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製造”已成笑話 不國產的雷克薩斯將越來越慘?

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製造”仿佛神話一樣,被無數企業當做範本來參考。特別是起步較晚的中國汽車品牌,更是將日系品牌視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不料,一波日系鋼材廠造假,

日本神戶牛肉造假等負面消息將“日本製造”推上了風口浪尖。眼見“日本製造”已經攤上大事,日產汽車首先站出來聲明:國內日產汽車不會受影響。在一番“太極拳”後,輿論的導向自然就回到了堅持不國產的雷克薩斯身上。那麼,當“日本製造”已成笑話,不國產的雷克薩斯是不是會越來越慘?

雷克薩斯以“匠心”聞名 主戰場卻不在中國

雷克薩斯作為豐田的高端品牌,一直秉承著“匠心”的造車精神。雖然雷克薩斯在華銷量不濟,但堅實耐用的品質,讓許多雷克薩斯車主愛不釋手。

歸根結底,雷克薩斯在華銷量低迷,

一來是因為價格受限。所謂價格受限,無非就是雷克薩斯多年來並未進行國產,相對較高的稅費加上日本昂貴的人力成本製造成本,雷克薩斯同類車型面對賓士、寶馬、奧迪之類的豪華品牌,自然失去了許多優勢。

更加重要的是,雷克薩斯仿佛是豐田在下的一步大棋。儘管我們一直在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銷國,但雷克薩斯似乎從來沒把精力集中在中國市場上,

反而特別鍾情於北美市場,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北美市場的主要消費觀。

在美國,除了以福特F150這類皮卡車深受消費者喜愛外,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這樣的經濟適用車也是他們的消費主流。而以雷克薩斯為代表的產品,主要是針對美國的中產階級,

雷克薩斯也因此在北美市場有不俗的銷量。倘若雷克薩斯在中國進行國產,一方面會影響豐田凱美瑞、銳志、漢蘭達等國產豐田的銷量,另一方面它的存在感或許也沒有國產寶馬、賓士、奧迪般強大。與其排除萬難,不如紮根北美,所以雷克薩斯的主戰場根本就不在中國。

造型獨樹一幟 略微偏離中國人審美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擁有一副美麗的外表,很容易讓大家多看一眼,

甚至是流連忘返。汽車廠家早就參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乎,汽車造型設計尤為重要。何以體現新舊車型的區別,造型的更改是最容易讓大家察覺的。

不同於德系豪華品牌般“微調”的按部就班升級,雷克薩斯自打套上了“紡錘式”家族設計語言後,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整容”。“戳”得死人的中網設計,鋒利無比的日間行車燈,將傳統腰線攔腰截斷的犀利設計,充滿殺氣的尾燈設計。如果要形容雷克薩斯的造型語言,那就是怎麼犀利怎麼來!

如果說雷克薩斯的造型改變能夠吸引部分粉絲的眼光,那更多的消費者應該會直呼受不了。諷刺的是,相比雷克薩斯狂拽炫酷的造型,雷克薩斯在內飾設計上一向卻不痛不癢。例如最新款CT 200h內飾,大家隨意感受下。(這已經有較大幅度升級)

總而言之,雷克薩斯這種“囂張”的設計語言,放在中國中產階級的身上會特別的格格不入(中國中產階級多以事業單位、公務員為主)。

不國產的雷克薩斯是否會越來越慘?

有一說一,礙於中日兩國國際關係,至今仍然有不少同胞厭惡甚至抵制“日貨”,在哈爾濱、南京等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即使如此,日系車在國內依然暢銷不止。資料顯示,豐田2016年在華銷量為106.42萬輛,本田2016年在華銷量為119.67萬輛,日產2016年在華銷量為101.56萬輛。三家日系巨頭加在一起,基本上等同于國內二線自主品牌銷量之和。

日系車如此受國人歡迎,顯然並非是它們的宣傳行銷到位,更多層面還在於它們的產品的確在某些方面優於其他系別產品,譬如空間,譬如經濟性,譬如穩定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國產的日系車會根據中國人的愛好做出較大的調整。譬如豐田YARIS(國內為致炫),不僅在尺寸上為中國消費者刻意增大,連豐田YARIS的三廂版也可以一併推出(豐田致享)。

瞧瞧,像陶淵明所說“不為五斗米折腰”擺在利潤面前那簡直都是狗屁不如。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傳統國產日系車早已變了樣,而這些特徵都是雷克薩斯不具備的。它一沒空間優勢,二沒價格優勢,三沒基群優勢,活生生的就是一個異類。如果說它至今在中國仍然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純粹就是因為有口皆碑的品質。

不國產的雷克薩斯早就失去先機,而今“日本製造”又已然蒙羞,日系高品質似乎在輿論中快要消失殆盡。別的地區不說,至少在中國市場而言,雷克薩斯未來的處境應該會越來越慘。

如果要形容雷克薩斯的造型語言,那就是怎麼犀利怎麼來!

如果說雷克薩斯的造型改變能夠吸引部分粉絲的眼光,那更多的消費者應該會直呼受不了。諷刺的是,相比雷克薩斯狂拽炫酷的造型,雷克薩斯在內飾設計上一向卻不痛不癢。例如最新款CT 200h內飾,大家隨意感受下。(這已經有較大幅度升級)

總而言之,雷克薩斯這種“囂張”的設計語言,放在中國中產階級的身上會特別的格格不入(中國中產階級多以事業單位、公務員為主)。

不國產的雷克薩斯是否會越來越慘?

有一說一,礙於中日兩國國際關係,至今仍然有不少同胞厭惡甚至抵制“日貨”,在哈爾濱、南京等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即使如此,日系車在國內依然暢銷不止。資料顯示,豐田2016年在華銷量為106.42萬輛,本田2016年在華銷量為119.67萬輛,日產2016年在華銷量為101.56萬輛。三家日系巨頭加在一起,基本上等同于國內二線自主品牌銷量之和。

日系車如此受國人歡迎,顯然並非是它們的宣傳行銷到位,更多層面還在於它們的產品的確在某些方面優於其他系別產品,譬如空間,譬如經濟性,譬如穩定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國產的日系車會根據中國人的愛好做出較大的調整。譬如豐田YARIS(國內為致炫),不僅在尺寸上為中國消費者刻意增大,連豐田YARIS的三廂版也可以一併推出(豐田致享)。

瞧瞧,像陶淵明所說“不為五斗米折腰”擺在利潤面前那簡直都是狗屁不如。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傳統國產日系車早已變了樣,而這些特徵都是雷克薩斯不具備的。它一沒空間優勢,二沒價格優勢,三沒基群優勢,活生生的就是一個異類。如果說它至今在中國仍然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純粹就是因為有口皆碑的品質。

不國產的雷克薩斯早就失去先機,而今“日本製造”又已然蒙羞,日系高品質似乎在輿論中快要消失殆盡。別的地區不說,至少在中國市場而言,雷克薩斯未來的處境應該會越來越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