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知道摩拜等共用單車都是靠什麼盈利的嗎?一小時一塊錢?不不不

如果一個生意沒有以盈利為目的, 那麼它一定就是在耍流氓, 這一句話也很快得到了印證。

O2O單車很火, 除了mobike之外, ofo、小鳴和小藍單車都是我們常見的共用單車。

現在在地鐵口、在公司樓下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似乎它們在經歷著去年O2O打車火熱的局面。 也有很多人開始會懷疑, 在經歷了一大波的融資燒錢之後, O2O共用單車是否回想打車一樣被用戶拋棄。 要瞭解這個問題就需要對O2O單車的運營模式和利潤來源進行可能性探討, 或許這是它們未來的盈利之路。

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 是通過分時租賃來部分變現, 通過收取押金來回收資金, 實現現金流並進行擴張。

分時租賃那個錢, 其實一點不重要, 無論是摩拜, 還是ofo。 運營商帳本清楚:哪怕有一億用戶, 每天用一小時, 也就1個億的收入, 為此卻需要面對超過1千萬輛自行車的投放與硬體損耗, 再加上其他管理費用, 並非輕快的買賣。 更重要的是, 由於其短途特點, 及對標公交和傳統“公共自行車”, 其定價上浮空間有限。 所以, 他們壓根就沒指望通過一小時1元的租賃費來賺錢。

“共用單車”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 幾乎一夜之間, 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諸多城市街頭, 是因為這個商業模式, 幾乎完美回答了以上核心要件。

首先, 短距離出行是絕對的剛需。 特別是日漸擁擠的大城市和高峰期, 一直都是巨大痛點, 公交、地鐵、出租、私車都無法解決。 而過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嘗試的“公共自行車”, 由於各區政府各自為政,

投入主體不清, 自行車投放不足, 還車困難等一些列問題, 最後幾乎都無疾而終。

其次, 市場巨大。 截至2016年12月, 我國“網路預約專車”使用者規模為1.68億, 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萬, 增長率為37.9%。 共用單車的潛在使用者規模, 無論如何不會少於這個。

第三, 這玩意幾乎沒有觸動任何舊世界哪個“土豪”的利益,

摩的除外——而摩的幾乎是所有城市清繳的物件。 而且, 摩的全是“地下黨”, 沒有一個組織, 完全不成氣候。

最後, 最令人叫絕的, “共用單車”從一開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 想明白了這一點, 你不得不對想出這個模式的人由衷贊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