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慶老手藝》溜索渡河,傳承了五代人的古代造紙術

很多人認為匠人就是機械重複的工作者, 其實匠人的身上有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他們對手藝的虔誠, 正是工業社會最難得的品質。 傳承不僅是對老一輩手藝人的複刻, 對精湛技藝的追求, 更飽含對過往的尊重。 今晚21:32, 《中國故事》將播出《重慶老手藝》, 敬請關注!

巴南銀針

巴南二聖鎮的白象山, 海拔1000米, 有成片的茶園。 雲霧, 雨霧, 陽光在這裡交匯, 白象山的茶樹有著最為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 這是巴南銀針鮮活的來源。 茶樹經歷三季的養分醞釀, 每年只有在春天時才會啟動採摘的儀式。

在芽頭長出來之後, 剛冒出第一片嫩葉, 是採摘的最佳時期, 氨基酸和茶多酚都集中在這一芽一葉之上。 採摘好的鮮葉經過幾個小時, 甚至十幾個小時的自然攤晾之後, 附著在鮮葉上的水分已經散失。 要想喝到最鮮活的茶味, 就要依靠制茶師傅的一雙手了。

不戴任何護手裝備, 一雙手在200度的鐵鍋裡拋, 抖, 壓, 帶, 甩, 行雲流水, 一氣呵成。 只有全神貫注, 茶葉才能實現鮮活, 喝到嘴裡才如沐春光。 合格的巴南銀針, 含水量不能超過6%, 這全靠師傅的經驗和手感。

40年, 傳承人陳樹福從青年走到了老年, 從陳樹福有記憶開始, 明前採茶的步驟和儀式一直都是如此。 什麼是傳承?生活就是傳承。

北碚張豆花

一碗豆花, 配個小菜, 一口氣下三碗飯, 對很多重慶人來說, 就是最幸福的味道。 在北碚, 張正元的豆花店每天要賣出六七百碗豆花。

重慶的飲食文化素來和碼頭分不開關係, 在上個世紀的合川碼頭, 張正元的阿公趙八爺是有名的豆花廚子。 趙八爺的豆花手藝口傳相授, 隨著張正元一起到了北碚, 慢慢就有了“北碚張豆花”的金字招牌。 在這一份祖傳的豆花秘方中, 選豆、泡豆、打漿、點鹵, 哪一步都不能出差錯。

店裡售賣三種豆花, 分別是老豆花、嫩豆花和荷葉豆花。 這三種豆花不僅出自同一口鍋, 而且還是同樣的火候, 同樣的時間。 三種豆花分三種人吃, 吃法也不盡相同。

白嫩綿燙,是對好豆花的最高評價。好的豆花綿而不老,嫩而不溏,不僅口感細膩,連窖水也是清甜可口的。滾燙的豆花與舌尖相融的片刻,最是美妙。從前碼頭上的石磨豆花,摻和清亮的井水,用石磨慢慢推成。那份清甜綿實,著實令人回味。

奉節土火紙

在奉節九盤河的竹林深處,有一間三峽庫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造紙坊。從清朝咸豐年間李明禎開始,世代相傳延續了五輩人。在從前,火紙除了用作民間祭祀焚燒,還常用來包面、密茶。

一架百年椆木水車,幾坪池子,後山十餘畝地,全都用來栽竹。水的衝勁推動水車,水車一轉,軸端的橫木便撬動大木錘,錘成竹條。浸泡兩個月石灰水,直至竹條青色褪去,竹皮發軟。

清洗之後,再次驅動水車反復捶打,直到把竹料的莖杆纖維打碎切斷,舂成更細更綿的漿狀物,再經過踩茸、浸泡桐油等,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步驟——舀紙。

十天半月後,待紙裡的水分徹底風乾,就可以一一收下齊紙分裝了。做好的火紙呈黃色,每張約一毫米厚,堅韌皮實,純天然,環保潔淨。李家紙坊每年生產兩萬斤火紙,銷向奉節南岸的九裡、荊竹、馮坪和湖北恩施一帶。

天色向晚,深山無橋。要往對岸,必須得靠一架原始的溜索。兩棵古樹,一套滑輪,一張倒置的桌子。每隔一段時間,李高強都要乘坐父親自製的溜索渡河,把土火紙運往對岸銷售。

白嫩綿燙,是對好豆花的最高評價。好的豆花綿而不老,嫩而不溏,不僅口感細膩,連窖水也是清甜可口的。滾燙的豆花與舌尖相融的片刻,最是美妙。從前碼頭上的石磨豆花,摻和清亮的井水,用石磨慢慢推成。那份清甜綿實,著實令人回味。

奉節土火紙

在奉節九盤河的竹林深處,有一間三峽庫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造紙坊。從清朝咸豐年間李明禎開始,世代相傳延續了五輩人。在從前,火紙除了用作民間祭祀焚燒,還常用來包面、密茶。

一架百年椆木水車,幾坪池子,後山十餘畝地,全都用來栽竹。水的衝勁推動水車,水車一轉,軸端的橫木便撬動大木錘,錘成竹條。浸泡兩個月石灰水,直至竹條青色褪去,竹皮發軟。

清洗之後,再次驅動水車反復捶打,直到把竹料的莖杆纖維打碎切斷,舂成更細更綿的漿狀物,再經過踩茸、浸泡桐油等,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步驟——舀紙。

十天半月後,待紙裡的水分徹底風乾,就可以一一收下齊紙分裝了。做好的火紙呈黃色,每張約一毫米厚,堅韌皮實,純天然,環保潔淨。李家紙坊每年生產兩萬斤火紙,銷向奉節南岸的九裡、荊竹、馮坪和湖北恩施一帶。

天色向晚,深山無橋。要往對岸,必須得靠一架原始的溜索。兩棵古樹,一套滑輪,一張倒置的桌子。每隔一段時間,李高強都要乘坐父親自製的溜索渡河,把土火紙運往對岸銷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