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蚌埠矽基產業加速向千億規模邁進

蚌埠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勝華)凱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 嶄新的流水線上, 每塊玻璃都要經歷上片、清洗、鐳射刻蝕、鍍膜、熱處理、效率測試、產品檢測、組建包裝等20多個環節, 再由機器人精准地把它們放到指定位置, 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高效模組就從這裡誕生。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模組是全球光伏領域的開創性成果, 可廣泛應用於光伏建築一體化、智慧農業、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 此次投產的一期300MW生產線是國內首條規模最大的具有德國工業4.0水準的生產線,

為全線打通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 也標誌著我國在引領國際新能源產業上邁出重要步伐。

“中國首片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模組成功下線, 是我們為黨的十九大獻上的一份禮物。 ”凱盛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彭壽說,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開幕會上作的報告提出,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 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為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凱盛人將深耕玻璃行業, 持續拼搏奮鬥, 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振興民族玻璃工業的偉大征程中, 為我國材料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一花獨放不是春, 百花齊放春滿園。 近年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矽”為基礎的新材料產業發展,

集中資源、集中財力、集中精力大力推進矽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 矽基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重大專案加速實施, 先後被授予“玻璃新材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矽基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 全市形成了以新型顯示、太陽能電池、特種玻璃製品為主的三大具有領先優勢的矽基新材料產業鏈條, 搭建了國家浮法玻璃新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兵器214所MEMS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和24個省級創新平臺, 擁有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北方通用、晟光科技、中航三鑫等規模以上企業100餘家。

“新材料產業是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

培育壯大矽基新材料產業, 蚌埠有骨幹、有龍頭、有基礎, 更有目標和決心。 ”市發改委主任吳永彬介紹, 今年以來, 我市按照“產業集聚力、龍頭牽引力、協同創新力、專案帶動力”思路, 強力推動矽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 今年前三季度, 矽基產業實現產值340億元, 同比增長20%, 正朝著2020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宏偉目標加速邁進。 一些重大項目也取得突破進展。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8.5代TFT-LCD基板玻璃生產線建設項目進行基礎施工, 豪威科技互動式電子白板生產製造、華光新材料中鋁背板玻璃及鍍鉬等專案部分設備進場安裝, 高鋁高堿高強觸控式螢幕用保護玻璃項目試生產, 華特指紋模組項目全面竣工投產, 凱盛集團總投資50億元觸控顯示模組專案順利簽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