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熊曉鴿評價他投資人轉創業者最成功;他說自己現在做的事,對私募股權行業重要的多

熊曉鴿對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說:“唐寧給我印象最深有三, 一是成功的做了好幾年的天使投資之後創辦宜信, 是我見過的從投資者轉變為創業者身份裡最成功的一位;二是對金融深刻到位的理解, 帶領宜信團隊用互聯網方法做金融, 帶領宜人貸登陸紐交所, 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除了商業上的成功, 他還對文化、教育產業情有獨鍾, 這個很重要。 ”

我坐在唐寧對面聽他講和新東方的淵源, 中關村二小後面的一排小平房, 腦海中那個夏季韶光裡的年輕老師, 在時光輾轉後, 和我對面的中年成功人士身影重疊在一起。

新東方第一位學生老師, 已經是最不能象徵唐寧如今身份的標籤, 天使投資人唐寧、宜信公司創始人唐甯、中國P2P第一人唐甯、華創資本創始人唐甯……一晃十幾年, 隨便哪一個都有一大把的故事要講。

試著將他一些無意識或者下意識的語言行動解讀:幾乎沒有歎氣或沉默, 語言慣性是含笑且不假思索, 沒有銳利尖鋒, 只在十分偶爾才蹦出句英文來做強調, 他不會刻意把事情說的高深莫測或者甩給對方生澀詞彙, 相反, 不精心為之的隨意感會讓你覺得很舒服。 也常常一針見血, 眼眸總透露出聰明的笑意。

唐寧輕描淡寫帶出往事, 談話變得越來越開闊, 但言語間的描述, 與唐寧以及他的團隊即將走向的擁有巨大價值的未來相比,

顯然還是蒼白的。

1.

投資人唐寧, 弄髒手去參與企業價值創造

如果回憶唐寧所經歷的大的時間節點, 從片段材料中理出一個清晰理性的線索:2003年-2006年間, 他是中國第一批天使投資人之一, 2006年創辦華創資本, 同年, 創辦宜信。

嚴格意義上講, 唐甯既是創業者又是投資人, 更鍾愛哪種角色?“我覺得兩者是統一的, 我從來沒有分過, 今天我仍然是一個投資者, 只是我投的不是具體的企業或具體的股票, 但我仍舊是一個投資者。 ”

參與創造價值, 是唐寧對於投資的最大堅持。

他覺得投資是這樣一門手藝:作為一個投資人來講, 對價值應該有一種先天的、敏感的判斷, 對有價值的東西、人、事、組織要有發自內心的欣賞,

並且有能力去參與到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你不是一個看客, 你不僅看到了, 還要通過參與來創造更多的價值。

他說的參與是實實在在的, 有觀點“把手弄髒”“牽手”“深入企業之中去”佐證。

“我們做的事情和PE、二級市場很不同, 面對著三五個人、七八條槍的創業團隊, 財務報表沒有、審計沒有……你要怎麼看?合作(投資)之後就得深入到企業中去, 通常週末或者哪個晚上開會開個昏天暗地, 你就要去參加會、去討論, 給他們一些建議。 把手弄髒, 這樣一個邏輯是貫穿始終的。 ”

這手得有多髒呢?大意就是企業哪裡需要, 你就要頂到哪裡去, 沒經歷過企業起伏就沒有資格去指點江山。

作為天使投資人, 唐寧真正押注的第一個案例是達內。

2003年, 時任亞信集團戰略投資、兼併收購總監的唐甯, 投資了由前同事創辦的達內科技。 與新東方淵源不淺的唐寧對教育市場化有非常深的感情, 當時達內的一間小教室、一間小辦公室, 一下子把他帶回了早年新東方創業的時期, 當然, 除了內心的觸動, 唐寧更堅信教育培訓行業在中國的巨大發展空間。 11年之後, 達內上市, 既成就了中國職業培訓的頂級機構, 也為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005年, 唐寧投資了人力資源外包解決方案提供商易才集團, 代表性客戶是外資、財富500強企業, 但當時團隊中沒有人能夠流利地講英文, 唐寧說, “那就我上吧”。 他講, 並非只有投後團隊才做投後管理的事情, 需要了就得上。 不管在哪裡做投資,

走到企業內部都很重要, 投後管理絕對不是辟一個辦公室、掛一塊小牌子就完事了, 不僅要有相關建制, 更要有相關的能力。

“我回頭看我當時做的事情, 就是幫扶早期企業成長的事情。 我總舉例子, 問早期企業缺什麼, 他們說錢, 給了錢以後問缺什麼, 他才開始說真正缺的東西。 ”顯然, 那些後續需求才是企業價值創造最重要的東西, 比如牛人、戰略路徑、通透的商業模式, 這些往往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唐甯說, 華創資本非常重要的團隊組成部分就是給被投企業提供幫扶的同事, 這會讓早期團隊覺得很解渴。 截至目前, 華創資本管理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規模合計超過50億元人民幣, 共有5支天使基金(其中4支是與IDG資本共同成立的華創-IDG天使基金)、6支VC, 投資項目超過200個,主要偏好新金融、新實業、新消費等領域。

2.

合縱連橫的智慧:IDG資本+宜信財富+華創資本“三位一體”

十幾年前,中國的風投機構少之又少,更遑論天使投資人。唐甯說那個時期其實也不太用“天使”這個詞。十幾年後,我們聽在華爾街和中國市場都摸爬滾打過的唐寧,講對早期投資市場的理解,他說了兩個維度,既有總結,又有憧憬——

首先,中國的天使投資群體還沒有建立起來,早期投資十多年間仍有斷層,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天看到的很多天使投資行為,更多的還是類似于機構天使的味道,這與美國有很大不同,美國更多是個人天使。機構天使還是以回報為主要訴求,但在國外,天使投資人的訴求非常多元,包括回報、成功企業家對年輕創業者的幫扶、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知曉創新前沿等等,並且也有相關資源能力去幫助企業。這樣一個群體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美國有幾十萬,中國不足1萬,又不十分活躍。

其次,頂級機構針對自身發展,也在制定天使投資方面的一些戰略。比如IDG資本就在2013年和華創資本共同做了天使投資基金——華創-IDG天使基金,用平臺去覆蓋早期。

IDG資本+華創資本是個什麼棋局?

2013年成立的華創-IDG天使基金就是為了幫助IDG資本和華創資本兩家機構更好地覆蓋到早期天使投資。此外,IDG資本還同宜信財富合作了天使母基金,共同投資優秀的天使基金,待基金成長起來就會有更強的效應。

隨筆《路遙知馬力》裡,唐寧說自己最大的收穫是與IDG資本團隊開啟了一場已經持續了14年的合作,“大家理念相近,文化相通,未來會一起走的更遠”。他讚美起IDG資本來的確毫不掩飾——頂級機構在幫助企業方面往往可圈可點,“IDG資本除了提供資金,也特別注重多方面幫助被投企業,他們對我和宜信財富的幫助非常非常出色”。

唐寧繼續說:“現在來看,讓宜信財富去引領,同時能夠讓IDG資本、讓華創資本持續去引領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協作,這也是近幾年私募股權行業給我的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頂級機構越來越戰略化了,合縱連橫味道越來越濃。”

合縱連橫,古老的中國智慧在如今的投資版圖上越來越有味道,1+1大於10的戰略思考愈發重要,強者得以恒強。

3.

“我今天做的事情要重要的多!”

唐寧有些激動。

“我覺得我今天做的事情,對於中國股權投資行業那是重要的多了,比單獨做華創資本要起到更大的貢獻。大力推動私募股權母基金這個概念,這個事情解決的問題太大了!在中國來講,人民幣基金一直到今天都是缺錢的,雖然看起來錢很多,但是真正耐心的錢是非常少的。那麼誰去做投資者教育?”

的確,這是個頂大的責任,只有把投資者教育工作做好,才會有十年的錢、長期的錢給人民幣基金,才能有創投去發現優秀的雙創企業,並將其培養大。而所謂投資者教育,也即幫助個人投資者做財富管理。

唐寧對此心心念念。整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已有萬億市場規模,預計未來10年、50年都會有巨大的成長空間。曾有人問:“什麼事情會讓唐總睡不著覺?”,唐甯的回答立馬到了嘴邊:“大家不做資產配置讓我睡不著覺。”在他看來,不管是高淨值理財者還是大眾富裕階層理財者,他們未來真正長期需要的是資產配置,但他們對這個概念又這麼陌生,甚至常常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他在很多場合都講:“多策略母基金是高淨值人士最佳的長期投資方式。”首先,投資母基金比起投資單支基金,不僅分散了風險,還使得更多GP得以獲得資金支持。“你也可以投資單一基金、單一專案,但那是小甜點,你要吃主食,母基金就是主食”。

再者,中國的高淨值、超高淨值人士大多是傳統經濟的贏家,新經濟來了,要怎麼擁抱?唐寧講:“除了自身企業轉型,更要投資於新經濟。十幾二十年後,新經濟成長起來,誰是最大的贏家?當然包括消費者,還有頂級的創投機構,但是同樣包括這些LP,這些母基金的投資者們,他們隨著新經濟成長、價值創造、價值釋放,其實他們才是最大的贏家。”

從另一個層面講,幫助高淨值人群擁抱新經濟,一定程度上也會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宜信財富IDG天使投資母基金首期規模6個億 ,在給母基金選擇GP這件事兒上,唐寧覺得投資人重要的事情是知道自己的邊界。一是不要去追求大牌大腕,在真正深入瞭解後,很多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二是要去懂、去理解這些合作夥伴,一個基金口碑如何來自被投企業,評價母基金是否專業的則是GP,既要給GP壓力,又要給他動力,互動擦出火花。

4.

生逢其時的金融人

宜信11年,普惠金融領域早已深紮,財富管理這艘巨輪航行平穩。金融服務是經濟的氧氣,金融科技在中國從無到有,唐寧和宜信的貢獻已經上升到環境塑造的層面。從最初的P2P到今天的金融科技大領域,唐寧並不是在一開始就看透了水晶球,但十餘年的行進脈絡十分清晰:

P2P連接兩端,一端是資金獲取、信用建立的需求,另一端是理財的需求,這就是宜信後續的兩個業務主線,一個叫普惠金融,一個叫財富管理。宜信11年的創業邏輯是,從需求出發,不追風口。

今天,宜信這個機器越來越龐大,每一個細密齒輪之間都要無縫咬合才能保證高效運轉,唐寧每天走進去,黏合、潤滑、指引方向。

唐寧覺得自己生逢其時:“作為金融從業人士,一生來講能有經歷一個有點檔次的金融創新就很不容易了!今天的中國有企業家精神的土壤、巨大的市場,又可以用科技的力量和模式創新,解決巨大的未滿足的需求,我應該說是生逢其時的。”

盒飯財經創始人何伊凡的人物稿裡,唐寧被稱作中國普惠金融的“破風者”。在這場所謂破風的活動中,宜信能做的是不斷發現客戶需求,尋找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模式去滿足他們。

唐寧也探討“邊界”,他們擁有一隻金融科技領域的直投基金:“只做金融科技,因為這是我們懂的領域,邊界很重要,當一個機構開始做一些直投時,我是很打問號的,直投能力的建設需要很長的時間。”正視自己能力上的邊界,也不忘眼界上的開疆擴土。這支投資基金在海外多有涉獵,他們尋找矽谷頂尖的金融科技企業,唐寧笑稱,通過投資,宜信財富的客戶成了美國金融科技創新的最大贏家。不僅如此,目前宜信財富在中國大陸40 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搆,並在香港、新加坡、以色列、北美等地設有辦公室。宜信財富的全球化策略已經走了五個年頭。

華創資本合夥人吳海燕告訴投資界:“我本人是2004年大學畢業前夕被唐寧招募到團隊裡的。回想起來,當時作為初次創業者的唐寧只有31歲,但是已經在商業模式選擇上展現了天才般的洞見,而且他始終能堅持自己的理念,不為短期利益所動。他對商業、創業、創新有純粹的、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還不間斷地花時間在團隊成長上。”

5.

結語

即使很忙碌,唐甯依然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他說秘訣是——做正確的事睡得著覺。然後精神飽滿地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戰。

吳海燕評價唐寧:工作中,好奇心、持續的熱情、商業洞見、leadership;生活中,簡單、簡樸、正直、風趣,他無疑還是一名出色的演講者。這的確概括了所有我們看到的唐寧。

拉姆•查蘭大師說企業每五年要重塑自己一次,宜信早有這樣的預見性。洞悉客戶需求,于細微末節處挖掘潛在的、可能的產品形態,有謀有略,所以我們看到了普惠金融及財富管理兩條主要業務線;知己、知彼、更知哪一個可以成為彼此夥伴,有籌有劃,所以行縱橫之術,和IDG資本的合作別有味道;偏安一隅不可取,知中外差異與差距,有膽有識,所以在全球範圍尋找自己的磁場……

唐寧笑著說,(今天)僅僅是一個特別大的事件剛剛開了一個小頭,算不上成就,未來還要走很久。他和他的宜信,正掀開中國財富管理群體和私募股權行業的層層垂簾,準備了一場排山倒海穿透視聽的盛宴。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李拜天,原文:http://people.pedaily.cn/201710/421531.shtml

投資項目超過200個,主要偏好新金融、新實業、新消費等領域。

2.

合縱連橫的智慧:IDG資本+宜信財富+華創資本“三位一體”

十幾年前,中國的風投機構少之又少,更遑論天使投資人。唐甯說那個時期其實也不太用“天使”這個詞。十幾年後,我們聽在華爾街和中國市場都摸爬滾打過的唐寧,講對早期投資市場的理解,他說了兩個維度,既有總結,又有憧憬——

首先,中國的天使投資群體還沒有建立起來,早期投資十多年間仍有斷層,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天看到的很多天使投資行為,更多的還是類似于機構天使的味道,這與美國有很大不同,美國更多是個人天使。機構天使還是以回報為主要訴求,但在國外,天使投資人的訴求非常多元,包括回報、成功企業家對年輕創業者的幫扶、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知曉創新前沿等等,並且也有相關資源能力去幫助企業。這樣一個群體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美國有幾十萬,中國不足1萬,又不十分活躍。

其次,頂級機構針對自身發展,也在制定天使投資方面的一些戰略。比如IDG資本就在2013年和華創資本共同做了天使投資基金——華創-IDG天使基金,用平臺去覆蓋早期。

IDG資本+華創資本是個什麼棋局?

2013年成立的華創-IDG天使基金就是為了幫助IDG資本和華創資本兩家機構更好地覆蓋到早期天使投資。此外,IDG資本還同宜信財富合作了天使母基金,共同投資優秀的天使基金,待基金成長起來就會有更強的效應。

隨筆《路遙知馬力》裡,唐寧說自己最大的收穫是與IDG資本團隊開啟了一場已經持續了14年的合作,“大家理念相近,文化相通,未來會一起走的更遠”。他讚美起IDG資本來的確毫不掩飾——頂級機構在幫助企業方面往往可圈可點,“IDG資本除了提供資金,也特別注重多方面幫助被投企業,他們對我和宜信財富的幫助非常非常出色”。

唐寧繼續說:“現在來看,讓宜信財富去引領,同時能夠讓IDG資本、讓華創資本持續去引領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協作,這也是近幾年私募股權行業給我的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頂級機構越來越戰略化了,合縱連橫味道越來越濃。”

合縱連橫,古老的中國智慧在如今的投資版圖上越來越有味道,1+1大於10的戰略思考愈發重要,強者得以恒強。

3.

“我今天做的事情要重要的多!”

唐寧有些激動。

“我覺得我今天做的事情,對於中國股權投資行業那是重要的多了,比單獨做華創資本要起到更大的貢獻。大力推動私募股權母基金這個概念,這個事情解決的問題太大了!在中國來講,人民幣基金一直到今天都是缺錢的,雖然看起來錢很多,但是真正耐心的錢是非常少的。那麼誰去做投資者教育?”

的確,這是個頂大的責任,只有把投資者教育工作做好,才會有十年的錢、長期的錢給人民幣基金,才能有創投去發現優秀的雙創企業,並將其培養大。而所謂投資者教育,也即幫助個人投資者做財富管理。

唐寧對此心心念念。整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已有萬億市場規模,預計未來10年、50年都會有巨大的成長空間。曾有人問:“什麼事情會讓唐總睡不著覺?”,唐甯的回答立馬到了嘴邊:“大家不做資產配置讓我睡不著覺。”在他看來,不管是高淨值理財者還是大眾富裕階層理財者,他們未來真正長期需要的是資產配置,但他們對這個概念又這麼陌生,甚至常常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他在很多場合都講:“多策略母基金是高淨值人士最佳的長期投資方式。”首先,投資母基金比起投資單支基金,不僅分散了風險,還使得更多GP得以獲得資金支持。“你也可以投資單一基金、單一專案,但那是小甜點,你要吃主食,母基金就是主食”。

再者,中國的高淨值、超高淨值人士大多是傳統經濟的贏家,新經濟來了,要怎麼擁抱?唐寧講:“除了自身企業轉型,更要投資於新經濟。十幾二十年後,新經濟成長起來,誰是最大的贏家?當然包括消費者,還有頂級的創投機構,但是同樣包括這些LP,這些母基金的投資者們,他們隨著新經濟成長、價值創造、價值釋放,其實他們才是最大的贏家。”

從另一個層面講,幫助高淨值人群擁抱新經濟,一定程度上也會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宜信財富IDG天使投資母基金首期規模6個億 ,在給母基金選擇GP這件事兒上,唐寧覺得投資人重要的事情是知道自己的邊界。一是不要去追求大牌大腕,在真正深入瞭解後,很多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二是要去懂、去理解這些合作夥伴,一個基金口碑如何來自被投企業,評價母基金是否專業的則是GP,既要給GP壓力,又要給他動力,互動擦出火花。

4.

生逢其時的金融人

宜信11年,普惠金融領域早已深紮,財富管理這艘巨輪航行平穩。金融服務是經濟的氧氣,金融科技在中國從無到有,唐寧和宜信的貢獻已經上升到環境塑造的層面。從最初的P2P到今天的金融科技大領域,唐寧並不是在一開始就看透了水晶球,但十餘年的行進脈絡十分清晰:

P2P連接兩端,一端是資金獲取、信用建立的需求,另一端是理財的需求,這就是宜信後續的兩個業務主線,一個叫普惠金融,一個叫財富管理。宜信11年的創業邏輯是,從需求出發,不追風口。

今天,宜信這個機器越來越龐大,每一個細密齒輪之間都要無縫咬合才能保證高效運轉,唐寧每天走進去,黏合、潤滑、指引方向。

唐寧覺得自己生逢其時:“作為金融從業人士,一生來講能有經歷一個有點檔次的金融創新就很不容易了!今天的中國有企業家精神的土壤、巨大的市場,又可以用科技的力量和模式創新,解決巨大的未滿足的需求,我應該說是生逢其時的。”

盒飯財經創始人何伊凡的人物稿裡,唐寧被稱作中國普惠金融的“破風者”。在這場所謂破風的活動中,宜信能做的是不斷發現客戶需求,尋找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模式去滿足他們。

唐寧也探討“邊界”,他們擁有一隻金融科技領域的直投基金:“只做金融科技,因為這是我們懂的領域,邊界很重要,當一個機構開始做一些直投時,我是很打問號的,直投能力的建設需要很長的時間。”正視自己能力上的邊界,也不忘眼界上的開疆擴土。這支投資基金在海外多有涉獵,他們尋找矽谷頂尖的金融科技企業,唐寧笑稱,通過投資,宜信財富的客戶成了美國金融科技創新的最大贏家。不僅如此,目前宜信財富在中國大陸40 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搆,並在香港、新加坡、以色列、北美等地設有辦公室。宜信財富的全球化策略已經走了五個年頭。

華創資本合夥人吳海燕告訴投資界:“我本人是2004年大學畢業前夕被唐寧招募到團隊裡的。回想起來,當時作為初次創業者的唐寧只有31歲,但是已經在商業模式選擇上展現了天才般的洞見,而且他始終能堅持自己的理念,不為短期利益所動。他對商業、創業、創新有純粹的、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還不間斷地花時間在團隊成長上。”

5.

結語

即使很忙碌,唐甯依然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他說秘訣是——做正確的事睡得著覺。然後精神飽滿地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戰。

吳海燕評價唐寧:工作中,好奇心、持續的熱情、商業洞見、leadership;生活中,簡單、簡樸、正直、風趣,他無疑還是一名出色的演講者。這的確概括了所有我們看到的唐寧。

拉姆•查蘭大師說企業每五年要重塑自己一次,宜信早有這樣的預見性。洞悉客戶需求,于細微末節處挖掘潛在的、可能的產品形態,有謀有略,所以我們看到了普惠金融及財富管理兩條主要業務線;知己、知彼、更知哪一個可以成為彼此夥伴,有籌有劃,所以行縱橫之術,和IDG資本的合作別有味道;偏安一隅不可取,知中外差異與差距,有膽有識,所以在全球範圍尋找自己的磁場……

唐寧笑著說,(今天)僅僅是一個特別大的事件剛剛開了一個小頭,算不上成就,未來還要走很久。他和他的宜信,正掀開中國財富管理群體和私募股權行業的層層垂簾,準備了一場排山倒海穿透視聽的盛宴。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李拜天,原文:http://people.pedaily.cn/201710/421531.s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