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儒家學派早期的十位學者,亦稱孔門十哲

孔門十哲, 又稱作四科十哲。 其指中國儒家學派早期的十位學者, 皆是孔子弟子, 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類別(科)。 十哲是根據《論語》“先進篇”一章中十大弟子而得名:“從我于陳、蔡者, 皆不及門也。 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 開元八年(720年), 塑孔門四科高弟十人坐像於孔廟, 配享先聖, 曰十哲。 曾參以孝聞名, 特塑曾子像坐於十哲之次。

十、顏回

顏回(前521年-前481年), 字子淵, 又稱顏子、顏淵。 唐代為避李淵名諱, 曾改其字為子泉。 春秋魯國人。 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 孔門十哲中德行科之一。 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位居孔門第一位。

九、閔子騫

閔損(前536年-前487年), 字子騫,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人。 孔子弟子中, 孔門十哲之一, 以德行修養而著稱, 在這方面和顏淵齊名。

八、冉伯牛

冉耕(前544年-?), 冉氏, 字伯牛。 中國春秋時代末魯國人, 是孔子的學生, 孔門十哲之一, 曾任魯國的中都宰, 孔子很器重他。 伯牛患病早逝, 孔子十分難過。

七、仲弓

冉雍(前522年-?), 字仲弓, 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生於魯昭公二十年。 孔子弟子, 孔門十哲之一, 少孔子二十九歲。 唐贈薛侯, 宋封下邳公, 改封薛公。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 生於不肖之父。 為人敦厚、氣度寬宏, 在孔門以德行著稱, 早年拜師於孔子, 孔子稱讚他可以做南面王, 《論語》記其名與字11次, 並尊冉雍為孔子德行特優四大弟子之一。 仲弓曾問政於孔子, 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 辦事從大體著想, 多舉賢才。

隨孔子周遊列國後, 回魯後的第三年(魯哀公十三年, 西元前482年), 四十一歲的仲弓當上了魯國季孫氏的家宰(總管)。

六、宰我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 宰姓, 名予, 字子我, 又名予我、宰我, 春秋時代魯國人, 孔子弟子, 為孔門十哲之一, 擅長言辭。

五、子貢

端木賜(前520年-前446年), 複姓端木, 春秋末年衛國人, 字子貢(古同子贛)。 孔子的得意門生, 孔門十哲之一, “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 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 萬仞宮牆典故, 出自子貢稱讚孔夫子之學問高深。

四、冉有

冉求(前522年-?),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東周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歲。冉有多才多藝、性格謙遜、長於政事。曾做過魯國季氏的家臣,後隨孔子周遊列國。孔子晚年歸隱魯國,冉有出力不少。

三、季路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

二、子遊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遊,亦稱言遊,又稱叔氏,春秋末吳國(籍貫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後學成南歸,道啟東南,對江南文化的繁榮有很大貢獻,被譽為“南方夫子”,尊稱言子,唐開元封“吳侯”,宋封“丹陽公”,後又稱“吳公”。

一、子夏

卜商,字子夏,家貧,勤奮好學,曾拜孔子為師,孔門十哲之一。子夏長於文學,對詩有深入的研究。曾在魏國西河(今陝西渭南)創辦學堂並授業,魏文侯曾向子夏問問題。李克、吳起、西門豹都是他的學生。

冉求(前522年-?),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東周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歲。冉有多才多藝、性格謙遜、長於政事。曾做過魯國季氏的家臣,後隨孔子周遊列國。孔子晚年歸隱魯國,冉有出力不少。

三、季路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

二、子遊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遊,亦稱言遊,又稱叔氏,春秋末吳國(籍貫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後學成南歸,道啟東南,對江南文化的繁榮有很大貢獻,被譽為“南方夫子”,尊稱言子,唐開元封“吳侯”,宋封“丹陽公”,後又稱“吳公”。

一、子夏

卜商,字子夏,家貧,勤奮好學,曾拜孔子為師,孔門十哲之一。子夏長於文學,對詩有深入的研究。曾在魏國西河(今陝西渭南)創辦學堂並授業,魏文侯曾向子夏問問題。李克、吳起、西門豹都是他的學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