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一首簡簡單單的唐詩,卻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讓人警醒

閱讀古典詩詞益處良多, 比如陶冶情操、涵養氣質, 只要你認真讀進去了, 總會有所收穫。 她就像是人生路上的燈塔, 光亮也許微弱, 但在黑暗中卻是如此的溫暖。

言為心聲, 優秀的詩詞都是發自肺腑, 有時來自心底的感動, 有時來自靈魂的徹悟, 也有時來自哲思的迸發。 今天, 我們來欣賞一首充滿哲理的小詩, 來自晚唐的杜荀鶴:

《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 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 時時聞說有沉淪。

涇溪在安徽的涇縣, 水流湍急, 風景秀美, 李白等著名詩人都曾在此遊玩, 寫下過許多詩篇。 兢慎, 因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意思。

這首詩的大意是:涇溪礁石很險, 人們都很小心謹慎, 終年都聽不到有人淹死的消息;而在水流平緩的地方, 卻經常傳出船毀人亡的噩耗。

表面上看, 這首詩似乎不合常理:船航行於平緩的水面, 應該一帆風順才對, 為什麼“時時聞說有沉淪”呢?

其實, 詩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險要之處, 人們往往能夠思想集中, 小心謹慎, 事故反而不易發生;平流無險的地方, 卻容易放鬆警惕, 麻痹大意, 因此常出事故。

生活中, 我們也有類似的經驗。 比如一家公司, 在它創業初期, 大家都全情投入, 很短時間內就能做出業績, 並迅速打開市場。

而一旦公司走上正軌, 有了一些成績, 決策層就很容易放鬆警惕, 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 於是, 各種低級錯誤不斷, 導致公司陷入困境, 直至破產。

這首小詩告訴我們, 不要是個人還是國家, 一定要居安思危, 也不要過於大意,

不管在順境, 而是在逆境, 都應該保持謙虛謹慎, 不要讓自己跌倒在小錯誤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