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中最輝煌的冷兵器漢劍,一劍一人生

與其說春秋鐵劍還僅是貴族把玩之物,至戰國鐵劍則已較廣泛應用於戰場。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至西漢鐵劍迅速取代銅劍,至東漢銅劍幾乎完全被淘汰。

鐵劍甫一出現,帶有脫胎青銅劍劍身截面為八面體或六面體的線條之美,以及保持著劍刃前部收腰的造型,然而畢竟鍛造不同於鑄造,

而且鐵劍一般較窄,最寬處不過寸許,通過磨劍控制線條相當不易,為方便製作,鐵劍劍身截面後來逐步簡化為四面菱形且前部也不再收腰――如此處理,既保持了應有的性能,又大大簡化了製作工藝。

鐵的強度及韌性較好,漢劍的長度普遍較長,這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我猜想,這一定包含了一代代鑄劍師壓抑心中的憋屈情緒的盡情釋放,畢竟,限於材料和技術,

幾百年來青銅劍歷經千辛萬苦才從二三十釐米達到一米來長,這仿佛已經是達到極限了。所以一旦找到了更適合做長劍的材料,突破這個惱人的羈絆後,就會暢快淋漓地製作超長的寶劍!由於漢劍普遍較長,出於整體重量、重心、手感等考慮,漢劍的型制普遍輕薄銳利,殺氣騰騰,凸顯了漢軍敢於迎難而上、啃硬骨頭的威猛氣勢!製作工藝上精益求精,不但可滿足戰場拼殺的實戰性能,
又兼顧日常佩帶的線條美感,充分體現了漢人極高的審美取向。

下面就請欣賞這些曾經為漢帝國的生存和漢民族的發展奠定疆域、文化以及精神基礎而曾出生入死的大漢鐵劍們!讓我們銘記那些英勇抗擊匈奴的大漢勇士們!

劉備的先祖西漢中山王之墓出土的漢劍,這些漢劍長短、裝具皆有不同

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之漢劍,此劍劍身截面為八面,修長窄身,鋒刃銳利,總長大約1.1米以上

徐州博物館“建初二年”紀年款漢劍,總長109釐米,莖部有隸屬錯金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孫劍□”,另一面陰刻“直千五百”,“□”為字跡難以辨認

上海博物館漢劍,劍身截面為六面,這是迄今發現為止,劍身保存狀態最好的六面漢劍,是值得高古刀劍收藏者經常去欣賞膜拜的一口劍

蘇州儀征博物館“永光元年”黑頭劍,劍身截面為四面。劍身長114.5釐米,表層泛黑色,扁長形莖,莖上刻隸書銘文:“河內黑頭劍光碩天長四尺二寸永光元年造”。永光元年為漢元帝年號(西元前43年)。此劍保存完好,冶煉精良,又有明確的地點、名稱、尺寸和紀年,是研究漢代我國冶金技術和度量制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西漢南越王墓漢劍,因地處偏遠,其劍保持了一定的漢風但也有些變化,值得一提的是該墓隨同出土了不少玉裝具(劍飾)

英國之大英博物館陳列之櫑具漢劍,此劍疑為八國聯軍掠奪自中國,櫑具即為碩大木質裝具之意

是值得高古刀劍收藏者經常去欣賞膜拜的一口劍

蘇州儀征博物館“永光元年”黑頭劍,劍身截面為四面。劍身長114.5釐米,表層泛黑色,扁長形莖,莖上刻隸書銘文:“河內黑頭劍光碩天長四尺二寸永光元年造”。永光元年為漢元帝年號(西元前43年)。此劍保存完好,冶煉精良,又有明確的地點、名稱、尺寸和紀年,是研究漢代我國冶金技術和度量制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西漢南越王墓漢劍,因地處偏遠,其劍保持了一定的漢風但也有些變化,值得一提的是該墓隨同出土了不少玉裝具(劍飾)

英國之大英博物館陳列之櫑具漢劍,此劍疑為八國聯軍掠奪自中國,櫑具即為碩大木質裝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