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學習不專注?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工具!

前幾天,去一個朋友家裡玩,他六歲大的孩子非常調皮,在房間里弄的叮噹亂響,朋友多次和孩子講道理無用後,就丟給孩子一本迷宮的書,就是下面這種。

孩子得到這本迷宮書了,立刻就自己安安靜靜在房間裡“找路”。我還笑稱這迷宮簡直就是“熊孩子”的剋星。

後來才發現,孩子對於迷宮充滿了探索性,不僅可以讓孩子專注的去學習並解決問題,而且對孩子的大腦訓練很有幫助。

為什麼玩迷宮?

孩子對各種事物有著天生的探索能力,

而色彩斑斕,尋找出路的迷宮對於孩子來說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

尤其是對於3歲及3歲以上的孩子,此時孩子已經具備了分析、辨別能力,善於發現新事物,且能注意到事物的微妙變化,並能對事物的不同反應作出很好的判斷。這時,給孩子一副探索出路的迷宮,不僅可以放鬆家長,更是對孩子成長有很多好處。

1鍛煉視覺整合能力

總體看起來,迷宮圖的道路是淩亂且寬窄不一的,

孩子在繪製道路時一定會格外細心。對於孩子來說,這就需要視覺整合能力,多畫幾次後,你可以發現孩子的手眼協調越來越好。

2鍛煉策略制定能力

玩迷宮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多種技能,制定策略能力就是其中一個。玩迷宮遊戲,首先,孩子需要對整個迷宮有一個大體的分析,通過對障礙物的判別,找出幾條通過可能性最高的道路,然後對每條路不斷嘗試。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反複試錯,修訂方法,才能找到正確的出路。

3學會接受挑戰

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想讓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是很困難的。而迷宮變化多樣,種類繁多,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劃分不同的難度,孩子不斷的接受挑戰,從而激發鬥志。

4迷宮教育理論

一位小學霸的媽媽就根據迷宮創造出了一個教育孩子的迷宮理論,理論如下:

走一個迷宮,到達終點最快的捷徑是什麼?秘訣就是不要從起點出發,

而是先找到終點,然後從終點開始倒退著走,這樣順藤摸瓜,避免走很多歧路。其實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中,就是“走迷宮法則”。從小立志,給她設一個目標,告訴她終點在哪兒,她就有了方向,知道為實現這個目標她該如何去努力。在途中會遇到一些迷茫,一些挫折,甚至誘惑,她都能很好的把握住方向,按正確主路不斷前進。
而沒有目標,走一步算一步是很不靠譜的一種方式。

做迷宮比玩迷宮更重要

單純的比起玩迷宮,製作一個迷宮才是對孩子整體事物把控能力的考驗。在製作迷宮的過程中,孩子需要思考道路的規劃、障礙物的放置、迷宮整體的美化等等,都是孩子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細節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更加細緻而嚴謹。

這裡,就不得不展示一下,我最近在網易卡搭上發現了一個迷宮專題,專題裡面孩子們的迷宮作品,製作的非常精美!

無休無止的迷宮遊戲

迷宮

走迷宮收胡蘿蔔

這些作品,無論是從迷宮的佈局,還是從色彩上,都有著獨樹一幟的展現方式,將小朋友嚴謹而有趣的內心世界展示的淋漓盡致。相信做出這些迷宮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事物解決能力和把控能力,未來面對其他的問題處理的很好。

專題裡面孩子們的迷宮作品,製作的非常精美!

無休無止的迷宮遊戲

迷宮

走迷宮收胡蘿蔔

這些作品,無論是從迷宮的佈局,還是從色彩上,都有著獨樹一幟的展現方式,將小朋友嚴謹而有趣的內心世界展示的淋漓盡致。相信做出這些迷宮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事物解決能力和把控能力,未來面對其他的問題處理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