎的鈐印出來不大好看。這印是朱文的,此外還有一塊白文方印,也是他所刻,文曰‘綠杉野屋’,似乎刻得不差……”

還有那個廣為人知的故事不得不提。記得那時,全中國小學生的課桌上都有一個“早”字,那都是效仿了一個叫周樹人的小朋友。當然不是因為刻了“早”字就能成為魯迅,重點是刻字的人就是魯迅,我們只是在破壞公物而已。

魯迅紀念館裡的“早”字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魯迅對於篆刻印章的內行程度超乎你的想像。一九一六年,紹興印人杜澤卿將自己的篆刻作品編成《蛻龕印存》一冊而求序周氏兄弟,周作人可能覺得自己不如大哥熟諳此道,僅寫了個草稿,就寄呈魯迅來修改潤色。

《蛻龕印存》書影

《蛻龕印存》序是《魯迅全集》中唯一一篇關於篆刻的文章。魯迅的改定稿只短短四百來字,但將古時印章的傳說、起源和發展以及印章的實用和審美價值等,都一一交代了,文末還不忘誇讚了作者的印章“用心出手,並追漢制,神與古會,蓋粹然藝術之正宗”。

因為喜好篆刻,魯迅也因此與許多篆刻名家成為了好友,其中交往最多的是書畫篆刻家陳師曾。

陳師曾

陳師曾名衡恪,號槐堂,晚清同光派詩人陳三立之子,史學大家陳寅恪之兄。他和魯迅早年曾同窗于南京礦路學堂和日本弘文學院,後又同在民國教育部共事,而且他們趣味相投,關係自非一般。陳師曾作印古拙淳樸,老辣渾穆,深得魯迅喜愛。

陳師曾為魯迅刻的印章

陳師曾替魯迅刻印多方,如“會稽周氏收藏”、“會稽周氏”、“俟堂”等,《魯迅日記》大多都有記載。其中“俟堂”一方印頗有深意,當時陳師曾問魯迅印章要刻何內容時,魯迅便說:“你叫槐堂,我就叫俟堂罷。”

陳師曾為魯迅刻的“俟堂”印章

其句出自《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意思是君子居心坦蕩等待上天使命,而小人則想以冒險求得偶然的幸運。當時魯迅正在教育部任職,時局動盪,人心難測。這方簡單的印章就蘊含了魯迅對人性的思考,這便是文玩“另外”的用處。

“會稽周氏藏本”是魯迅的收藏印,是陳師曾所篆,張樾丞所刻的木質印章。陳師曾因不善刻木,於是寫好印稿就請琉璃廠的刻印名手張樾丞代勞。張樾丞是當時享譽京城的治印名家,從小在琉璃廠刻字鋪裡當學徒,十分經過刻苦用功。他擅刻各種材質,尤其刻銅印、銅墨水匣鎮紙等為當時一絕,傳說後來新中國開國大印也是他所刻制。

“會稽周氏收藏”印章

魯迅得陳師曾介紹,先請張樾丞刻了“會稽周氏藏本”和“俟堂石墨”兩方木印,非常喜歡,後又多次去求刻,還代別人求刻,如《魯迅日記》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一日就記有:“下午同陳師曾往留黎廠同古堂,代季市刻印,又自購木印五枚。”據查這五枚印分別是:“隨喜”“善”“偽”“翻”“完”,皆為魯迅校碑鑒賞之用。所見“隨喜”一印,雖為木質楷體,卻刻得古樸蒼莽,饒有金石味。

“隨喜”印章

再好比另一方由陶壽伯所治的朱文“洛文”的印章,闊邊細朱古璽印式的朱文印,蒼茫古樸,疏密有致,雖然不常用,但還是可以在一些作品中發現它的蹤跡。

“洛文”印章

魯迅一生的筆名有幾十個,“洛文”就是其中之一,是魯迅為了嘲諷國民黨反動派而取的名字。當時國民黨稱他為“墮落文人”要逮捕他,而他是絕不會屈服的,就化用這樣的名字繼續用文字去戰鬥。

這幅魯迅的書法中所用的就是“洛文”印章

當然,魯迅最常用的印則是在上海居住時在西冷社定制的,這一花就是好幾塊大洋,可見魯迅對於篆刻的喜愛非常,毫不吝嗇錢財。

“魯迅”印章

這方印是吳德光(西泠印社創始人吳隱之子)所刻,漢白文印印式,印文“魯迅”,端正大方,樸實勁健,是魯迅最常用的印章,早期的圖書上,這方印經常出現在版權頁做印花。

魯迅晚年還經常使用兩方略小一點的印章,一白一朱,分別是“魯迅”和“旅隼”。這兩方印都是齊白石的女弟子劉淑度的作品。1933年魯迅在致鄭振鐸的信中還特意提及:“名印托劉小姐刻,就夠好了。”信中的“劉小姐”指的劉淑度。

“魯迅”和“旅隼”印章

這兩方印不僅充滿著齊派刀法的老辣大膽,還有些女子特有的柔情在。據傳說這兩方印齊白石也看過,他還指點了“旅隼”的“旅”字並且動了刻刀。若傳說為真,那是又為這方印添加了一絲傳奇。

魯迅晚年病重後還專門讓人刻了一方“生病”印章,凡有書信來就在回執上加蓋這樣的印章,發信人一看便知原因也不會著急等回信了,這也算是印章的一種妙用。

“生病”印章

管繼平曾在《梅花知己 民國文人印章》中提到:“文人和印章,或者準確地說,印章和文人,常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因為,文人未必個個都雅好印章,但雅好印章的,那毫無疑問,一定就應該是文人了。儘管文人善用筆,印人須舞刀,聽起來仿佛是一文一武,而實際上刀和筆,原本就是一回事。”

但其實對於魯迅來說,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文人,刻刀可能反而是“文”,只是一種愛好,因為他的一生是用筆在戰鬥的一生。

今日薦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

壽山石文化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