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視野看渝北」重慶日報丨渝北:文明城區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養

【重慶日報】渝北:文明城區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養

11月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渝北區委主要負責人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代表出席。

渝北自2008年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城區”稱號以來,通過不斷努力深化文明城市建設工作,實現“全國文明城區”四連冠。全國文明城市(區)是國內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項綜合性榮譽,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成為各個城市競相追逐的“金字招牌”。

人是文明城區建設的主體,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最重要的體現就是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的文明素養高不高。

自獲得“全國文明城區”稱號以來,渝北在提升渝北人的文明素養上下足了功夫,展現出渝北人的文明素質。

核心價值觀

引領渝北人價值素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明素養最重要的內涵。這幾年來,渝北區堅持用核心價值觀引領、培育渝北人的價值觀,

提升價值素養。今年,渝北開展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網路文明傳播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渝北文明網製作了專題網頁,在網上號召青少年特別是成年人將自己堅持學習運動健身、興趣愛好、時間管理的工作和生活記錄及照片上傳網路,分享感悟,交流心得,在青年人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這一活動中,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強了文化自信,明確了人生努力的方向。”渝北區龍溪街道青年周正華說。

目前,渝北人不斷增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渝北這座文明城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走進渝北城區和鄉村,到處都能見到以各種方式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主題詞內容。在渝北區碧津公園,有一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長廊,這既是一條供市民休閒的文化長廊,也是一條潛移默化地對市民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長廊。

在渝北,像這樣既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又是核心價值觀培育陣地的還有古路慈孝文化廣場、寶聖東路社區民樂園等60多個大大小小的主題公園。

網路文明已經成為渝北對市民進行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之一。在渝北的網路上,經常會利用各種時機發起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討論活動,讓線民在參與這些活動中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在把互聯網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中,

渝北依託新興媒體,開展網路文明傳播活動,在文明單位組建了300多個網路文明傳播志願者小組,發展了2000余名網路文明傳播志願者,並先後在網路上開展跟麒麟才子學禮儀、美麗座標、父愛重如山兮、忘不掉的鄉愁、影響我一生的好家訓、中國好工匠、一路有禮、記住年味等30多個各具特色的核心價值觀培育活動。

600余家文明單位

展示渝北人文明素養

渝北統景鎮是全國文明鎮,這裡處處都展現出人的文明素養。

走進統景鎮民權村,你會被這裡的文明細節所吸引。整個村莊見不到污水橫流、垃圾亂丟的現象,村民之間和諧相處。這個村是市級文明村。

到目前為止,統景鎮的23個村(社區)除民權村成功創建市級文明村外,還成功創建區級文明村(社區)20個、其他區級文明單位10餘個。這個資料說明統景鎮幾乎所有的村和社區都成為文明村和文明社區。

統景鎮的這些文明單位是由統景人的文明素養支撐起來的,同時這些文明單位也成為展示統景人文明素養的平臺。

在統景的村民和社區居民中,爭當道德模範、文明家庭等是最大的榮耀。目前,全鎮已先後湧現出2名市級道德模範、2名區級道德模範、1名感動重慶月度人物。“星級文明戶”、“好婆媳、好鄰居、好少年、好家庭”等更是“星羅棋佈”,全鎮已先後有20餘戶家庭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100余名村民和居民被評選為好婆媳、好鄰居、好少年和好家庭。

目前,渝北區內的各級文明單位已超過600家。全區實現了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參與創建率達到“四個100%”,並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單位5個、全國文明村鎮3個、全國文明家庭1個。

“這600多個文明單位已成為展示渝北人文明素養最集中的平臺。”渝北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道德模範

展現渝北人文明之美

龍溪街道志願者葛列軍是長江上一名普通的航道工,26年來堅守在保障航道暢通崗位上。

長江上風急浪險,每有險情發生,他總是衝鋒在前,把救人當成一種樸素使命。這些年來,他和同事們搏浪搭救起100餘條生命。在全國第六屆道德模範評選中,他獲得了提名獎。

鄢光菊是一位獨臂殘疾人,她卻在文明城區的建設中發揮出了模範引領作用。她不僅用一隻獨臂撐起了一個不幸的家,而且還用一隻獨臂做好了社會公益事業,用一隻獨臂展現出了文明的力量。她因此獲得“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提名獎”和“孝老愛親重慶好人”,她的家庭也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在渝北,有8年風雨無阻堅持參加文明勸導志願服務的費敏秀,有10年不間斷收集廢舊電池的“環保衛士”符愛農,有用愛帶出一支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隊伍的“好爸爸”江禮君……文明市民、巾幗示範崗、青年文明號、星級文明戶等,無數個這樣的文明典範在渝北這座全國文明城區展現出文明素養之美,引領著更多的人成為文明城區的建設者。

在渝北,已培育出一個龐大的文明典範群體。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區已推薦評選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名,市級道德模範10名,區級道德模範45人、提名獎37人,中國好人5名、重慶好人47名、區級“身邊好人”200多名,全國各類“最美人物”23名、市級各類“最美人物”75名、區級各類“最美人物”436名;推薦出“最美巴渝·感動重慶”月度人物11名、感動重慶年度人物1名。

“這些散佈在全區各個地區、各個行列的文明典範,不僅成為全區群眾學習的模範,也引領激勵著更多的人爭當文明典範,累積著全國文明城區裡的文明素養。”渝北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晨報】生動活潑接地氣 “三句半”形式受歡迎

11月15日上午,在渝北區龍山街道銀樺路社區的廣場上,渝北區戲曲曲藝協會副主席曹平,正拿著一本冊子仔細地看,偶爾還抬起頭來背。曹平是渝北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文藝小分隊的演員之一,她的“宣講筆記”,就是手上拿的“劇本”。

雖然曹平有多年表演經驗,但把十九大精神宣講融入表演裡還是第一次,曹平格外謹慎和認真,反復地練習,本子上寫滿了各種顏色的備註。

“繼往開來這五年,神州處處展新顏”,“經濟建設大發展,人民生活大改善,全國人民奔小康”……上午10點,演出正式開始,曹平和幾個演員一起登臺,繪聲繪色地表演著。台下坐著的觀眾,是龍山街道銀樺路社區的居民、轄區企業單位員工等,聽到精彩的地方,大家不由自主地鼓掌。

這是渝北區戲曲曲藝協會推出的新編方言三句半——《擼起袖子加油幹》。

三句半是一種民間傳統曲藝表演形式。每段內容有三長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說三長句,最後一人只說簡短兩個字的半句,故稱“三句半”。因其押韻、同調、詼諧的風格,深受群眾喜愛。

“十九大報告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貫穿了始終,作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覺得非常暖心”,曹平說,從創意開始,編導用了兩天時間創作,演員用了三天時間排練。她們不僅將近五年來看到的變化編入劇本,還將報告中的“民生看點”融入其中,“這種形式生動活潑接地氣,老百姓接受起來也更容易。”

如今,曹平已經參與了6場表演,接下來還會到更多地方進行宣傳。

“這種宣講形式很新穎,喜聞樂見,希望以後能多多走進社區”,71歲的王培志是銀樺路社區的居民,有著49年黨齡,他給演員們點了個大大的贊。

渝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張娟介紹,為認真學習宣傳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渝北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區文聯等聯合組建了文藝小分隊,採取快板、相聲、評書、歌舞等通俗易懂的文藝形式,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計畫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30場宣講。

【重慶晨報】社區餃子宴 增強失獨家庭老人歸屬感

昨日上午,渝北區龍溪街道花卉西路社區多功能室熱鬧非凡。借感恩節到來之際,社區計生、計生協聯合重慶師範大學社工在社區組織了“感恩從心 攜手同行”暨“無獨有偶”失獨家庭社會工作綜合服務專案啟動儀式的主題活動。

據悉,此次活動的主要對象為龍溪街道失獨家庭,16位老人受邀來到活動現場。活動期間,大家進進出出,忙個不停,拉橫幅,包餃子,大家把會議桌拼成臨時餐桌,在社區多功能活動室內擺開了社區大家庭團圓餃子宴。

品餃子,拉家常,看表演……活動融洽了鄰里關係,增強了老人們的歸屬感。餃子宴結束後,青年學生們還給老人們發放了貼心的香囊禮物,準備了感恩卡片,大家互寫感恩語,送給想感謝的人。

【重慶晨報】龍山街道舉辦全民文藝普及培訓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渝北區龍山街道於近日在二樓多功能廳開展了“全民文藝普及”聲樂培訓。據悉,此次培訓由段誠義老師授課,吸引了轄區近200名學員前來參加。

據瞭解,學員中,不僅有各社區合唱團成員,還有慕名前來的聲樂愛好者;既有70歲上下的愛樂人,也有30歲左右的音樂追隨者。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全民文藝普及’這一系列活動,為我們渝北在城市形象的提升,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實幹樹形象 實績惠民生 “兩學一做”特別關注】網路核查結合實地調查 助推精准社會救助

2017年11月17日,渝北區核查認定規範管理工作推進會在渝北區龍山街道召開,來自渝北區各鎮街工作人員學習了龍山街道的核查認定工作經驗。

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住房救助、臨時救助等都需要核查,核查工作也成為社會救助業務辦理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27歲的秦莉雯已經在龍山街道基層工作兩年,主要負責社會救助工作。秦莉雯告訴記者,自己每天的工作是接受群眾的諮詢和辦理各項救助申請。就低保辦理來說,首先接受居民救助申請,先將申請人資料交由龍山街道公共服務社會救助核查視窗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核查,並進行入戶調查。將網路核查與入戶調查相結合,這樣可以提高家庭收入核算的準確性。然後召開群眾評議會和街道低保小組審核會,最終將符合條件的申請報區民政局審批。

在兩年多的工作時間裡,秦莉雯遇到過各種情況。2016年,有一位60多歲的退休老人來辦理低保,但其每月的養老金為600元,高於低保標準。秦莉雯經過實地調查瞭解到,這位老人患有肝硬化等多種疾病,每天都需要大量藥物維持病情,每月的醫療開支都很大,還有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並且是一位單親媽媽,女兒在不發病的情況下可以打點零工維持生計,但也很不穩定且收入很低。“這種情況就是比較特殊的。”秦莉雯說,最後,通過多方調查並向區民政局主動彙報情況,老人最終辦理了低保。

重慶時報記者在龍山街道瞭解到,以申請低保為例,申請者需要填寫《重慶市渝北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授權書》與《重慶市渝北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申報表》並提供家庭生活成員身份證影本等身份證明資料。

街道公共服務救助核查視窗接收救助人員初審的資料,如果核查系統未通過申請人資訊,出現資料與申請人事實不符的情況,工作人員將結合實地調查逐一進行解決。

申請人從填寫《重慶市渝北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授權書》到獲得救助,一般在30個工作日內。其中,市級聯網核查工商、公積金、車輛、婚姻、戶籍5類資料,24小時內即可回饋核查結果,區級核查專案則在15個工作日內回饋。

2017年以來,龍山街道核查工作站核查130戶291人,沒有出現一例錯保錯救情況,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街道還在13個社區設置了公共服務社會救助視窗,並開通社會救助綠色通道,為行動不方便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核查工作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新華網】重慶渝北:“十九大精神進社區”

11月20日,演職人員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上表演舞蹈節目《走進新時代》。

當日,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舉辦“夢想社區 美好紫園”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通過舞蹈、合唱、快板等文藝表演及十九大相關知識問答,引導轄區黨員、居民以高度的熱情和扎實的行動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影報導

11月20日,演職人員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上演唱《我愛你中國》。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11月20日,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居民在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中參與知識問答互動。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11月20日,演職人員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上表演節目《縱情高歌十九大》。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展示渝北人文明素養

渝北統景鎮是全國文明鎮,這裡處處都展現出人的文明素養。

走進統景鎮民權村,你會被這裡的文明細節所吸引。整個村莊見不到污水橫流、垃圾亂丟的現象,村民之間和諧相處。這個村是市級文明村。

到目前為止,統景鎮的23個村(社區)除民權村成功創建市級文明村外,還成功創建區級文明村(社區)20個、其他區級文明單位10餘個。這個資料說明統景鎮幾乎所有的村和社區都成為文明村和文明社區。

統景鎮的這些文明單位是由統景人的文明素養支撐起來的,同時這些文明單位也成為展示統景人文明素養的平臺。

在統景的村民和社區居民中,爭當道德模範、文明家庭等是最大的榮耀。目前,全鎮已先後湧現出2名市級道德模範、2名區級道德模範、1名感動重慶月度人物。“星級文明戶”、“好婆媳、好鄰居、好少年、好家庭”等更是“星羅棋佈”,全鎮已先後有20餘戶家庭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100余名村民和居民被評選為好婆媳、好鄰居、好少年和好家庭。

目前,渝北區內的各級文明單位已超過600家。全區實現了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參與創建率達到“四個100%”,並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單位5個、全國文明村鎮3個、全國文明家庭1個。

“這600多個文明單位已成為展示渝北人文明素養最集中的平臺。”渝北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道德模範

展現渝北人文明之美

龍溪街道志願者葛列軍是長江上一名普通的航道工,26年來堅守在保障航道暢通崗位上。

長江上風急浪險,每有險情發生,他總是衝鋒在前,把救人當成一種樸素使命。這些年來,他和同事們搏浪搭救起100餘條生命。在全國第六屆道德模範評選中,他獲得了提名獎。

鄢光菊是一位獨臂殘疾人,她卻在文明城區的建設中發揮出了模範引領作用。她不僅用一隻獨臂撐起了一個不幸的家,而且還用一隻獨臂做好了社會公益事業,用一隻獨臂展現出了文明的力量。她因此獲得“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提名獎”和“孝老愛親重慶好人”,她的家庭也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在渝北,有8年風雨無阻堅持參加文明勸導志願服務的費敏秀,有10年不間斷收集廢舊電池的“環保衛士”符愛農,有用愛帶出一支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隊伍的“好爸爸”江禮君……文明市民、巾幗示範崗、青年文明號、星級文明戶等,無數個這樣的文明典範在渝北這座全國文明城區展現出文明素養之美,引領著更多的人成為文明城區的建設者。

在渝北,已培育出一個龐大的文明典範群體。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區已推薦評選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名,市級道德模範10名,區級道德模範45人、提名獎37人,中國好人5名、重慶好人47名、區級“身邊好人”200多名,全國各類“最美人物”23名、市級各類“最美人物”75名、區級各類“最美人物”436名;推薦出“最美巴渝·感動重慶”月度人物11名、感動重慶年度人物1名。

“這些散佈在全區各個地區、各個行列的文明典範,不僅成為全區群眾學習的模範,也引領激勵著更多的人爭當文明典範,累積著全國文明城區裡的文明素養。”渝北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晨報】生動活潑接地氣 “三句半”形式受歡迎

11月15日上午,在渝北區龍山街道銀樺路社區的廣場上,渝北區戲曲曲藝協會副主席曹平,正拿著一本冊子仔細地看,偶爾還抬起頭來背。曹平是渝北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文藝小分隊的演員之一,她的“宣講筆記”,就是手上拿的“劇本”。

雖然曹平有多年表演經驗,但把十九大精神宣講融入表演裡還是第一次,曹平格外謹慎和認真,反復地練習,本子上寫滿了各種顏色的備註。

“繼往開來這五年,神州處處展新顏”,“經濟建設大發展,人民生活大改善,全國人民奔小康”……上午10點,演出正式開始,曹平和幾個演員一起登臺,繪聲繪色地表演著。台下坐著的觀眾,是龍山街道銀樺路社區的居民、轄區企業單位員工等,聽到精彩的地方,大家不由自主地鼓掌。

這是渝北區戲曲曲藝協會推出的新編方言三句半——《擼起袖子加油幹》。

三句半是一種民間傳統曲藝表演形式。每段內容有三長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說三長句,最後一人只說簡短兩個字的半句,故稱“三句半”。因其押韻、同調、詼諧的風格,深受群眾喜愛。

“十九大報告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貫穿了始終,作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覺得非常暖心”,曹平說,從創意開始,編導用了兩天時間創作,演員用了三天時間排練。她們不僅將近五年來看到的變化編入劇本,還將報告中的“民生看點”融入其中,“這種形式生動活潑接地氣,老百姓接受起來也更容易。”

如今,曹平已經參與了6場表演,接下來還會到更多地方進行宣傳。

“這種宣講形式很新穎,喜聞樂見,希望以後能多多走進社區”,71歲的王培志是銀樺路社區的居民,有著49年黨齡,他給演員們點了個大大的贊。

渝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張娟介紹,為認真學習宣傳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渝北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區文聯等聯合組建了文藝小分隊,採取快板、相聲、評書、歌舞等通俗易懂的文藝形式,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計畫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30場宣講。

【重慶晨報】社區餃子宴 增強失獨家庭老人歸屬感

昨日上午,渝北區龍溪街道花卉西路社區多功能室熱鬧非凡。借感恩節到來之際,社區計生、計生協聯合重慶師範大學社工在社區組織了“感恩從心 攜手同行”暨“無獨有偶”失獨家庭社會工作綜合服務專案啟動儀式的主題活動。

據悉,此次活動的主要對象為龍溪街道失獨家庭,16位老人受邀來到活動現場。活動期間,大家進進出出,忙個不停,拉橫幅,包餃子,大家把會議桌拼成臨時餐桌,在社區多功能活動室內擺開了社區大家庭團圓餃子宴。

品餃子,拉家常,看表演……活動融洽了鄰里關係,增強了老人們的歸屬感。餃子宴結束後,青年學生們還給老人們發放了貼心的香囊禮物,準備了感恩卡片,大家互寫感恩語,送給想感謝的人。

【重慶晨報】龍山街道舉辦全民文藝普及培訓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渝北區龍山街道於近日在二樓多功能廳開展了“全民文藝普及”聲樂培訓。據悉,此次培訓由段誠義老師授課,吸引了轄區近200名學員前來參加。

據瞭解,學員中,不僅有各社區合唱團成員,還有慕名前來的聲樂愛好者;既有70歲上下的愛樂人,也有30歲左右的音樂追隨者。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全民文藝普及’這一系列活動,為我們渝北在城市形象的提升,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實幹樹形象 實績惠民生 “兩學一做”特別關注】網路核查結合實地調查 助推精准社會救助

2017年11月17日,渝北區核查認定規範管理工作推進會在渝北區龍山街道召開,來自渝北區各鎮街工作人員學習了龍山街道的核查認定工作經驗。

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住房救助、臨時救助等都需要核查,核查工作也成為社會救助業務辦理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27歲的秦莉雯已經在龍山街道基層工作兩年,主要負責社會救助工作。秦莉雯告訴記者,自己每天的工作是接受群眾的諮詢和辦理各項救助申請。就低保辦理來說,首先接受居民救助申請,先將申請人資料交由龍山街道公共服務社會救助核查視窗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核查,並進行入戶調查。將網路核查與入戶調查相結合,這樣可以提高家庭收入核算的準確性。然後召開群眾評議會和街道低保小組審核會,最終將符合條件的申請報區民政局審批。

在兩年多的工作時間裡,秦莉雯遇到過各種情況。2016年,有一位60多歲的退休老人來辦理低保,但其每月的養老金為600元,高於低保標準。秦莉雯經過實地調查瞭解到,這位老人患有肝硬化等多種疾病,每天都需要大量藥物維持病情,每月的醫療開支都很大,還有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並且是一位單親媽媽,女兒在不發病的情況下可以打點零工維持生計,但也很不穩定且收入很低。“這種情況就是比較特殊的。”秦莉雯說,最後,通過多方調查並向區民政局主動彙報情況,老人最終辦理了低保。

重慶時報記者在龍山街道瞭解到,以申請低保為例,申請者需要填寫《重慶市渝北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授權書》與《重慶市渝北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申報表》並提供家庭生活成員身份證影本等身份證明資料。

街道公共服務救助核查視窗接收救助人員初審的資料,如果核查系統未通過申請人資訊,出現資料與申請人事實不符的情況,工作人員將結合實地調查逐一進行解決。

申請人從填寫《重慶市渝北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授權書》到獲得救助,一般在30個工作日內。其中,市級聯網核查工商、公積金、車輛、婚姻、戶籍5類資料,24小時內即可回饋核查結果,區級核查專案則在15個工作日內回饋。

2017年以來,龍山街道核查工作站核查130戶291人,沒有出現一例錯保錯救情況,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街道還在13個社區設置了公共服務社會救助視窗,並開通社會救助綠色通道,為行動不方便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核查工作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新華網】重慶渝北:“十九大精神進社區”

11月20日,演職人員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上表演舞蹈節目《走進新時代》。

當日,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舉辦“夢想社區 美好紫園”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通過舞蹈、合唱、快板等文藝表演及十九大相關知識問答,引導轄區黨員、居民以高度的熱情和扎實的行動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影報導

11月20日,演職人員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上演唱《我愛你中國》。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11月20日,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居民在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中參與知識問答互動。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11月20日,演職人員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上表演節目《縱情高歌十九大》。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