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濟學家宋清輝:“無現金時代”真的來臨了嗎?

【一縷清輝】若要實現“無現金社會”,一方面提供互聯網支付的單位技術與經驗需過硬,一方面要創造高度安全的網路環境。

宋清輝

從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的銀行卡之爭,到阿裡和騰訊手機支付之爭,時間也不過數十年。現代技術不斷升級換代,讓越來越多的受眾進入“無現金社會”。這其中既有利也有弊,但利弊孰輕孰重暫時尚無法判斷。從物物交換到貨幣交易,再到無現金交易,貨幣的攜帶越來越方便,貨幣的技術門檻也越來越高。

在POS機上刷銀行卡也好,用二維碼掃描的手機交易也好,對消費者而言這些不需要使用現金。輕而易舉的消費舉動,看似簡單的原理卻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騰訊和阿裡為此做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嘗試,不斷通過指引等方式帶動人們習慣在手機、IPAD等終端進行交易,這也讓一部分人刷進了互聯網的“無現金時代”。

對騰訊和阿裡這兩大商業帝國而言,手機支付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這僅是一種引流工具,他們希望通過這個工具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使用其介面,以獲得更多的使用者數量來擴大產品使用人群。就好比不少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引入大健康、教育、金融等產業,其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多留住客戶的機會。

從兩家公司當前的競爭情況來看,這種競爭並不利於非現金社會在我國的發展。雖然兩家公司都在想方設法招兵買馬,

以提升自身在該業務上的實力,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但互相抵制造成的不良影響,未來會慢慢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簡單來說,如果銀行為了發展銀行卡業務,完全可以實施禁止跨行轉帳,這也就要求匯款人或收款人必須都在同一家銀行開設銀行卡,各家銀行的用戶都能夠因此增加。但在現實中,沒有一家銀行會這麼做,各家銀行都想盡各種辦法為使用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近年來,各大銀行手機APP跨行轉帳免手續費就是一大提升,再如網點的熱情接待、手機APP的交互優化、電腦網銀的不斷升級,做得越好、越有特點的銀行越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連已經相對落後的銀行卡業務都知道良性競爭,讓客戶自主進行選擇銀行卡。通過各種方法讓使用者不得不安裝各種獨立軟體,APP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裡卻依然採用了這種落後,

卻能夠防止客戶流失的方式。既然當前這兩家公司互不相讓,那麼在未來出現新型支付方式的時候,自然會出現“群雄割據”的局面。

另一方面,手機支付的安全性愈來愈受關注。即便手機支付技術研發的公司能夠在技術和安全方面嚴格把關,但手持終端被曝光出的各種安全隱患已經讓人們感到互聯網時代的恐懼。近年來,央視“3.15”晚會已經向人們介紹多種不安全的軟體、不安全的WiFi、不安全的免費充電,儲存使用者大量資訊的終端也將成為人們資訊、資金、財產等方面的安全負擔。

如果我們想真正實現“無現金社會”,一方面提供互聯網支付的單位要在貨幣和IT方面的經驗、技術過硬,一方面要多方面協助來創造高度安全的網路環境,防止個人資訊被各種途徑竊取。如果網路環境無法保證交易安全,就如同我們在被安裝資訊竊取工具的POS上刷銀行卡一樣,無論多麼小心,都會被不法分子複製銀行卡、盜取密碼。在這樣不安全的環境下,人們寧可用現金。

實際上,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裡,他們所推出的支付嚴格意義上並非真正的電子錢,而是將用戶的資金放入龐大的資金池當中。只要客戶沒有進行存入和提取,所有的交易只是使用者終端顯示器上數位的變動,其資金池中的貨幣總量不會發生改變。

央行作為貨幣的唯一發行機構,是國家經濟安全的前提,其他機構只能稱之為貨幣互聯網化的“搬運工”,而非貨幣的“創造者”。因此,當前的企業僅僅是為“無現金社會”起到推動作用。在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之前,我們還難以進入真正的“非現金社會”。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儲存使用者大量資訊的終端也將成為人們資訊、資金、財產等方面的安全負擔。

如果我們想真正實現“無現金社會”,一方面提供互聯網支付的單位要在貨幣和IT方面的經驗、技術過硬,一方面要多方面協助來創造高度安全的網路環境,防止個人資訊被各種途徑竊取。如果網路環境無法保證交易安全,就如同我們在被安裝資訊竊取工具的POS上刷銀行卡一樣,無論多麼小心,都會被不法分子複製銀行卡、盜取密碼。在這樣不安全的環境下,人們寧可用現金。

實際上,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裡,他們所推出的支付嚴格意義上並非真正的電子錢,而是將用戶的資金放入龐大的資金池當中。只要客戶沒有進行存入和提取,所有的交易只是使用者終端顯示器上數位的變動,其資金池中的貨幣總量不會發生改變。

央行作為貨幣的唯一發行機構,是國家經濟安全的前提,其他機構只能稱之為貨幣互聯網化的“搬運工”,而非貨幣的“創造者”。因此,當前的企業僅僅是為“無現金社會”起到推動作用。在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之前,我們還難以進入真正的“非現金社會”。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