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海:產業結構發生新變化

今日視點

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9.4%,採礦業增加值下降10.8%;

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8% ,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8%,輕工業增速高於重工業24個百分點;

生鐵產量同比下降7.4% ,粗鋼下降1% ,水泥下降11.4%,

碳化矽下降47.4%;單晶矽產量同比增長63.6%、多晶矽增長15.7%、銅箔增長14.3%、鋁箔增長16.2%、鋰離子電池增長14.4%、太陽能電池增長9%、光纖增長1.3倍。

……

從前不久省統計局公佈的前三季度經濟資料不難看出,一組組資料的升降對比中,體現的是青海省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之新格局。高耗能行業、資源類行業發展繼續減緩,輕工業發展不斷加快,優勢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舊動能正在逐步轉換。

亞洲矽業夜景。

中利光纖二期。

中利光纖質檢。肖子樹 花木嵯 攝

以盈利品種置換虧損品種,企業前三季同比減虧,全省鋼鐵行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

今年以來,受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我省鋼鐵行業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產品價格持續回升,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前三季度,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粗鋼83.12萬噸,同比下降1%,達到了產業調控政策的預期效果。

鋼材91.47萬噸,同比增長7.6%,附加值較高的鋼材產量增長較快,特別是隨著企業大小棒生產線的持續發力,棒材產量59.71萬噸,漲幅達10.2%,產品結構實現了進一步優化。

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產銷兩旺,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前三季度,西寧特鋼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高端企業供貨資格認證工作,以盈利品種置換虧損品種,順利取得9家需求量大、品種盈利能力強的企業用戶的供應商資格。

截至9月底,已完成新增4.2萬噸盈利品種的銷售,完成年計畫的127%。

與此同時,西寧特鋼集團實施1號連鑄機改造項目、大小棒聯合探傷線及球團脫硫等技改專案,在困境中加速轉型,技改項目有序推進,企業前三季度實現同比減虧2.52億元。

我省鋼鐵行業的變化是我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的縮影。

創新驅動,新興產業、新能源、高科技製造業成績單優良,

“三新”產業快速發展

根據國家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的界定範圍,我省從經濟活動性質、服務載體形態、要素組合模式等方面將“三新”統計初步歸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高科技製造業、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創新等八個領域。這其中,前三季度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高科技製造業給出的成績單令人振奮。

1至9月,全省高技術產業增長37.7%,裝備工業增長28.6%,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準31.6、22.5個百分點;新材料、新能源、鹽湖化工、生物產業同比分別增長21.9%、6.8%、6.9%、27.8%;資訊消費投入60.36億元,資訊消費207億元,電子資訊製造和軟體產業收入43.2億元;6戶企業被列為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9戶企業被確定為全省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優秀企業。

經過11年發展,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全球並列第七、全國並列第三的多晶矽領先生產企業,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水準、多晶矽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

陽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利用科技技術解決生產瓶頸,今年研發投入比例超過主營業務的4%以上。今年陸續展開全自動長晶系統開發與應用、N型高效晶體矽研發及產業化、快速長晶技術項目研發等課題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以婦科中成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青海瑞成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逐步成為國內醫藥業務鏈條較完整、醫療健康資源較豐富、整合能力較強的醫療健康產業企業之一。

通過創新驅動,我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儘快啟動千噸級離心萃取提鋰生產線,著力突破低階煤綜合利用、電解鋁脫氟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並轉化一批創新成果,年內培育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1億元資金下達“氣字頭”企業,開展“收好官、開好局”競賽,強化要素保障保增穩產

進入第四季度,為有效應對全省工業企業冬季停產減產、生產要素供需趨緊等不利因素,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動擔當狠抓落實,嚴格執行“710”工作制度,積極組織開展“收好官、開好局”競賽活動。

儘快下達1億元“氣字頭”企業保增穩產資金。進一步完善直接交易電價聯動機制,全力保障鉀肥、鋼材、化肥、原鹽等大宗工業產品運輸。

堅持領導幹部深入一線抓運行調度。儘快設立5000萬元停產企業幫扶資金,對產品有市場、發展有潛力的停產半停產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對安全、環保整改落實有力、復工複產及時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重點對工業穩增長拉動作用大的專案給予貼息獎勵等支持,確保四季度全面或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目標任務。

此外,圍繞“今年工作怎麼看,明年工作怎麼幹”,認真回顧總結今年工作,積極對接國家和省經濟工作部署,及早對明年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工作措施作出安排,全面摸排明年工業經濟增長點,為明年工業經濟開好頭、起好步打下基礎。

視點短評

看企業轉型之“變”

從省統計局發佈的我省前三季度經濟資料中不難看出,我省工業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順應時勢,求新求變,就是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新要求時,轉“危”為“機”,主動改革,乘勢而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青海來說,在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面對的是市場發育程度較低、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產業結構偏短、偏粗、偏重等一系列難題。但是,這不是我們逃避的藉口,更不是我們固步自封的理由,青海更應該著眼長遠,用戰略的眼光來謀劃,注重頂層設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積極轉型,主動升級。

過往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至今,青海在新能源領域已經創造了多個“第一”,新材料行業從無到有,並通過產業鏈上下協同發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我省在全國乃至全球首次實現連續168小時清潔能源供電,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這次的成功實踐來源於我省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來源於我省多年持之以恆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來源於我省注重頂層設計,從規劃、建設、運維、科研多方面發力,搭建清潔能源大資料平臺、開展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研究課題。這種種的努力讓業界大佬對青海刮目相看,並認為青海的新能源產業大有可為。

同樣,與傳統產業相比,在新材料產業上,青海與其他地區處於同一起跑線,恰是“彎道超車”的天賜良機。今年,青海醞釀多年的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開工建設。這個項目歷經多年研究,反復優化設計,是我省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能源化工和新材料產業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青海發展迴圈經濟,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又一標誌性工程。青海能夠自產烯烴,將為青海發展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業打下基礎。

值得深思的是,青海的電解鋁產能幾乎占全國的五分之一,但是,作為發展光電產業的重要原料,高純氧化鋁卻需要外購。青海能否通過科研攻關,實現產業升級,實現青海自產氧化鋁呢?

新時代,新課題。作為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變,這就要求我們用學習來緊跟時代,適應時代,用觀念的轉變引導行動的轉變。作為企業來說,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力爭上游,更需唯新求變。要知道,變是永恆的不變,我們在變中尋求生機和可能。

一線快遞

西寧開發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今年以來,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準、穩定工業增長,取得新的進展。今年前三季度,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鋰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動下,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21.6億元,增長26.3%。

在“百日攻堅”和“會戰黃金季”專項行動中,開發區主動聚焦專案建設中的困難問題,加大跟蹤協調力度,著力推進了一批重點專案建設儘快投產達產。截至9月底,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3.2億元,增長18.5%,其中已實施的279個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工業投資301.9億元,增長18.9% 。其中,4萬噸動力電池用電解銅箔專案已完成廠房主體結構建設,部分生產設備已經進場安裝,一期年產1萬噸動力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工程預計今年11月份進行試生產;12G瓦時鋰電池項目正處於基礎及廠房建設階段,預計2018年6月試生產;中利光纖預製棒專案二期已正式投入生產,三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前三季度,開發區新能源行業完成產值101.3億元,同比增長23.5%;新材料行業完成產值251.7億元,同比增長17.6%;生物醫藥行業完成產值84.3億元,同比增長31.8% ;鋰電池產量為662兆瓦時,同比增長32.7%;鋰電正極材料產量達到9490噸,同比增長46.6%。開發區還組織各園區赴上海、北京、江蘇、廣東、臺灣等地招商引資,引進了10G瓦時新能源電池、鋰電池回收利用、N型單晶矽、高性能鋁合金粉末彩塗板、中藥全產業鏈項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產業鏈延伸的項目,進一步推動園區產業升級。

據瞭解,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轉型從2012年開始就在不斷加大行動。當年在全球經濟增長回落等宏觀經濟環境日益趨緊的大背景下,開發區主導產業受到較大衝擊,企業效益下滑。按照省上確定的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要求,開發區全面實施工業“雙百”項目、重大工業技術進步專案和“123”科技支撐專案,涉及鋁及鋁深加工、PVC複合材料、光伏電池及元件、電子鋁箔、電解銅箔、鋰電池正極材料、冬蟲夏草菌粉、中藏藥等一批投資強度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緊、輻射帶動強的項目。

接下來的兩年間,隨著光伏逆變器、多晶矽、光纖預製棒、藍寶石晶體、機織藏毯、紡紗針織、枸杞深加工、高端鋁合金等一大批產業鏈延伸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開發區產業結構與發展品質有了新的變化。2014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進出口額達到9.7億美元,占全省總額的50%以上。

在壓力有增無減的2015年,開發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隨著亞洲矽業多晶矽技改擴能、中利科技光纖預製棒、西部礦業10萬噸電鋅、陽光電能光伏逆變器等35個工業專案的建成投產,園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同時,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園區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平臺建設。在科技創新力量的強力推動下,電子級多晶矽、光纖預製棒、鋰電正極材料、箱式逆變器、藏藥炮製等技術達到國內或世界領先水準。

去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園區有色金屬、化工等重點行業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部分企業減產停產,新建專案建設進度放緩,產能釋放不足。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大環境下,開發區卻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在關停淘汰大批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的同時,引進諾德股份4萬噸動力電池用電解銅箔、比亞迪12G瓦時鋰電池等鋰電產業龍頭企業,強力推進魯豐鑫恒三期、中利光纖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擴能項目。

全省高技術產業增長37.7%,裝備工業增長28.6%,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準31.6、22.5個百分點;新材料、新能源、鹽湖化工、生物產業同比分別增長21.9%、6.8%、6.9%、27.8%;資訊消費投入60.36億元,資訊消費207億元,電子資訊製造和軟體產業收入43.2億元;6戶企業被列為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9戶企業被確定為全省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優秀企業。

經過11年發展,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全球並列第七、全國並列第三的多晶矽領先生產企業,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水準、多晶矽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

陽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利用科技技術解決生產瓶頸,今年研發投入比例超過主營業務的4%以上。今年陸續展開全自動長晶系統開發與應用、N型高效晶體矽研發及產業化、快速長晶技術項目研發等課題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以婦科中成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青海瑞成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逐步成為國內醫藥業務鏈條較完整、醫療健康資源較豐富、整合能力較強的醫療健康產業企業之一。

通過創新驅動,我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儘快啟動千噸級離心萃取提鋰生產線,著力突破低階煤綜合利用、電解鋁脫氟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並轉化一批創新成果,年內培育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1億元資金下達“氣字頭”企業,開展“收好官、開好局”競賽,強化要素保障保增穩產

進入第四季度,為有效應對全省工業企業冬季停產減產、生產要素供需趨緊等不利因素,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動擔當狠抓落實,嚴格執行“710”工作制度,積極組織開展“收好官、開好局”競賽活動。

儘快下達1億元“氣字頭”企業保增穩產資金。進一步完善直接交易電價聯動機制,全力保障鉀肥、鋼材、化肥、原鹽等大宗工業產品運輸。

堅持領導幹部深入一線抓運行調度。儘快設立5000萬元停產企業幫扶資金,對產品有市場、發展有潛力的停產半停產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對安全、環保整改落實有力、復工複產及時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重點對工業穩增長拉動作用大的專案給予貼息獎勵等支持,確保四季度全面或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目標任務。

此外,圍繞“今年工作怎麼看,明年工作怎麼幹”,認真回顧總結今年工作,積極對接國家和省經濟工作部署,及早對明年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工作措施作出安排,全面摸排明年工業經濟增長點,為明年工業經濟開好頭、起好步打下基礎。

視點短評

看企業轉型之“變”

從省統計局發佈的我省前三季度經濟資料中不難看出,我省工業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順應時勢,求新求變,就是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新要求時,轉“危”為“機”,主動改革,乘勢而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青海來說,在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面對的是市場發育程度較低、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產業結構偏短、偏粗、偏重等一系列難題。但是,這不是我們逃避的藉口,更不是我們固步自封的理由,青海更應該著眼長遠,用戰略的眼光來謀劃,注重頂層設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積極轉型,主動升級。

過往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至今,青海在新能源領域已經創造了多個“第一”,新材料行業從無到有,並通過產業鏈上下協同發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我省在全國乃至全球首次實現連續168小時清潔能源供電,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這次的成功實踐來源於我省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來源於我省多年持之以恆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來源於我省注重頂層設計,從規劃、建設、運維、科研多方面發力,搭建清潔能源大資料平臺、開展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研究課題。這種種的努力讓業界大佬對青海刮目相看,並認為青海的新能源產業大有可為。

同樣,與傳統產業相比,在新材料產業上,青海與其他地區處於同一起跑線,恰是“彎道超車”的天賜良機。今年,青海醞釀多年的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開工建設。這個項目歷經多年研究,反復優化設計,是我省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能源化工和新材料產業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青海發展迴圈經濟,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又一標誌性工程。青海能夠自產烯烴,將為青海發展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業打下基礎。

值得深思的是,青海的電解鋁產能幾乎占全國的五分之一,但是,作為發展光電產業的重要原料,高純氧化鋁卻需要外購。青海能否通過科研攻關,實現產業升級,實現青海自產氧化鋁呢?

新時代,新課題。作為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變,這就要求我們用學習來緊跟時代,適應時代,用觀念的轉變引導行動的轉變。作為企業來說,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力爭上游,更需唯新求變。要知道,變是永恆的不變,我們在變中尋求生機和可能。

一線快遞

西寧開發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今年以來,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準、穩定工業增長,取得新的進展。今年前三季度,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鋰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動下,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21.6億元,增長26.3%。

在“百日攻堅”和“會戰黃金季”專項行動中,開發區主動聚焦專案建設中的困難問題,加大跟蹤協調力度,著力推進了一批重點專案建設儘快投產達產。截至9月底,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3.2億元,增長18.5%,其中已實施的279個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工業投資301.9億元,增長18.9% 。其中,4萬噸動力電池用電解銅箔專案已完成廠房主體結構建設,部分生產設備已經進場安裝,一期年產1萬噸動力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工程預計今年11月份進行試生產;12G瓦時鋰電池項目正處於基礎及廠房建設階段,預計2018年6月試生產;中利光纖預製棒專案二期已正式投入生產,三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前三季度,開發區新能源行業完成產值101.3億元,同比增長23.5%;新材料行業完成產值251.7億元,同比增長17.6%;生物醫藥行業完成產值84.3億元,同比增長31.8% ;鋰電池產量為662兆瓦時,同比增長32.7%;鋰電正極材料產量達到9490噸,同比增長46.6%。開發區還組織各園區赴上海、北京、江蘇、廣東、臺灣等地招商引資,引進了10G瓦時新能源電池、鋰電池回收利用、N型單晶矽、高性能鋁合金粉末彩塗板、中藥全產業鏈項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產業鏈延伸的項目,進一步推動園區產業升級。

據瞭解,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轉型從2012年開始就在不斷加大行動。當年在全球經濟增長回落等宏觀經濟環境日益趨緊的大背景下,開發區主導產業受到較大衝擊,企業效益下滑。按照省上確定的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要求,開發區全面實施工業“雙百”項目、重大工業技術進步專案和“123”科技支撐專案,涉及鋁及鋁深加工、PVC複合材料、光伏電池及元件、電子鋁箔、電解銅箔、鋰電池正極材料、冬蟲夏草菌粉、中藏藥等一批投資強度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緊、輻射帶動強的項目。

接下來的兩年間,隨著光伏逆變器、多晶矽、光纖預製棒、藍寶石晶體、機織藏毯、紡紗針織、枸杞深加工、高端鋁合金等一大批產業鏈延伸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開發區產業結構與發展品質有了新的變化。2014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進出口額達到9.7億美元,占全省總額的50%以上。

在壓力有增無減的2015年,開發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隨著亞洲矽業多晶矽技改擴能、中利科技光纖預製棒、西部礦業10萬噸電鋅、陽光電能光伏逆變器等35個工業專案的建成投產,園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同時,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園區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平臺建設。在科技創新力量的強力推動下,電子級多晶矽、光纖預製棒、鋰電正極材料、箱式逆變器、藏藥炮製等技術達到國內或世界領先水準。

去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園區有色金屬、化工等重點行業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部分企業減產停產,新建專案建設進度放緩,產能釋放不足。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大環境下,開發區卻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在關停淘汰大批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的同時,引進諾德股份4萬噸動力電池用電解銅箔、比亞迪12G瓦時鋰電池等鋰電產業龍頭企業,強力推進魯豐鑫恒三期、中利光纖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擴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