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生的這三種學問,你修煉的怎麼樣了?

學問可以分為三種:

一曰心性之學。

這是關於個人的思想、道德、涵養、性格層面的, 是對自己內心的觀照, 如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親情對友情對愛情的態度, 詩詞、散文、小說、哲學等書籍皆屬此類。 簡言之, 心性之學探究的是自己的“心”。

二曰視野之學。

這是關於宏觀格局層面的, 如對經濟走向、政治變幻、歷史嬗變、文明演化等領域的關注和把握, 屬於比較宏大的命題。 簡言之, 視野之學探究的是對外界天下大勢的理解。

三曰謀生之學。

這個很好理解, 就是具體的工作技能, 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的基礎。

如果心性之學是談“內心”, 視野之學是講“眼界”, 那這謀生之學說的就是“動手”了。

想想科舉時代很多讀書人關注的內聖外王之道——從內心修養(修身齊家)到出仕為官(治國平天下),

其實就是前兩種學問:心性之學和視野之學。

科考得中的才子們從此做了天子門生, 有了朝廷俸祿, 可以不必再為謀生發愁。 但那無數功名無望的秀才們呢?骨子裡“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心態使他們鄙視、不願經商做工務農, 同時也缺乏經商做工務農的能力, 於是出現一大批鄉間俗語稱之為“學而不成, 莊戶不能”的書呆子。 即, 這無數的讀書人不懂謀生之學啊。

反躬自省, 我們有沒有這個毛病?謀生之學的書認真讀過幾本?謀生賺錢的苦功真正下了多少?是全力以赴還是敷衍廝混?

讀書人可能總覺得興趣在彼而不在此, 對經商盈利之學從骨子裡其實是輕視的。

但今夕何夕,這是什麼時代?這是商學昌盛、商業大興的時代。 請想一想:

你有多久沒給爸媽寄錢了?

你工資單上的數字是多少?

你什麼時候交房租還房貸?

你喜歡的人你的愛情在哪裡?

好好研究一下謀生之學吧,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