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陶玉潔:農村面塑女全國首創面塑盆景藝術

陶玉潔, 藝名知秋, 現居山東省臨清市, 全國知名面塑藝術家、山東面塑協會會員、工藝師。 曾在我國發明創立了面塑盆景藝術,

即將面塑人物置於微縮景觀之內, 相互融合, 相得益彰, 內容新穎, 故事性強。 每組景觀及人物, 在知秋作品中, 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靈感, 超凡脫俗, 被賦予了無窮的暢想和寄託。

知秋特別擅長《紅樓夢》《金瓶梅》《水滸》等歷史名著中人物的刻畫與創作, 更喜歡通過作品對民風民俗進行傳承與弘揚。

她對事物觀察角度獨特、細膩, 作品頗具情趣, 古樸而風雅, 堪稱絕世佳作。 其作品不僅保存久遠, 不褪色, 不變形, 還具有極高的珍藏價值, 作品《青梅煮酒論英雄》《呂布戲貂蟬》《臨清鈔關》《臨清運河文化》等, 近被山東藝術學院、臨清博物館、三和博物館珍藏;遠被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奉為上品, 惠存雅賞。

初識知秋老師,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一天, 妻對我說, 有人將電話打到家裡, 說她會做面塑作品, 想要和媒體謀面。

我忽然記起, 前幾天曾採訪過當地一位面塑老藝人, 專門趕集上公園給孩子們捏面人兒兜售。 一根筷子上粘塊面, 捏鑿成各種人物動物造型, 比如孫悟空、豬八戒、薑子牙、小兔、小狗等。 色彩鮮豔, 造型生動, 吸引了不少市民、特別是孩子們的目光。

對於這個知秋老師的提議, 當時還真沒放在心上, 認為也是民間那點“小藝術”而已。

這天中午, 知秋老師又來電話, 正巧我在家裡, 便詢問其面塑製作情況。 知秋說她正在創作《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

我一聽, 覺得有點搞笑, 一位身處農村的家庭婦女, 是否把這事兒說的有點玄乎了。

我抱著戳破牛皮的想法, 驅車去了知秋當年居住的老家, 結果令我大跌眼鏡, 羞紅了臉。

知秋家的桌凳和床上, 擺滿了面塑人物造型, 不僅有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釵,

還有《水滸》《金瓶梅》等名著裡的人物面塑造型。 這也顛覆了我對面塑原本不該有的些許鄙視和認知, 真切感受到中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

知秋手中的作品, 精美絕倫, 動感性極強。 每個人物都賦有靈魂, 會講故事, 能和你進行心靈上的對話和溝通。

更可貴之處在於, 知秋創造了將中國面塑人物融入盆景之中的先河之舉, 成為中國獨樹一幟的面塑盆景藝術大師。

知秋創作的《金瓶梅》故事盆景展示, 將金瓶梅中的人物以面塑的形象, 置身於盆景之中, 人物接人物, 故事連故事, 一曲猶盡, 一曲唱響, 高潮迭起, 精彩紛呈, 獲得了民眾的廣泛讚譽。

知秋老師雖深居農村,其實並非農民,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十幾歲時,知秋求學于河北石家莊,後又漂泊於首都,從事過繪畫研習與創作。還在一家美術單位從事過美編工作。是愛情的力量,讓她心有歸屬,愛上了一位山東小夥子,遠嫁到了魯西北農村。

面對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知秋內心的創作激情,反而未減驟增。然而,農村既沒有筆墨,又無硯臺,如何才能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呢?

最後,她將目光盯在了家裡的麵粉上。但誰都曉得“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從繪畫者脫胎換骨成面塑藝人,談何容易!麵粉放水多了,太軟;放水少了,又太硬,捏制不成人物。作品曬乾後又會開裂。知秋經過無數次失敗的煎熬,終於研製成功了永不開裂和永不褪色的面塑用料。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將畫中的古典人物變成立體的面塑人物,成了擺在知秋面前的一大難題。知秋在揣摩中夜不能寐,歷經坎坷和無數次的大小失敗。最終,還是繪畫的基礎讓她有了提升,踏上了成功之路。(魏躍龍)

知秋老師雖深居農村,其實並非農民,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十幾歲時,知秋求學于河北石家莊,後又漂泊於首都,從事過繪畫研習與創作。還在一家美術單位從事過美編工作。是愛情的力量,讓她心有歸屬,愛上了一位山東小夥子,遠嫁到了魯西北農村。

面對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知秋內心的創作激情,反而未減驟增。然而,農村既沒有筆墨,又無硯臺,如何才能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呢?

最後,她將目光盯在了家裡的麵粉上。但誰都曉得“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從繪畫者脫胎換骨成面塑藝人,談何容易!麵粉放水多了,太軟;放水少了,又太硬,捏制不成人物。作品曬乾後又會開裂。知秋經過無數次失敗的煎熬,終於研製成功了永不開裂和永不褪色的面塑用料。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將畫中的古典人物變成立體的面塑人物,成了擺在知秋面前的一大難題。知秋在揣摩中夜不能寐,歷經坎坷和無數次的大小失敗。最終,還是繪畫的基礎讓她有了提升,踏上了成功之路。(魏躍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