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軍人,靠什麼贏得全社會尊崇

△ 朱日和閱兵之三-王傳順 攝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

生動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軍人的關懷、對軍人履行職能使命的肯定與期待,一經提出就讓廣大官兵倍感溫暖,倍受鼓舞。

實現“全社會尊崇”要靠全社會努力,但最根本的還在於軍人自身。肩負著使命重托,新時代革命軍人應該怎樣壯大實力、增強素質,在新征程上延續先輩榮光,贏得全社會尊崇?

立好樣子方能受尊崇

△ 你為我站崗 我為你撐傘-蔣波 攝

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樣子,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風采。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血脈賡續、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信賴,是因為每一代軍人都用自己的樣子感染人民群眾,贏得不同時代的社會尊崇。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樣子就是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這四個方面既描摹出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標準像”,也指明了軍人贏得社會尊崇的方法路徑。

立好樣子,就要培塑靈魂“補鈣”。靈魂是統領,是根本,信念歷久而彌堅、覺悟純粹而高尚,方能挺起革命軍人的精神脊樑。革命軍人為靈魂“補鈣”,最根本的是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用黨的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紮牢信仰信念的根基。要自覺樹牢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到黨有號召我有行動,時刻聽黨話、跟黨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昂為投身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而奮鬥的革命豪情,真正以如磐信仰、赤誠信念鑄就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精神豐碑。

立好樣子,就要砥礪本事“升級”。能打勝仗是軍人價值實現的最終目的,

勝利是對軍人的最高褒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革命軍人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鑽研打仗上,盡到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責任和義務,才能以過硬底氣接受黨和人民檢驗。新時代,新使命,要求每名軍人必須立足自身崗位和專業,砥礪本事,實現“升級”目標。做到本事過硬,就得不斷超越自我。做好這一點,就得有幹一行愛一行、幹什麼鑽什麼的勁頭,絕不一般化地幹工作、不幹一般化的工作,
不斷以過硬的能力儲備,練就敢打必勝、一劍封喉的真本事,換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稱道。

立好樣子,就要常給血性“淬火”。自古軍旅多艱險,從來為武少安閒。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不管是今日練兵備戰,還是明天投身戰場,都要拿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血性膽氣、高揚甘灑熱血為勝利的鬥志豪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敢地去戰勝一個個頑敵、闖過一道道難關,實現對勝利的追求。革命軍人的血性,不唯戰場上閃耀,也可以在是與非、正與邪、美與醜的較量中閃光。當黨和國家的尊嚴遭到侵犯、人民的利益遇到侵害、社會正義受到踐踏,有血性的革命軍人必定會挺身而出,堅決鬥爭。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人民信任和社會尊崇。

立好樣子,就要重視品德“提純”。品德是立身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幹事創業的重要基礎,更是保持本色、立好樣子的根本保證。新時代革命軍人理應在自覺維護和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上走在全社會前列。通過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向上向善的追求,堅守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的道德高地。要見賢思齊,多向強軍實踐中湧現出的英雄模範學習,多向身邊先進典型學習,不斷完善自身,在品德操守上加強正能量輻射,贏得人民群眾發自肺腑的點贊。

(姜京連)

厚積贏得尊崇的底氣

△ 駐港部隊開放日-鎖柯柯 攝

一個人立身處世,若想人前受尊崇,還得人後以自強。先哲老子曾經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對於新時代革命軍人來說,要贏得全社會尊崇,同樣必須做到讓人尊之有基、崇之有據,通過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厚積贏得尊崇的底氣。

這種底氣,源自德的培塑。人育成材、德育成仁,有德之師必有正氣、必受敬重。從提出軍隊“為人民服務”開始,人民軍隊成長壯大之路同時也是踐行宗旨、育德樹形之路。聽党指揮是德之本,犧牲奉獻是德之要,服務人民是德之行。現階段當務之急,就是要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著力於“兵之初”,緊隨於“兵之行”,大力營造重德尚德的育人環境。如此久久立之,正德則尊崇自來。

這種底氣,源自操守的強化。任何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操守準則,軍人恪守職業操守準則,幹好本職工作,才有受尊崇的資本。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有序推進,軍官職業化離我們越來越近。職業化對軍人職業操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強化軍人職業操守,就是要強化能打仗的本領和打勝仗的素質,在和平環境下,通過執行搶險救災、維穩執勤、維和護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來展軍力、顯軍威;就是要發揚工匠精神,做到業務通、技術精、能力強、本領硬,以敬業奉獻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與讚揚。如此久久為之,盡責則尊崇自來。

這種底氣,源自形象的樹立。每次閱兵,軍人總能收穫社會各界的讚譽。從中不難看出軍人形象的重要性。軍人形象連著國家民族,反映國威軍威,這種形象樹得好,尊崇的聲音自然會多起來。當前,需要著力提升軍人形象的社會認可度,讓軍人的威武文明形象既出現在電視裡、新聞上,更體現在每一名軍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真正做到言行有軍樣、舉止有軍威。如此久久塑之,形立則尊崇自來。

這種底氣,源自治軍的嚴格。令嚴方可肅軍威,命重始足整綱紀。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孫武練兵,軍令如山,違令者,即使王妃亦可殺;嶽飛治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贏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威名。我黨我軍老一輩將領治軍帶兵,無不是身為先、嚴為範。治軍嚴,方能令從而威生。習主席多次強調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真正把管理正規化、制度常態化、紀律嚴格化落實到日常工作生活的點滴,做到令出則必行,紀立則必遵。如此久久行之,治嚴則尊崇自來。

總之,要“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對軍人自身而言,就得做到正德、盡責、形立、治嚴,以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形象贏得人民群眾稱讚,讓人民群眾的尊崇源自真情、發自內心。

(許慶明)

拿出贏得尊崇的擔當

△ 刀鋒-邊樹軍 攝

“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軍人職業這一新的定位,在軍內軍外引起關注,在網上網下引發熱議。然而靜思之,要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有良好外因固然重要,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要靠全體官兵人人拿出應有的擔當、以過硬的表現來贏得認可、贏得尊崇。

在砥礪忠誠上有擔當。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忠誠是做人做事第一位的素質。新時代革命軍人贏得全社會尊崇,首先就要不忘初心,把忠誠刻進骨子裡,融入血脈中,做到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方志敏在《清貧》中講:“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砥礪忠誠,就要守住潔白樸素,抵禦各種誘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用“賁於外”的過硬表現,證明“盛於內”的丹心向黨,鍛造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忠誠品質,不負“人民子弟兵”稱號。

在練兵備戰上有擔當。習主席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人民軍隊的神聖使命,也是軍人贏得尊崇的最起碼條件。正像一位外交官所言,軍人在戰場拿不到的東西,不要指望能用嘴巴拿回來。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不能打勝仗,軍隊就失去了存在價值,受全社會尊崇也無從談起。所以,拿到戰場上想要的東西、擔負起與之相匹配的職責使命,就是要圍繞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突出“能打勝仗”這一強軍之要,牢牢把握“勝任勝戰”的能力指向,練就“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的本領,鍛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在正風塑形上有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作為軍隊統帥,高度關注傳統、關心軍隊、關愛官兵,號召大力弘揚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提振了民族的崇軍尚武精神,為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要想真正贏得全社會尊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提升包括嚴明軍紀、作風形象在內的“軟實力”。鍛造過硬作風、培塑良好形象,對於人民軍隊而言,就是要踐行黨和軍隊的根本宗旨,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血肉聯繫,在人民群眾需要之時挺身而出,築起“新的長城”;對於革命軍人而言,就是要人人樹形象,處處見行動,平常時候站得出來,關鍵時刻豁得出去,用“最美逆行”體現軍人的擔當,用“不要怕,有我在”詮釋軍人的勇敢,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標注軍人的作風。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援,更需要新時代革命軍人自覺接好歷史“接力棒”,在“崗位顯忠誠、戰位礪精兵、處處樹形象”中鍛造過硬素質,用你我的出彩,贏得人民群眾的喝彩,受到社會的尊崇。

(張建明)

本文刊於2017年12月7日解放軍報

“軍人修養”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佈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注明來源

實現對勝利的追求。革命軍人的血性,不唯戰場上閃耀,也可以在是與非、正與邪、美與醜的較量中閃光。當黨和國家的尊嚴遭到侵犯、人民的利益遇到侵害、社會正義受到踐踏,有血性的革命軍人必定會挺身而出,堅決鬥爭。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人民信任和社會尊崇。

立好樣子,就要重視品德“提純”。品德是立身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幹事創業的重要基礎,更是保持本色、立好樣子的根本保證。新時代革命軍人理應在自覺維護和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上走在全社會前列。通過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向上向善的追求,堅守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的道德高地。要見賢思齊,多向強軍實踐中湧現出的英雄模範學習,多向身邊先進典型學習,不斷完善自身,在品德操守上加強正能量輻射,贏得人民群眾發自肺腑的點贊。

(姜京連)

厚積贏得尊崇的底氣

△ 駐港部隊開放日-鎖柯柯 攝

一個人立身處世,若想人前受尊崇,還得人後以自強。先哲老子曾經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對於新時代革命軍人來說,要贏得全社會尊崇,同樣必須做到讓人尊之有基、崇之有據,通過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厚積贏得尊崇的底氣。

這種底氣,源自德的培塑。人育成材、德育成仁,有德之師必有正氣、必受敬重。從提出軍隊“為人民服務”開始,人民軍隊成長壯大之路同時也是踐行宗旨、育德樹形之路。聽党指揮是德之本,犧牲奉獻是德之要,服務人民是德之行。現階段當務之急,就是要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著力於“兵之初”,緊隨於“兵之行”,大力營造重德尚德的育人環境。如此久久立之,正德則尊崇自來。

這種底氣,源自操守的強化。任何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操守準則,軍人恪守職業操守準則,幹好本職工作,才有受尊崇的資本。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有序推進,軍官職業化離我們越來越近。職業化對軍人職業操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強化軍人職業操守,就是要強化能打仗的本領和打勝仗的素質,在和平環境下,通過執行搶險救災、維穩執勤、維和護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來展軍力、顯軍威;就是要發揚工匠精神,做到業務通、技術精、能力強、本領硬,以敬業奉獻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與讚揚。如此久久為之,盡責則尊崇自來。

這種底氣,源自形象的樹立。每次閱兵,軍人總能收穫社會各界的讚譽。從中不難看出軍人形象的重要性。軍人形象連著國家民族,反映國威軍威,這種形象樹得好,尊崇的聲音自然會多起來。當前,需要著力提升軍人形象的社會認可度,讓軍人的威武文明形象既出現在電視裡、新聞上,更體現在每一名軍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真正做到言行有軍樣、舉止有軍威。如此久久塑之,形立則尊崇自來。

這種底氣,源自治軍的嚴格。令嚴方可肅軍威,命重始足整綱紀。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孫武練兵,軍令如山,違令者,即使王妃亦可殺;嶽飛治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贏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威名。我黨我軍老一輩將領治軍帶兵,無不是身為先、嚴為範。治軍嚴,方能令從而威生。習主席多次強調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真正把管理正規化、制度常態化、紀律嚴格化落實到日常工作生活的點滴,做到令出則必行,紀立則必遵。如此久久行之,治嚴則尊崇自來。

總之,要“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對軍人自身而言,就得做到正德、盡責、形立、治嚴,以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形象贏得人民群眾稱讚,讓人民群眾的尊崇源自真情、發自內心。

(許慶明)

拿出贏得尊崇的擔當

△ 刀鋒-邊樹軍 攝

“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軍人職業這一新的定位,在軍內軍外引起關注,在網上網下引發熱議。然而靜思之,要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有良好外因固然重要,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要靠全體官兵人人拿出應有的擔當、以過硬的表現來贏得認可、贏得尊崇。

在砥礪忠誠上有擔當。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忠誠是做人做事第一位的素質。新時代革命軍人贏得全社會尊崇,首先就要不忘初心,把忠誠刻進骨子裡,融入血脈中,做到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方志敏在《清貧》中講:“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砥礪忠誠,就要守住潔白樸素,抵禦各種誘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用“賁於外”的過硬表現,證明“盛於內”的丹心向黨,鍛造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忠誠品質,不負“人民子弟兵”稱號。

在練兵備戰上有擔當。習主席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人民軍隊的神聖使命,也是軍人贏得尊崇的最起碼條件。正像一位外交官所言,軍人在戰場拿不到的東西,不要指望能用嘴巴拿回來。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不能打勝仗,軍隊就失去了存在價值,受全社會尊崇也無從談起。所以,拿到戰場上想要的東西、擔負起與之相匹配的職責使命,就是要圍繞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突出“能打勝仗”這一強軍之要,牢牢把握“勝任勝戰”的能力指向,練就“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的本領,鍛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在正風塑形上有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作為軍隊統帥,高度關注傳統、關心軍隊、關愛官兵,號召大力弘揚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提振了民族的崇軍尚武精神,為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要想真正贏得全社會尊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提升包括嚴明軍紀、作風形象在內的“軟實力”。鍛造過硬作風、培塑良好形象,對於人民軍隊而言,就是要踐行黨和軍隊的根本宗旨,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血肉聯繫,在人民群眾需要之時挺身而出,築起“新的長城”;對於革命軍人而言,就是要人人樹形象,處處見行動,平常時候站得出來,關鍵時刻豁得出去,用“最美逆行”體現軍人的擔當,用“不要怕,有我在”詮釋軍人的勇敢,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標注軍人的作風。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援,更需要新時代革命軍人自覺接好歷史“接力棒”,在“崗位顯忠誠、戰位礪精兵、處處樹形象”中鍛造過硬素質,用你我的出彩,贏得人民群眾的喝彩,受到社會的尊崇。

(張建明)

本文刊於2017年12月7日解放軍報

“軍人修養”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佈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