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驚了!公募基金All in:去年A股3032只,他們買了3007只!

去年基金竟然一共買了3007檔股票!全市場A股不過3032只!占比超過99%!

這已經不是大手筆了,這簡直是All in啊!是買不了吃虧還是買不了上當?我大A股已經被你們基金經理全部買完了好吧!

平靜之後,牛妹泡了杯咖啡,開始詳細分析這組資料。

去年基金買了99%的A股

根據Wind資訊統計,2016年年報中,各家公募基金共計持有A股3007只。

這是什麼概念呢?

截至2016年12月,滬深兩市共有3032只A股股票,也就是說,公募基金持有著A股市場上超過99%的股票。而從絕對數上來講,兩市3000多檔股票中,只有25只個股沒有被公募基金收入囊中。究竟是哪25只?文末有彩蛋。

不過仔細一想,也不是毫無可能。畢竟還有那麼多指數基金和量化基金,

寬的、窄的,以及各種增強和模型,要說只靠人工選股那才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靠飛鏢。

於是牛妹詳細統計了各類基金的持股情況,我們把有可能買A股的基金都拎出來統計了一遍,結果如下:

在Wind開放式基金分類下,股票型基金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的持股數分別為2382只、2630只、1826只,占A股市場個股的比例分別為78.56%、86.74%、60.22%。

其中,

普通股票型基金就是主動選股的股票基金,基金經理去年合計買下了A股市場78.56%的股票;其他兩類則是被動覆蓋指數的基金。

混合型基金就更牛逼了,持股2944只,占比97%,主要由於大多數量化產品也屬於混合型基金一類。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債混合型以及靈活配置型基金,持股數分別為2685只、742只、1511只、2847只;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的覆蓋率最高,分別達到88.55%、93.9%。

債券型基金也持股1217只,

占比40%。債券基金除了純債之外,其他基本都可以投股票。

股票多空混合型基金的持股數量為1023只,占A股市場個股的比例為33.74%。因為這類基金目前數量較少,做絕對收益,主做量化對沖。但前兩年股指期貨受到限制,對沖工具有限,投資策略多為打新和買債券;今年因為股指期貨逐步放開,情況可能會有些好轉。

A股覆蓋率創十年之最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12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會暨資產管理高層論壇上,

洪磊會長在演講中提到,“2008年以來,公募基金持有A股總市值的比重持續下降,由歷史最高的7.9%下降到歷史最低的3.4%。”

確實如此。在我們一直以來的印象裡,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的比重是在逐年下降的,甚至還產生了公募話語權逐年降低的觀點。雖然市值占比下滑,但持股絕對數呢?2016年公募基金持股數量超過A股市場個股99%,放在歷史當中會是怎樣的水準?

牛妹對比了過去十年的資料發現,雖然持股市值下降,但從總體趨勢上看,這十年間公募基金的持股數量卻在不斷攀升。

2007年~2016年,A股經歷兩輪牛熊市,股票數量從1507只增長至3032只,而公募基金的持股數從十年前的947只猛然躥升到3007只;相應的,基金對A股的覆蓋率也從62.8%上升到99%。

特別是在2009年,公募基金的持股數突破1000只大關,較之2008年同比增長40%,對A股的覆蓋率也提高至77.8%。

這張表格透露出的資訊遠不止於此。雖然十年間公募基金的持股覆蓋率整體上升,但其中也出現了2次例外,分別是2008年和2012年。

尤其是2008年,絕對數值和相對比例都出現了下降。2008年公募基金的持股數較之前一年減少了15只,覆蓋率從62.84%下降到58.95%。而對2008年股市最鮮活的記憶恐怕就是股市結束牛市,從6124點一瀉而下。

與2008年不同,儘管股市在2015下半年也經歷了高點之後調頭向下的極端行情,但2015年公募基金的持股數為2772只,仍然保持在上升通道上,對A股的覆蓋率也達到了98.7%。

誰在掃貨A股?

在看完全行業的資料之後,牛妹不禁好奇,到底哪些基金公司如此熱愛買買買、如此執著於掃貨A股?

先從2016年的資料來看,持股數量最多的兩家基金公司,把其他幾家遠遠拋在身後,他們的持股數量均超過2000只。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以過去十年來觀察這些基金公司的持股變化情況——十年前,這十家基金公司的A股平均覆蓋率尚不足22%,十年後已經超過50%。這十家公司基本都是歷史最悠久的老公司,規模也位居前列,也似乎也帶來了持股上的馬太效應。

看了這個結果,有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牛妹,“我們指數基金比較多,再加上大資料基金、量化基金,因此看起來買了很多。比如像深證成份ETF,標的指數所覆蓋的公司就有501只;滬深300有323只,中證500深市和中證500滬市各有200多隻,加起來也有500多隻。”

他認為,“這個指標不能反映基金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我看了一下,我們主動管理的基金投資標的從幾十家到一百多家都有,每個基金經理的風格不太一樣。”

專家:基金超高持股讓人意外

牛妹也拿著上述統計結果諮詢了各位專家。專家很吃驚,反復問牛妹資料是否出錯。他們普遍認為,公募基金對A股的高持股數確實讓人有些意外。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認為,“抱團取暖和普遍撒網哪個更好。現在這一的情況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現在很多基金產品做量化,而量化有很多細分,其中有一種是只要認為股票符合我的投資理念,符合選股因數,就把它選進去。股市有兩種投資風格,一種是高集中度,一種是低集中度。量化中有一種就是低集中度。其次,基金普遍參與打新,會涉及很多股票。第三,指數型基金的數量也在增多,現在基金跟蹤的指數五花八門,通過複製指數的成份股,也是造成如此高持股量的另一個原因。”

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表示,“如果是複製指數的被動投資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主動投資行為的話,至少說明公募基金在發揮主動投資能力水準上沒有做到充分,因為市場上總是有好的股票和壞的股票。按照監管部門和市場上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認識,主動管理基金要能發揮主動管理能力,挖掘到更好的、更值得長期持有的好的股票。如果全部持有的話,說明他沒有發揮出這個作用。”

劉亦千也提到,“公募基金對股票的覆蓋,是代表著對市場不同的認識。這個現象充分說明了各個基金在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投資權和獨立投資權是比較充分的。”

大面積持股,似乎也加重了基金踩雷的概率。不過王群航表示,“踩雷也沒關係。一方面現在市場雷少,另一方面,即使踩到了雷,但如果不是十大重倉股,占比是非常小的,對基金淨值的影響也很小。”

投資者:我需要把股票全部買下來嗎?

作為普普通通的散戶投資者,你永遠不可能買完整個市場的股票。不過看了上面的統計,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問題了。

指數基金和量化基金,已經成為持股大戶。毫無疑問,當基金可以覆蓋整個市場,這大大增強了其工具性,但如何利用這個工具,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相對困難的:A股大環境對於擇時要求依然很高,投資指數基金就要懂擇時,因為市場波動劇烈;量化基金對於擇時要求不那麼高,但更要求認同理念,以及團隊的實操水準。

對於機構大客戶,基金公司的量化團隊可以根據其需求定制產品,單獨打造模型;而市場上推給普通投資者的就難免具有普遍性。

在目前國內市場上,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爭鬥”表面上似乎並不激烈,人們仍然在追捧主動選股能力出色的基金經理,甚至不乏只是在一段短期業績當中,基金公司也樂於大肆宣傳;但從基金超高持股數量上來看,主動與被動之間,卻已暗潮洶湧,公募基金正在向數量化方向加速前進。也許還沒有站到十字路口,但也是大勢所趨。

回到我們自己的投資,究竟是買主動型產品,還是等待FOF之類的組合配置?或者信任量化?似乎又是一門要緊功課了。

說好的彩蛋

基金放過的僅有的25只A股:全都是ST股!

*ST寶實、*ST昌九、*ST常林、*ST川化、*ST合金、*ST河化、*ST吉恩、*ST建峰、*ST金源、*ST南電A、*ST南化、*ST人樂、*ST韶鋼、*ST天首、*ST舜船、*ST新都、*ST新梅、*ST新億、*ST中特、S*ST前鋒、ST成城、ST慧球、ST山水、ST獅頭、ST雲維。

本文為〡理財不二牛 buerniu5188〡原創精品

歡迎加入QQ群(群號:536986437)交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雖然十年間公募基金的持股覆蓋率整體上升,但其中也出現了2次例外,分別是2008年和2012年。

尤其是2008年,絕對數值和相對比例都出現了下降。2008年公募基金的持股數較之前一年減少了15只,覆蓋率從62.84%下降到58.95%。而對2008年股市最鮮活的記憶恐怕就是股市結束牛市,從6124點一瀉而下。

與2008年不同,儘管股市在2015下半年也經歷了高點之後調頭向下的極端行情,但2015年公募基金的持股數為2772只,仍然保持在上升通道上,對A股的覆蓋率也達到了98.7%。

誰在掃貨A股?

在看完全行業的資料之後,牛妹不禁好奇,到底哪些基金公司如此熱愛買買買、如此執著於掃貨A股?

先從2016年的資料來看,持股數量最多的兩家基金公司,把其他幾家遠遠拋在身後,他們的持股數量均超過2000只。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以過去十年來觀察這些基金公司的持股變化情況——十年前,這十家基金公司的A股平均覆蓋率尚不足22%,十年後已經超過50%。這十家公司基本都是歷史最悠久的老公司,規模也位居前列,也似乎也帶來了持股上的馬太效應。

看了這個結果,有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牛妹,“我們指數基金比較多,再加上大資料基金、量化基金,因此看起來買了很多。比如像深證成份ETF,標的指數所覆蓋的公司就有501只;滬深300有323只,中證500深市和中證500滬市各有200多隻,加起來也有500多隻。”

他認為,“這個指標不能反映基金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我看了一下,我們主動管理的基金投資標的從幾十家到一百多家都有,每個基金經理的風格不太一樣。”

專家:基金超高持股讓人意外

牛妹也拿著上述統計結果諮詢了各位專家。專家很吃驚,反復問牛妹資料是否出錯。他們普遍認為,公募基金對A股的高持股數確實讓人有些意外。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認為,“抱團取暖和普遍撒網哪個更好。現在這一的情況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現在很多基金產品做量化,而量化有很多細分,其中有一種是只要認為股票符合我的投資理念,符合選股因數,就把它選進去。股市有兩種投資風格,一種是高集中度,一種是低集中度。量化中有一種就是低集中度。其次,基金普遍參與打新,會涉及很多股票。第三,指數型基金的數量也在增多,現在基金跟蹤的指數五花八門,通過複製指數的成份股,也是造成如此高持股量的另一個原因。”

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表示,“如果是複製指數的被動投資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主動投資行為的話,至少說明公募基金在發揮主動投資能力水準上沒有做到充分,因為市場上總是有好的股票和壞的股票。按照監管部門和市場上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認識,主動管理基金要能發揮主動管理能力,挖掘到更好的、更值得長期持有的好的股票。如果全部持有的話,說明他沒有發揮出這個作用。”

劉亦千也提到,“公募基金對股票的覆蓋,是代表著對市場不同的認識。這個現象充分說明了各個基金在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投資權和獨立投資權是比較充分的。”

大面積持股,似乎也加重了基金踩雷的概率。不過王群航表示,“踩雷也沒關係。一方面現在市場雷少,另一方面,即使踩到了雷,但如果不是十大重倉股,占比是非常小的,對基金淨值的影響也很小。”

投資者:我需要把股票全部買下來嗎?

作為普普通通的散戶投資者,你永遠不可能買完整個市場的股票。不過看了上面的統計,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問題了。

指數基金和量化基金,已經成為持股大戶。毫無疑問,當基金可以覆蓋整個市場,這大大增強了其工具性,但如何利用這個工具,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相對困難的:A股大環境對於擇時要求依然很高,投資指數基金就要懂擇時,因為市場波動劇烈;量化基金對於擇時要求不那麼高,但更要求認同理念,以及團隊的實操水準。

對於機構大客戶,基金公司的量化團隊可以根據其需求定制產品,單獨打造模型;而市場上推給普通投資者的就難免具有普遍性。

在目前國內市場上,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爭鬥”表面上似乎並不激烈,人們仍然在追捧主動選股能力出色的基金經理,甚至不乏只是在一段短期業績當中,基金公司也樂於大肆宣傳;但從基金超高持股數量上來看,主動與被動之間,卻已暗潮洶湧,公募基金正在向數量化方向加速前進。也許還沒有站到十字路口,但也是大勢所趨。

回到我們自己的投資,究竟是買主動型產品,還是等待FOF之類的組合配置?或者信任量化?似乎又是一門要緊功課了。

說好的彩蛋

基金放過的僅有的25只A股:全都是ST股!

*ST寶實、*ST昌九、*ST常林、*ST川化、*ST合金、*ST河化、*ST吉恩、*ST建峰、*ST金源、*ST南電A、*ST南化、*ST人樂、*ST韶鋼、*ST天首、*ST舜船、*ST新都、*ST新梅、*ST新億、*ST中特、S*ST前鋒、ST成城、ST慧球、ST山水、ST獅頭、ST雲維。

本文為〡理財不二牛 buerniu5188〡原創精品

歡迎加入QQ群(群號:536986437)交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