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雪丨天漸寒,雪漸盛,又是一年將盡時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小雪”。這個浪漫的名字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氣,意味著寒冬降臨,在這數九隆冬開始的時刻,我們該如何做好養生?根據“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的理論,

日常保健有哪些原則呢?小雪節氣有哪些傳統療法可緩解人體疾病?

原則一:起居“養藏”陽氣

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因此小雪節氣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為第二年春天做準備。

1、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

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2、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建議外出時,體質弱的人最好穿高領而且護腰的服裝。

3、注意腳部的保暖,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以促進血液迴圈。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做好禦寒保暖,

防止感冒的發生。

4、天冷也要注意通風。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所以要經常開窗換氣。

原則二:合理飲食

小雪節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具體地說,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

然而在這個進補的季節,過量吃油膩食物,往往又會產生內熱,

出現痤瘡、煩躁和便秘等症狀,這就具備患流感的內部環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內熱,稍不注意外感風寒即可患上流感。所以飲食要合理,注意葷素搭配。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蘿蔔、香蕉、蘋果和梨等。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氣乾燥導致的口幹、咽幹,又能潤肺止咳;還可以煮蘿蔔水飲用(最好是白蘿蔔),可以理氣健脾、清熱利尿,也可以促進消化防流感。

原則三:調節情緒

小雪節氣的前後,由於夜間時間越來越長,白天時間越來越短,陽氣潛藏,陰氣漸盛,氣溫降低,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再加上樹葉凋零,寒風瑟瑟,人們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響,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會導致抑鬱症狀的發生。此時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注意精神的調養。保持樂觀,節喜制怒,多聽聽音樂,讓美妙的旋律為生活增添樂趣,

同時,要多參加娛樂活動,多曬太陽,以激起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

原則四:適度運動防感冒

小雪節氣前後是季節性☆禁☆感冒的高發期。加強運動鍛煉可有增強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此外,小雪節氣通過體育運動,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明顯增加,從而保證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應,使人精力充沛。運動還能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抑鬱等狀態。

小雪時節,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煉,最好選擇在中午較暖和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涼,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所以在運動鍛煉過程中,不宜出汗過多。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學說”,腎主骨生髓,而寒易傷腎,故冬季易出現骨關節疾病,運動同時應注意對骨關節的保護。

小雪時節,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煉,最好選擇在中午較暖和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涼,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所以在運動鍛煉過程中,不宜出汗過多。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學說”,腎主骨生髓,而寒易傷腎,故冬季易出現骨關節疾病,運動同時應注意對骨關節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