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像修煉生命一樣修煉品質!

文 / 蘇勇

秦 朔

最近我們知道格力的一個變化是在智慧裝備領域的變化。 以前我採訪過德國的赫爾曼西蒙, 他提出過隱形冠軍理論。 他說“我們德國的企業強, 是因為我們有很多品牌很多人不知道, 我們是隱性的, 但是我們的機械裝備製造支撐了上面的製造。 ”

這其實又回到了更加追根究底的一個問題, 就是製造怎麼能夠真正的基業長青、長治久安。 你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 要去做支撐格力製造後面的各種各樣的智慧裝備?

董明珠

我覺得可能更多的跟個人性格有一點關係。

我比較喜歡追求完美,

就是我哪怕做一件小事, 我也要把它做成最完美的——就是讓人看了有一種欣悅的感覺, 而不能讓人一看就很不舒服。 這一點本身就是由我的個性決定的。

經常還有人問:“董明珠你是不是還有人幫你去挑服裝做造型。 ”

其實我根本就沒有, 我只是感覺不管你穿得多麼豪華、富麗, 關鍵是要別人看著舒服,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 就是我們做空調做到現在, 做到這個絕對的領先地位的時候, 我覺得我們已經沉澱了很多技術。 儘管可能有一部分人“走掉了”, 但是我們的技術不會因為這些人“走掉”而停滯, 是因為有更多優秀的人不斷地在成長, 這也是格力的一大優勢。

那我為什麼做智能裝備?“工匠精神”和供給側改革的提出,

更多的是因為低質低價的東西積壓的太多, 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產品在我國已經積壓太多了。

我覺得如果不能用我們的技術去改變這個世界的話, 那我們存在的價值和別人的相比差得太遠了。 我們並不是單純為了盈利, 也並不是純粹地為了佔領市場, 我覺得更應該看的是這個國家、這個企業、你這個人存在的價值。

我們在有了空調之後, 再做冰箱時之所以打造了三個新品牌, 更多的就是基於個人和企業的社會責任。 當我們宣佈進入冰箱領域時, 很多經銷商也講, 你把別人的冰箱拿過來組裝一下打上格力的品牌馬上就好賣, 大家對格力都非常信任。 但是我覺得中國缺的不是產品, 缺的是品牌。

“中國製造”要走向世界,

一個格力品牌遠遠不夠。 那我也沒有能力號召別的企業來做這個事, 也不具備條件去管別的企業, 但我可以管好格力。 所以我們決心打造冰箱領域的“格力”, 晶泓和大松這兩個品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應運而生的。 這個產品系列成立以後, 我們發現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在加工零部件的時候, 在中國買不到這種設備, 必須去進口。

我們曾經想過買我們的國產設備, 但精度不夠, 做不到。 我突然發現我們的企業今天應該有這個能力做這些高精度的設備, 即智慧裝備。 我們當時做了這樣一個決定, 所以2012年年底, 我在我們的年終幹部會議上提出進入智慧裝備領域的設想。

秦 朔

搞智慧製造其實要花很長的時間,

因為短期不一定見效。 我看到格力精神裡面有, 要像修煉生命一樣修煉品質。 一個生命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 就像一棵樹的成長, 那你現在要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去解決智慧製造這個問題, 其實見效可能會是比較慢的。 而且這麼做, 對一個上市公司會不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

董明珠

我覺得不會。 一個就是我們空調的成長和我們的冰箱、廚房電器, 比如我們現在搞電飯煲活動, 我覺得可以實現兩個目的, 一個讓國人認識我們中國自己有好的電飯煲, 不用非去國外買;第二通過這樣的一個體驗, 我們感受到其實消費者還是可愛的。

我們經常埋怨消費者, 但是如果是你做了個垃圾產品, 消費者憑什麼要買你的產品呢?

所以我們認為市場始終是存在的, 對我們來講還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空調保持現狀以外, 我們的生活電器、冰箱一定要有一個突破, 而且要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很多人看過我們的冰箱就知道, 因為消費者現在對晶泓這個品牌並不瞭解, 但他看了產品以後就一定會知道, 這個產品的品質比很多國際品牌好。

如果有這樣好的品質做保證, 我相信未來的市場發展一定有很大的空間。 對我來說, 支撐著格力電器發展的同時, 我們不是純粹為了賺錢, 所以就一定要做智慧裝備。

那為了確保“智慧裝備”早日“走出去”。 我們打算投入多少呢?不瞞你說, 我準備投入300個億。 當然如果我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這種投資其實是沒必要的。

我只要把現在的產品做得很好就行了,至於幾十年以後企業做得怎樣我可以不管,但我覺得我有責任把格力打造成一個百年企業。如果我們地基不打好,一百層的樓總有一天要塌下。所以我不在乎樓層有多高,而在乎我們的地基有多牢。所以我一定要把這個地基扎扎實實、老老實實地打牢。像現在我們加工的離心機裡面的葉輪就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可以講我們不僅在中央空調的壓縮機這個技術上實現了自主,而且在這個方面創造了很多新的技術。

現在我們很自豪,在國際上獨一無二。我們去年在英國獲得了獎項,相當於影視界的奧斯卡獎,我們確實感到很自豪。我覺得如果能夠堅守這樣一種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的精神,那就不僅是格力,中國應該有更多的企業崛起。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改變世界(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精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企業管理》雜誌簡介

《企業管理》,中文核心期刊,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主辦,主要讀者為中國企業500強企業管理者。

我只要把現在的產品做得很好就行了,至於幾十年以後企業做得怎樣我可以不管,但我覺得我有責任把格力打造成一個百年企業。如果我們地基不打好,一百層的樓總有一天要塌下。所以我不在乎樓層有多高,而在乎我們的地基有多牢。所以我一定要把這個地基扎扎實實、老老實實地打牢。像現在我們加工的離心機裡面的葉輪就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可以講我們不僅在中央空調的壓縮機這個技術上實現了自主,而且在這個方面創造了很多新的技術。

現在我們很自豪,在國際上獨一無二。我們去年在英國獲得了獎項,相當於影視界的奧斯卡獎,我們確實感到很自豪。我覺得如果能夠堅守這樣一種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的精神,那就不僅是格力,中國應該有更多的企業崛起。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改變世界(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精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企業管理》雜誌簡介

《企業管理》,中文核心期刊,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主辦,主要讀者為中國企業500強企業管理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