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宋·蔡京行書作品《大觀御筆記》明拓本等作品辨析

蔡京行書作品《大觀御筆記》

 宋蔡京行書作品《大觀御筆記》(渤海藏真帖明拓本), 書于大觀4年, 刊於崇禎三年(1630)海甯陳元瑞《渤海藏真帖》。 為楊魯安先生藏明拓本。

蔡京行書作品《跋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宋)絹本

欣賞:蔡京的這件作品是, 在宋微宗趙佶的著名國畫作品《雪江歸棹圖》上的題識。

因為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 所以它的能夠傳世的作品就只有哪些附在別人繪畫作品上的題識了。

蔡京簡介:(1047-1126), 字元長, 仙游(今福建仙遊)人。 熙甯進士, 官至太郎, 是歷史有名的權奸。 靖康之變, 天下罪蔡京為六賊之首。 欽宗立, 侍御史孫覿等極疏其奸, 貶衡州安置, 徙韶、儋二州, 行至潭州死。 然蔡京精工書法, 尤擅行書, 其書筆法姿媚豪健, 結體開張, 紹聖間, 天下號能書, 無出其右者。 宋人所稱的蘇、黃、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 但因其為人奸詐, 為世人所鄙薄, 故將其剔除而補之蔡襄。 傳世墨蹟有《節夫帖》, 《宮使帖》、《鶺鴒頌跋》等。

l

蔡京行書書法《題聽琴圖詩》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

蔡京行書作品欣賞《與宮使書帖》

 蔡京書法,躋身于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蔡京書法頗妙。初師蔡襄、徐季海,不久棄之,改學沈傳師,又厭棄,改學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蔡京行書書法欣賞《徽宗十八學士圖跋》

蔡京行書《徽宗十八學士圖跋》;紙本;

蔡京這件書法作品與它的尺牘作品不一樣,這件作品在章法上整體顯疏,不僅因為字距行距較大,而且用筆也較細勁,提按反差不大。這件作品可以說是集了多家之長,如“蓋”、“唐”、“之”、“所”、“知”等字與《聖教序》和《蘭亭序》中相同字相比,大家會發現,不管是運筆還是結構上面都非常的相似。還有“賢”字的反奈法則是學米芾的筆法等等。下筆的變化也非常的豐富,比如“半古”兩個字中三個橫畫的起筆,分別用了三種方法:“半”字第一橫為切鋒入筆,第二橫為側鋒順鋒入筆;“古”字第一長橫為側鋒入入紙後轉為中鋒行筆,筆鋒向上下兩側同時鋪開,這也是王羲之的典型筆法,難度很大,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運用極為頻繁,而蔡京在這裡使用的也是非常的熟練的。還有字體的結體方面內斂外放,俊逸修長,是用歐陽詢法。不過他書法作品相對宋四大家確實是要稍遜一點。

蔡京行書《徽宗十八學士圖跋》;紙本;

蔡京行草尺牘欣賞《宮使帖》高清大圖

蔡京行草尺牘欣賞《宮使帖》高清大圖

釋文:

京頓首再拜。晚刻伏惟

鈞候。動止萬福。久違

牆宇。伏深傾馳。

台光在望。

造請未遑。跂引之情。不勝

胸臆。謹啟詗候

動靜不宣。京頓首再拜。

宮使觀文台坐。

蔡京行草作品欣賞《節夫帖》

蔡京行草作品《節夫帖》,全稱《致節夫親契尺牘》,冊頁。載《宋人法書》第三冊之第四開。本幅紙本,墨蹟。縱32.2釐米,寬42.3釐米。此帖流傳有緒,鈐有鑒藏印記,有“神奇”、“墨妙”、“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王元美鑒賞”、“薛氏家藏”等。

釋文:京再拜。昨日終日遠勞同詣。下情悚感。不可勝言。大暑。不審還館動靜如何。想不失調護也。京緣熱極。不能自持。疲頓殊甚。未果前造坐次。悚怍。謹啟代面敘。不宣。京再拜。節夫親契坐前。

《宋史·奸臣傳·蔡京傳》

蔡京字元長,興化仙遊人。登熙甯三年進士第,調錢塘尉、舒州推官,累遷起居郎。使遼還,拜中書舍人。時弟卞已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後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書命,朝廷榮之。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

元豐末,大臣議所立,京附蔡確,將害王珪以貪定策之功,不克。司馬光秉政,複差役法,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獨如約,悉改畿縣雇役,無一違者。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諫言京挾邪壞法,出知成德軍,改瀛州,徙成都。諫官范祖禹論京不可用,乃改江、淮、荊、浙發運使,又改知揚州。曆鄆、永興軍,遷龍圖閣直學士,複知成都。

紹聖初,入權戶部尚書。章惇複變役法,置司講議,久不決。京謂惇曰:“取熙甯成法施行之爾,何以講為?”惇然之,雇役遂定。差雇兩法,光、惇不同。十年間京再蒞其事,成於反掌,兩人相倚以濟,識者有以見其奸。

卞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文及甫獄起,命京窮治,京捕內侍張士良,令述陳衍事狀,即以大逆不道論誅,並劉摯、梁燾劾之。衍死,二人亦貶死,皆錮其子孫。王岩叟、范祖禹、劉安世複遠竄。京覬執政,曾布知樞密院,忌之,密言卞備位承轄,京不可以同升,但進承旨。徽宗即位,罷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帝留京畢史事。逾數月,諫官陳瓘論其交通近侍,瓘坐斥,京亦出知江寧,頗怏怏,遷延不之官。禦史陳次升、龔垂、陳師錫交論其惡,奪職,提舉洞霄宮,居杭州。

童貫以供奉官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京與遊,不舍晝夜。凡所畫屏幛、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語言論奏至帝所,由是帝屬意京。又太學博士范致虛素與左街道錄徐知常善,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後殿,致虛深結之,道其平日趣向,謂非相京不足以有為。已而宮妾、宦官合為一詞譽京,遂擢致虛右正言,起京知定州。崇甯元年,徙大名府。韓忠彥與曾布交惡,謀引京自助,複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起居舍人鄧洵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徽宗遂決意用京。忠彥罷,拜尚書左丞,俄代曾布為右僕射。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頓首謝,願盡死。二年正月,進左僕射。

京起於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為,而京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用條例司故事,即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以其党吳居厚、王漢之十余人為僚屬,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凡所設施,皆由是出。用馮澥、錢遹之議,複廢元祐皇后。罷科舉法,令州縣悉仿太學三舍考選,建辟雍外學于城南,以待四方之士。推方田於天下。榷江、淮七路茶,官自為市。盡更鹽鈔法,凡舊鈔皆弗用,富商巨賈嘗齎持數十萬緡,一旦化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縊死。提點淮東刑獄章縡見而哀之,奏改法誤民,京怒,奪其官。因鑄當十大錢,盡陷縡諸弟。禦史沈畸等用治獄失意,羈削者六人。陳瓘子正匯以上書黥置海島。

南開黔中,築靖州。辰溪徭叛,殺漵浦令,京重為賞,募殺一首領者賜之絹三百,官以班行,且不令質究本末。荊南守馬珹言:“有生徭,有省地徭,今未知叛者為何種族,若計級行賞,俱不能無枉濫。”蔣之奇知樞密院,恐忤京意,白言珹不體國,京罷珹,命舒亶代之,以剿無群徭為期。西收湟川、鄯、廓,取牜羊牁、夜郎地。

擢童貫領節度使,其後揚戩、藍從熙、譚稹、梁師成皆踵之。凡寄資一切轉行,祖宗之法蕩然無餘矣。又欲兵柄士心皆歸己,建澶、鄭、曹、拱州為四輔,各屯兵二萬,而用其姻昵宋喬年、胡師文為郡守。禁卒幹掫月給錢五百,驟增十倍以固結之。威福在手,中外莫敢議。累轉司空,封嘉國公。

京既貴而貪益甚,已受僕射奉,複創取司空寄祿錢,如粟、豆、柴薪與傔從糧賜如故,時皆折支,亦悉從真給,但入熟狀奏行,帝不知也。

時元祐群臣貶竄死徙略盡,京猶未愜意,命等其罪狀,首以司馬光,目曰奸党,刻石文德殿門,又自書為大碑,遍班郡國。初,元符末以日食求言,言者多及熙寧、紹聖之政,則又籍範柔中以下為邪等凡名在兩籍者三百九人,皆錮其子孫,不得官京師及近甸。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

時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為豐、亨、豫、大之說,視官爵財物如糞土,累朝所儲掃地矣。帝嘗大宴,出玉琖、玉卮示輔臣曰:“欲用此,恐人以為太華。”京曰:“臣昔使契丹,見玉盤琖,皆石晉時物,持以誇臣,謂南朝無此。今用之上壽,於禮無嫌。”帝曰:“先帝作一小台財數尺,上封者甚眾,朕甚畏其言。此器已就久矣,倘人言復興,久當莫辨。”京曰:“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當享天下之奉,區區玉器,何足計哉!”

五年正月,彗出西方,其長竟天。帝以言者毀黨碑,凡其所建置,一切罷之。京免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其党陰援于上,大觀元年,複拜左僕射。以南丹納土,躐拜太尉,受八寶,拜太師。

三年,台諫交論其惡,遂致仕。猶提舉修《哲宗實錄》,改封楚國,朝朔望。太學生陳朝老追疏京惡十四事,曰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箝台諫、熾親黨、長奔競、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乞投畀遠方,以禦魑魅。其書出,士人爭相傳寫,以為實錄。四年五月,彗複出奎、婁間,禦史張克公論京輔政八年,權震海內,輕錫予以蠹國用,托爵祿以市私恩,役將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運花石。名為祝聖而修塔,以壯臨平之山;托言灌田而決水,以符“興化”之讖。法名退送,門號朝京。方田擾安業之民,圜土聚徙郡之惡。不軌不忠,凡數十事。先是,禦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毛注數劾京,未允,至是,貶太子少保,出居杭。

政和二年,召還京師,複輔政,徙封魯國,三日一至都堂治事。京之去也,中外學官頗有以時政為題策士者。提舉淮西學士蘇棫欲自售,獻議請索五年間策問,校其所詢,以觀向背,於是坐停替者三十餘人。初,國制,凡詔令皆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至熙寧間,有內降手詔不由中書門下共議,蓋大臣有陰從中而為之者。至京則又患言者議己,故作御筆密進,而丐徽宗親書以降,謂之御筆手詔,違者以違制坐之。事無巨細,皆托而行,至有不類帝劄者,群下皆莫敢言。由是貴戚、近臣爭相請求,至使中人楊球代書,號曰“書楊”,京複病之而亦不能止矣。

既又更定官名,以僕射為太、少宰,自稱公相,總治三省。追封王安石、蔡確皆為王,省吏不復立額,至五品階以百數,有身兼十餘奉者。侍御史黃葆光論之,立竄昭州。拔故吏魏伯芻領榷貨,造料次錢券百萬緡進入,徽宗大喜,持以示左右曰:“此太師與我奉料也。”擢伯芻至徽猷閣待制。

京每為帝言,今泉幣所積贏五千萬,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作《大晟樂》,制定命寶。任孟昌齡為都水使者,鑿大伾三山,創天成、聖功二橋,大興工役,無慮四十萬。兩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為稷、契、周、召也。又欲廣宮室求上寵媚,召童貫輩五人,風以禁中逼側之狀。貫俱聽命,各視力所致,爭以侈麗高廣相誇尚,而延福宮、景龍江之役起,浸淫及于艮嶽矣。

子攸、壝、絛,攸子行,皆至大學士,視執政。鞗尚茂德帝姬。帝七幸其第,賚予無算。命坐傳觴,略用家人禮。廝養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論益不與,帝亦厭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為地,再起領三省。京至是四當國,目昏眊不能事事,悉決于季子絛。凡京所判,皆絛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從以下皆迎揖,呫囁耳語,堂吏數十人,抱案後從,由是恣為奸利,竊弄威柄,驟引其婦兄韓梠為戶部侍郎,媒糵密謀,斥逐朝士,創宣和庫式貢司,四方之金帛與府藏之所儲,盡拘括以實之,為天子之私財。宰臣白時中、李邦彥惟奉行文書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發其事,上怒,欲竄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養,而安置韓梠黃州。未幾,褫絛侍讀,毀賜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時中等白罷絛以撼京,京殊無去意。帝呼童貫使詣京,令上章謝事,貫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數年,當有相讒譖者。”貫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貫,帝命詞臣代為作三表請去,乃降制從之。

欽宗即位,邊遽日急,京盡室南下,為自全計。天下罪京為六賊之首,侍御史孫覿等始極疏其奸惡,乃以秘書監分司南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

京天資凶譎,舞智禦人,在人主前,顓狙伺為固位計,始終一說,謂當越拘攣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屢罷屢起,且擇與京不合者執政以柅之。京每聞將退免,輒入見祈哀,蒲伏扣頭,無複廉恥。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詩,陽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見利忘義,至於兄弟為參、商,父子如秦、越。暮年即家為府,營進之徒,舉集其門,輸貨僮隸得美官,棄紀綱法度為虛器。患失之心無所不至,根株結盤,牢不可脫。卒致宗社之禍,雖譴死道路,天下猶以不正典刑為恨。

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誅,絛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竄,余子及諸孫皆分徙遠惡郡。

蔡京行書書法《題聽琴圖詩》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

蔡京行書作品欣賞《與宮使書帖》

 蔡京書法,躋身于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蔡京書法頗妙。初師蔡襄、徐季海,不久棄之,改學沈傳師,又厭棄,改學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蔡京行書書法欣賞《徽宗十八學士圖跋》

蔡京行書《徽宗十八學士圖跋》;紙本;

蔡京這件書法作品與它的尺牘作品不一樣,這件作品在章法上整體顯疏,不僅因為字距行距較大,而且用筆也較細勁,提按反差不大。這件作品可以說是集了多家之長,如“蓋”、“唐”、“之”、“所”、“知”等字與《聖教序》和《蘭亭序》中相同字相比,大家會發現,不管是運筆還是結構上面都非常的相似。還有“賢”字的反奈法則是學米芾的筆法等等。下筆的變化也非常的豐富,比如“半古”兩個字中三個橫畫的起筆,分別用了三種方法:“半”字第一橫為切鋒入筆,第二橫為側鋒順鋒入筆;“古”字第一長橫為側鋒入入紙後轉為中鋒行筆,筆鋒向上下兩側同時鋪開,這也是王羲之的典型筆法,難度很大,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運用極為頻繁,而蔡京在這裡使用的也是非常的熟練的。還有字體的結體方面內斂外放,俊逸修長,是用歐陽詢法。不過他書法作品相對宋四大家確實是要稍遜一點。

蔡京行書《徽宗十八學士圖跋》;紙本;

蔡京行草尺牘欣賞《宮使帖》高清大圖

蔡京行草尺牘欣賞《宮使帖》高清大圖

釋文:

京頓首再拜。晚刻伏惟

鈞候。動止萬福。久違

牆宇。伏深傾馳。

台光在望。

造請未遑。跂引之情。不勝

胸臆。謹啟詗候

動靜不宣。京頓首再拜。

宮使觀文台坐。

蔡京行草作品欣賞《節夫帖》

蔡京行草作品《節夫帖》,全稱《致節夫親契尺牘》,冊頁。載《宋人法書》第三冊之第四開。本幅紙本,墨蹟。縱32.2釐米,寬42.3釐米。此帖流傳有緒,鈐有鑒藏印記,有“神奇”、“墨妙”、“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王元美鑒賞”、“薛氏家藏”等。

釋文:京再拜。昨日終日遠勞同詣。下情悚感。不可勝言。大暑。不審還館動靜如何。想不失調護也。京緣熱極。不能自持。疲頓殊甚。未果前造坐次。悚怍。謹啟代面敘。不宣。京再拜。節夫親契坐前。

《宋史·奸臣傳·蔡京傳》

蔡京字元長,興化仙遊人。登熙甯三年進士第,調錢塘尉、舒州推官,累遷起居郎。使遼還,拜中書舍人。時弟卞已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後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書命,朝廷榮之。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

元豐末,大臣議所立,京附蔡確,將害王珪以貪定策之功,不克。司馬光秉政,複差役法,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獨如約,悉改畿縣雇役,無一違者。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諫言京挾邪壞法,出知成德軍,改瀛州,徙成都。諫官范祖禹論京不可用,乃改江、淮、荊、浙發運使,又改知揚州。曆鄆、永興軍,遷龍圖閣直學士,複知成都。

紹聖初,入權戶部尚書。章惇複變役法,置司講議,久不決。京謂惇曰:“取熙甯成法施行之爾,何以講為?”惇然之,雇役遂定。差雇兩法,光、惇不同。十年間京再蒞其事,成於反掌,兩人相倚以濟,識者有以見其奸。

卞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文及甫獄起,命京窮治,京捕內侍張士良,令述陳衍事狀,即以大逆不道論誅,並劉摯、梁燾劾之。衍死,二人亦貶死,皆錮其子孫。王岩叟、范祖禹、劉安世複遠竄。京覬執政,曾布知樞密院,忌之,密言卞備位承轄,京不可以同升,但進承旨。徽宗即位,罷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帝留京畢史事。逾數月,諫官陳瓘論其交通近侍,瓘坐斥,京亦出知江寧,頗怏怏,遷延不之官。禦史陳次升、龔垂、陳師錫交論其惡,奪職,提舉洞霄宮,居杭州。

童貫以供奉官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京與遊,不舍晝夜。凡所畫屏幛、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語言論奏至帝所,由是帝屬意京。又太學博士范致虛素與左街道錄徐知常善,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後殿,致虛深結之,道其平日趣向,謂非相京不足以有為。已而宮妾、宦官合為一詞譽京,遂擢致虛右正言,起京知定州。崇甯元年,徙大名府。韓忠彥與曾布交惡,謀引京自助,複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起居舍人鄧洵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徽宗遂決意用京。忠彥罷,拜尚書左丞,俄代曾布為右僕射。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頓首謝,願盡死。二年正月,進左僕射。

京起於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為,而京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用條例司故事,即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以其党吳居厚、王漢之十余人為僚屬,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凡所設施,皆由是出。用馮澥、錢遹之議,複廢元祐皇后。罷科舉法,令州縣悉仿太學三舍考選,建辟雍外學于城南,以待四方之士。推方田於天下。榷江、淮七路茶,官自為市。盡更鹽鈔法,凡舊鈔皆弗用,富商巨賈嘗齎持數十萬緡,一旦化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縊死。提點淮東刑獄章縡見而哀之,奏改法誤民,京怒,奪其官。因鑄當十大錢,盡陷縡諸弟。禦史沈畸等用治獄失意,羈削者六人。陳瓘子正匯以上書黥置海島。

南開黔中,築靖州。辰溪徭叛,殺漵浦令,京重為賞,募殺一首領者賜之絹三百,官以班行,且不令質究本末。荊南守馬珹言:“有生徭,有省地徭,今未知叛者為何種族,若計級行賞,俱不能無枉濫。”蔣之奇知樞密院,恐忤京意,白言珹不體國,京罷珹,命舒亶代之,以剿無群徭為期。西收湟川、鄯、廓,取牜羊牁、夜郎地。

擢童貫領節度使,其後揚戩、藍從熙、譚稹、梁師成皆踵之。凡寄資一切轉行,祖宗之法蕩然無餘矣。又欲兵柄士心皆歸己,建澶、鄭、曹、拱州為四輔,各屯兵二萬,而用其姻昵宋喬年、胡師文為郡守。禁卒幹掫月給錢五百,驟增十倍以固結之。威福在手,中外莫敢議。累轉司空,封嘉國公。

京既貴而貪益甚,已受僕射奉,複創取司空寄祿錢,如粟、豆、柴薪與傔從糧賜如故,時皆折支,亦悉從真給,但入熟狀奏行,帝不知也。

時元祐群臣貶竄死徙略盡,京猶未愜意,命等其罪狀,首以司馬光,目曰奸党,刻石文德殿門,又自書為大碑,遍班郡國。初,元符末以日食求言,言者多及熙寧、紹聖之政,則又籍範柔中以下為邪等凡名在兩籍者三百九人,皆錮其子孫,不得官京師及近甸。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

時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為豐、亨、豫、大之說,視官爵財物如糞土,累朝所儲掃地矣。帝嘗大宴,出玉琖、玉卮示輔臣曰:“欲用此,恐人以為太華。”京曰:“臣昔使契丹,見玉盤琖,皆石晉時物,持以誇臣,謂南朝無此。今用之上壽,於禮無嫌。”帝曰:“先帝作一小台財數尺,上封者甚眾,朕甚畏其言。此器已就久矣,倘人言復興,久當莫辨。”京曰:“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當享天下之奉,區區玉器,何足計哉!”

五年正月,彗出西方,其長竟天。帝以言者毀黨碑,凡其所建置,一切罷之。京免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其党陰援于上,大觀元年,複拜左僕射。以南丹納土,躐拜太尉,受八寶,拜太師。

三年,台諫交論其惡,遂致仕。猶提舉修《哲宗實錄》,改封楚國,朝朔望。太學生陳朝老追疏京惡十四事,曰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箝台諫、熾親黨、長奔競、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乞投畀遠方,以禦魑魅。其書出,士人爭相傳寫,以為實錄。四年五月,彗複出奎、婁間,禦史張克公論京輔政八年,權震海內,輕錫予以蠹國用,托爵祿以市私恩,役將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運花石。名為祝聖而修塔,以壯臨平之山;托言灌田而決水,以符“興化”之讖。法名退送,門號朝京。方田擾安業之民,圜土聚徙郡之惡。不軌不忠,凡數十事。先是,禦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毛注數劾京,未允,至是,貶太子少保,出居杭。

政和二年,召還京師,複輔政,徙封魯國,三日一至都堂治事。京之去也,中外學官頗有以時政為題策士者。提舉淮西學士蘇棫欲自售,獻議請索五年間策問,校其所詢,以觀向背,於是坐停替者三十餘人。初,國制,凡詔令皆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至熙寧間,有內降手詔不由中書門下共議,蓋大臣有陰從中而為之者。至京則又患言者議己,故作御筆密進,而丐徽宗親書以降,謂之御筆手詔,違者以違制坐之。事無巨細,皆托而行,至有不類帝劄者,群下皆莫敢言。由是貴戚、近臣爭相請求,至使中人楊球代書,號曰“書楊”,京複病之而亦不能止矣。

既又更定官名,以僕射為太、少宰,自稱公相,總治三省。追封王安石、蔡確皆為王,省吏不復立額,至五品階以百數,有身兼十餘奉者。侍御史黃葆光論之,立竄昭州。拔故吏魏伯芻領榷貨,造料次錢券百萬緡進入,徽宗大喜,持以示左右曰:“此太師與我奉料也。”擢伯芻至徽猷閣待制。

京每為帝言,今泉幣所積贏五千萬,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作《大晟樂》,制定命寶。任孟昌齡為都水使者,鑿大伾三山,創天成、聖功二橋,大興工役,無慮四十萬。兩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為稷、契、周、召也。又欲廣宮室求上寵媚,召童貫輩五人,風以禁中逼側之狀。貫俱聽命,各視力所致,爭以侈麗高廣相誇尚,而延福宮、景龍江之役起,浸淫及于艮嶽矣。

子攸、壝、絛,攸子行,皆至大學士,視執政。鞗尚茂德帝姬。帝七幸其第,賚予無算。命坐傳觴,略用家人禮。廝養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論益不與,帝亦厭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為地,再起領三省。京至是四當國,目昏眊不能事事,悉決于季子絛。凡京所判,皆絛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從以下皆迎揖,呫囁耳語,堂吏數十人,抱案後從,由是恣為奸利,竊弄威柄,驟引其婦兄韓梠為戶部侍郎,媒糵密謀,斥逐朝士,創宣和庫式貢司,四方之金帛與府藏之所儲,盡拘括以實之,為天子之私財。宰臣白時中、李邦彥惟奉行文書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發其事,上怒,欲竄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養,而安置韓梠黃州。未幾,褫絛侍讀,毀賜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時中等白罷絛以撼京,京殊無去意。帝呼童貫使詣京,令上章謝事,貫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數年,當有相讒譖者。”貫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貫,帝命詞臣代為作三表請去,乃降制從之。

欽宗即位,邊遽日急,京盡室南下,為自全計。天下罪京為六賊之首,侍御史孫覿等始極疏其奸惡,乃以秘書監分司南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

京天資凶譎,舞智禦人,在人主前,顓狙伺為固位計,始終一說,謂當越拘攣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屢罷屢起,且擇與京不合者執政以柅之。京每聞將退免,輒入見祈哀,蒲伏扣頭,無複廉恥。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詩,陽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見利忘義,至於兄弟為參、商,父子如秦、越。暮年即家為府,營進之徒,舉集其門,輸貨僮隸得美官,棄紀綱法度為虛器。患失之心無所不至,根株結盤,牢不可脫。卒致宗社之禍,雖譴死道路,天下猶以不正典刑為恨。

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誅,絛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竄,余子及諸孫皆分徙遠惡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