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漫談三國:從呂布殞命白門樓看曹操的心機

呂布之勇武,少不了兩樣東西,一個是方天畫戟,另一個是赤兔馬。呂布的部將侯成因違反禁酒令,被呂布下令痛打五十大板,如此一來,傷了侯成的心,同時也涼透了宋憲和魏續的心,

三人遂生反意,合計之後,侯成偷了赤兔馬獻給曹操,宋憲趁呂布打瞌睡之時拿走了方天畫戟,失去這兩樣寶物的呂布,於是被操作擒獲,成了階下囚。

接下來,呂布以及手下的謀士武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投降要麼被殺。高順、陳宮都選擇了慷慨赴死,

輪到呂布時,呂布卻慫了,見劉備在曹操身旁,於是希望劉備為自己說句好話,然後又對曹操表示願意歸降,輔助曹操取天下。

然而曹操未置可否,卻轉頭問身邊的劉備:“何如?”。意思就是,劉備你覺得呂布該不該留呢?曹操是什麼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並不像袁紹那樣好謀無斷,曹操是個有主見的人,為什麼還要徵求劉備的意見呢?

小編認為這裡正體現出了曹操過人的心機。曹操愛才如命,陳宮之前曾用箭射中曹操頭盔,而曹操卻不計前嫌,好言勸其歸順,而陳宮堅定求死,曹操無奈泣而送之; 張遼被俘後大罵曹操,曹操同樣毫不計較。陳宮和張遼不僅人才出眾,且都非常忠義,這正是曹操屈身求才的原因。

而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

兩次手刃其主,劉備曾收留呂布,卻反被其奪了徐州。曹操清楚呂布毫無信義,心如虎狼,雖有不世之勇,但難為己所用。曹操是不可能留呂布的,之所以要問劉備,只是想借劉備之口來殺呂布 ,這麼做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1、曹操想要收降呂布麾下的武將,

如果自己下令殺掉呂布,會令忠於呂布的武將憎恨曹操,而借劉備之口說出,則可以轉嫁矛盾,不是我曹操要殺呂布,而是劉備要殺的哦。

2、表現自己的寬仁大度,連呂布這樣的無信不義之人,我曹操都能以德報怨,天下志士還有何理由不來歸附。

3、劉備向來以仁德取信於天下,而呂布對劉備有轅門射戟之恩,若劉備說殺呂布,則有恩將仇報落井下石之嫌,

可借機貶損劉備而抬高自己。

4、曹操放著眾多謀士不問,卻問座上賓的劉備,是給足了劉備面子,有拉攏之意。其實曹操在意的並非劉備,而是劉備手下的關羽和張飛,劉備謀不及郭嘉荀彧,武不及關張,對於曹操來說可有可無,但劉備素有大志,且善於籠絡人心,日後將成為曹操的競爭對手,若將劉備收歸麾下,一可收關張二位猛將,二可化敵於無形。

而對於劉備的心思,曹操也捉摸的透透的,且不說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令劉備心生怨恨,呂布死,才更符合劉備的利益,因為放了呂布的話,呂布必會繼續和劉備爭奪徐州,劉備就無法獲得屬於自己的地盤。

不過劉備也非等閒之人,說放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說殺又替曹操背負不義之名,而劉備也是位太極高手,又將球踢回曹操。劉備對曹操說了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並未直接表態,而是向曹操陳訴了一個事實,意思就是:你自己看著辦!

而對於劉備的心思,曹操也捉摸的透透的,且不說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令劉備心生怨恨,呂布死,才更符合劉備的利益,因為放了呂布的話,呂布必會繼續和劉備爭奪徐州,劉備就無法獲得屬於自己的地盤。

不過劉備也非等閒之人,說放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說殺又替曹操背負不義之名,而劉備也是位太極高手,又將球踢回曹操。劉備對曹操說了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並未直接表態,而是向曹操陳訴了一個事實,意思就是:你自己看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