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腦血管病人如何過冬?謹記“五不得”和“七忌”!

冬季寒冷,且不斷襲來的寒流和冷空氣也易引起氣溫變化無常,心腦血管病人要特別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採取必要措施加以預防,才能從容度過“多事之冬”。

1、監

天冷引起的血管收縮會導致血壓升高、腦血管供血不足等病症,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定時監測血壓。

2、保暖防涼

冬天是心臟病的高發季節,這與氣候轉冷有關,所以心臟病患者到冬季要特別注意保暖。氣溫驟降,人體新陳代謝緩慢,心腦血管病人身體受冷空氣刺激,

血管驟然收縮,易導致血管阻塞,血流供應中斷,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內的毒性物質不易排出,從而易誘發心肌梗死、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和復發。保暖則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縮、血壓升高引起的心臟負擔加重,並對預防呼吸道感染有利。為此,應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避免用冷水洗臉,以免冷水的突然刺激而誘發心絞痛;洗衣、洗菜時,不要長時間地把手泡在冷水裡,
可能的話應用溫水。

3、辨別發病徵兆

許多疾病在發病前都有細微發病徵兆。入冬以後,老年人應該特別注意自身的一些變化,如頭疼、嘔吐、肢體活動出現障礙等都可能是心腦血管發病的前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一旦出現上述症狀等不適,及時到醫院就醫。此外,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

以利及時採取措施救治。

4、適度運動

清晨醒後應該養神5分鐘再起床活動,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腦血管疾病,甚至腦溢血、中風等。心血管病患者應積極鍛煉身體,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情緒激動。老年人以打太極拳、做操、散步為好,

不要選擇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

5、不可盲目進補

冬季雖是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時萬不可盲目進補,應根據醫生建議,採取以治療為主、養生為輔的方式。日常飲食宜清淡,保持膳食營養均衡。應多食豆類、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飲食切忌辛辣、油膩。

專家說:

心腦血管病患者過冬“五不得”!

1、用藥:停不得

天氣變冷血管收縮,血壓也可能跟著升高,除密切監測血壓,還應及時調整降壓藥的劑量,儘量將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以內。不過,調節藥量必須遵醫囑,根據血壓監測情況來進行,不要憑“感覺”自行增減。服用降壓降糖降脂藥的同時,請加服多貝斯。利君製藥出品的多貝斯:1、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2、有效改善微循環,預防腦梗、心梗;3、治療原發性和微循環障礙伴發靜脈功能不全。如:血栓綜合症、腎小球病、手足冰涼、麻木、疼痛,痔瘡綜合症和靜脈曲張;4、靜脈剝離和靜脈硬化法輔助治療;預防術後綜合症,水腫及組織侵潤。

2、運動:快不得

天冷時節,猛跑、舉重、跳高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可能使血壓驟然升高,誘發心腦供血不足等。此時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瑜伽等溫和的運動方式。此外,在早晚溫差大、風大且寒冷的時間段老年患者最好不要出門,戶外鍛煉以陽光相對充足、氣溫較高時為宜,時間別太長。

3、口味:重不得

天冷時很容易“管不住嘴”,禁不起

、涮肉等“大餐”的誘惑。因此,這時要格外提醒自己,少吃滷味、醃菜、鹹菜等含鹽高的食物;少吃紅肉,用健康的魚類等“白肉”替換,烹調時多用植物油;適當補充含鉀豐富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冬瓜等,促使鈉的排泄,調節血壓。含鈣豐富的乳製品、蝦皮,以及綠色蔬果等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

4、血管:凍不得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一定要早晚防寒,出門時戴好帽子、手套,以防冷空氣突然刺激血管和神經;洗臉、刷牙可以用溫水;晚上起夜時最好披件外衣保暖;洗澡前可以開會兒浴霸,溫度上升後再沐浴。

5、做事:急不得

心臟喜歡“慢半拍”,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都會“傷心”。做事不要貪多求快,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平常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如果思慮過多,晚上遲遲不睡,也可導致心跳過快、血壓波動而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心腦血管患者七忌

1、忌著涼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因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臟負荷。

對策: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隨時注意保暖。

2、忌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來之後,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會導致心絞痛發作。

對策:老人睡眠醒來必須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

3、忌外出過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溫度最低時間段,外出易引起來感冒咳嗽,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並且太陽沒出來之前,空氣的氧含量過低,外出鍛煉,會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對策:冬季老年人最好選擇上午10點後,太陽出來了到室外活動。

4、忌洗澡時間過長

老人怕冷,洗澡時常常水溫較高。但較高的水溫,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這就會造成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心臟不好的老人血液就會供氧不足,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爆發。

對策: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10~20分鐘之間,如果有人陪護在身邊會更好。

5、忌活動過量

冬季本來人體消耗的能量就會增多,如果再劇烈運動,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給是依靠血液,這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對於心臟不好的老年人,這就是致命的危險。

對策:冬季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

6、忌蒙頭睡覺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會蒙頭睡覺,但蒙頭睡覺會使被窩內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血管病。

對策:心腦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7、忌不規律排便

排便過於用力會使腹內壓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對策:冠心病患者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平時應有意識地多吃一些含纖維(尤其是粗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一旦發生便秘,切不可強行排便,而應該通過飲食或者藥物來改善。

如:血栓綜合症、腎小球病、手足冰涼、麻木、疼痛,痔瘡綜合症和靜脈曲張;4、靜脈剝離和靜脈硬化法輔助治療;預防術後綜合症,水腫及組織侵潤。

2、運動:快不得

天冷時節,猛跑、舉重、跳高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可能使血壓驟然升高,誘發心腦供血不足等。此時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瑜伽等溫和的運動方式。此外,在早晚溫差大、風大且寒冷的時間段老年患者最好不要出門,戶外鍛煉以陽光相對充足、氣溫較高時為宜,時間別太長。

3、口味:重不得

天冷時很容易“管不住嘴”,禁不起

、涮肉等“大餐”的誘惑。因此,這時要格外提醒自己,少吃滷味、醃菜、鹹菜等含鹽高的食物;少吃紅肉,用健康的魚類等“白肉”替換,烹調時多用植物油;適當補充含鉀豐富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冬瓜等,促使鈉的排泄,調節血壓。含鈣豐富的乳製品、蝦皮,以及綠色蔬果等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

4、血管:凍不得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一定要早晚防寒,出門時戴好帽子、手套,以防冷空氣突然刺激血管和神經;洗臉、刷牙可以用溫水;晚上起夜時最好披件外衣保暖;洗澡前可以開會兒浴霸,溫度上升後再沐浴。

5、做事:急不得

心臟喜歡“慢半拍”,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都會“傷心”。做事不要貪多求快,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平常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如果思慮過多,晚上遲遲不睡,也可導致心跳過快、血壓波動而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心腦血管患者七忌

1、忌著涼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因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臟負荷。

對策: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隨時注意保暖。

2、忌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來之後,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會導致心絞痛發作。

對策:老人睡眠醒來必須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

3、忌外出過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溫度最低時間段,外出易引起來感冒咳嗽,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並且太陽沒出來之前,空氣的氧含量過低,外出鍛煉,會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對策:冬季老年人最好選擇上午10點後,太陽出來了到室外活動。

4、忌洗澡時間過長

老人怕冷,洗澡時常常水溫較高。但較高的水溫,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這就會造成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心臟不好的老人血液就會供氧不足,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爆發。

對策: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10~20分鐘之間,如果有人陪護在身邊會更好。

5、忌活動過量

冬季本來人體消耗的能量就會增多,如果再劇烈運動,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給是依靠血液,這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對於心臟不好的老年人,這就是致命的危險。

對策:冬季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

6、忌蒙頭睡覺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會蒙頭睡覺,但蒙頭睡覺會使被窩內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血管病。

對策:心腦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7、忌不規律排便

排便過於用力會使腹內壓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對策:冠心病患者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平時應有意識地多吃一些含纖維(尤其是粗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一旦發生便秘,切不可強行排便,而應該通過飲食或者藥物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