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莽末年漢軍立的皇帝為何是窩囊的劉玄,而不是勞苦功高的劉縯?

劉縯,字伯生,是光武帝劉秀的親哥哥。小的時候他和弟弟劉秀愛好各異,劉縯樂山,劉秀樂水,兩個人沒少發生衝突。

在劉縯看來,劉秀就是個小弟弟,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得指望他,

所以處處關愛劉秀,處處管著劉秀。在劉秀看來,劉縯確實是個好哥哥,但他思維淺薄,做事莽撞,愛管閒事,缺乏做大事的沉著穩健。

年輕時劉秀喜歡讀書務農,劉縯喜歡行俠仗義,劉縯嘲笑劉秀像漢高祖劉邦的哥哥,讖語說劉秀會做皇帝,劉縯首先想到的是國師劉歆(當時改名為劉秀),劉秀說:“安知非僕?”劉縯大笑不止。現在看來,劉秀對劉縯的瞭解,遠遠超過劉縯對劉秀的瞭解。

王莽末年,首先在南陽起義的劉氏宗族就是劉縯。他作戰英勇,性格剛毅,說話豪爽,傾家蕩產招募天下英雄,在綠林軍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縯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個政治家的水準,他貪圖連戰連勝,沒有安撫民眾,沒有給治下人民帶來一種新的生活,

沒有給人們帶來希望。結果在小長安之戰中,王莽的前隊大夫甄阜和屬正樑丘賜擊敗了劉縯,姐姐劉元和弟弟劉仲遇害,宗族戰死數十人,軍隊損失相當慘重。劉縯只好退保棘陽。

小長安遇到挫敗後,劉秀和大哥劉 聯合了綠林軍的下江軍,全軍上下,士氣高漲。一個個摩拳擦掌,要和王莽的部隊決一死戰。王莽那邊也是雄心勃勃,要徹底剿滅漢軍。

在劉縯的帶領下,

攻佔南陽,擊敗王莽的納言將軍嚴尤,打完這場勝仗,劉縯帶兵圍住了宛城,自號柱天大將軍。取得這幾次勝利後,漢軍可以說是聲名大振。隊伍規模也越來越大,兩個多月的時間,發展到了十萬人。

發展勢頭迅猛的漢軍,準備立一個皇帝,但這個皇帝並不是已經威名遠揚的劉縯,而是之前似乎名不見經傳的劉玄。史書上將這位“更始帝”描寫得膽小猥瑣,那麼更始帝劉玄真的是一個窩囊廢嗎?他登基的背後存在著一種怎樣的博弈法則?

按說,這個人雖然劉秀輪不上,但是非劉縯莫屬——劉縯的功勞可以總結為四個最:

第一,最早發難。是劉縯最早把南陽的宗室子弟集合在一起,宣佈起兵造反,所以,對於目前這支漢軍來說,他有首義之功。

第二,最先聯合。聯合綠林軍部隊,也是劉縯做的決定,先是派人去聯合新市軍和平林軍,又親自去聯合王常的下江軍。

第三,最有名氣。就連王莽,也一直以為劉縯是這支隊伍的老大,對劉縯恨之入骨。

《後漢書》卷一四《劉縯傳》記載:

王莽素聞其名,大震懼,購伯升邑五萬戶,黃金十萬斤,位上公。使長安中官署及天下鄉亭皆畫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王莽懸賞劉縯的人頭,價碼是黃金十萬斤。劉 的人頭太值錢了,比圓明園那獸頭貴。王莽還讓各個級別的官吏,必須畫一個劉縯的像掛家裡面,早晨起來就拿弓箭射,作為一個晨練項目,全民健身運動就是拿劉縯解恨。

第四,最賣力氣。劉縯幾乎參加了每一場戰鬥,是戰鬥的指揮者和決策者,一直沒有閑著。育陽一戰打敗嚴尤後,他馬上又帶軍包圍了南陽郡的首府城市宛城。

他肯定也會想,如果這時候漢軍準備立一個皇帝,怎麼可能不是我呢?

這時候的劉縯雖然功不可沒,但是命運當中存在著很多不一定,在劉縯沒當成皇帝這件事上,就有四個不一定:

最早發難的不一定是笑到最後的;最先聯合的不一定是最會團結的;最有名氣的不一定是最能服眾的;最賣力氣的不一定是得到最多的。

其實,在劉玄被立為更始帝的背後,有一個我們經常遇到的理論——鬥雞博弈。

鬥雞博弈,顧名思義就是兩隻公雞狹路相逢,誰也不服誰,就開始掐,你咬我一口,我蹬你一腳。但是,如果是都照死掐,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這只雞眼被啄瞎,那只雞腿被掐折。那麼,這次鬥雞即使決出勝負,也沒有了意義。所以,鬥雞博弈裡存在兩個均衡點。這兩個均衡點是以數學家納什的名字命名的——納什均衡點。

均衡點的位置就是一方勝利,前進一步,一方退縮,做一些讓步。點不再是居中了,而是黃金分割。因為兩敗俱傷肯定是雙方都不願意選擇的結果,雙方都希望能在自己損失最少的情況下得到最多。

所以,最佳的結果是一方強硬小勝,而另一方則妥協小敗。這時候,雙方都會自覺遵守納什均衡,這也是鬥雞博弈的最優策略。

漢軍立皇帝的過程,就是一個鬥雞博弈的過程,並不是劉縯和劉玄之間的鬥雞博弈,而是漢軍裡面的宗室子弟力量和綠林軍力量的博弈。

我們來看看綠林軍和宗室子弟雙方的實力。漢軍裡,綠林軍有三支部隊:新市軍、平林軍和下江軍。宗室子弟有一支部隊,就是柱天都部,籠統地說,宗室子弟的勢力最多占四分之一。

宗室子弟肯定是願意讓劉縯當皇帝,新市軍和平林軍都不主張立劉縯,只有下江軍的王常願意立劉縯。看起來,這屬於二比二平,但是下江軍裡面也有分歧,除了王常之外,別的將領也不希望立劉縯。所以劉縯就處在了劣勢。

在劉縯還在宛城打仗時,綠林軍就已經商量好了立劉玄,之所以立劉玄,也是他們所做的一個妥協。劉玄也是宗室子弟,不是綠林軍的草根將領。論血統,和劉縯一樣。劉玄在綠林軍裡幹過,在宗室子弟裡是和綠林軍關係最緊密的,所以綠林軍的將領認為,我們立劉玄,大家都說得過去。

綠林眾將首先商量好了立劉玄,然後找來劉縯商議,實際上是強迫劉縯接受。

劉縯認為此事為時尚早,綠林赤眉是兩支反莽力量,如果綠林立了皇帝,赤眉也立了皇帝,那麼反莽力量內部就打起來了,再者說來,首義之人未必能夠成功,現在我們也僅僅是取得了一點勝利,還不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如果赤眉立了皇帝,比較賢德,我們就跟隨他們就是了,如果赤眉也沒有立皇帝,那我們就和他們一起打敗王莽,共立皇帝,也不晚。

劉縯的主張當然不是沒有私心,但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將軍張卬一看形勢不對,他拔出寶劍,砍在地上,說:“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大家一看沒法商量了,也只好作罷,

劉玄即位後,劉縯被任命為大司徒,加封漢信侯,對這個結果很多人不服氣。綠林軍一部進攻新野,久攻不下。新野縣令登城高呼:“得司徒劉公一信,願先下。”劉縯的軍隊趕到後,新野不戰而降,這件事讓更始眾將笑不出來。當年五月,劉縯攻下了宛城,劉秀在昆陽城下大破王莽四十二萬大軍,劉氏兄弟威名遠震。

更始君臣越來越無法淡定了,他們決定殺掉劉縯。

首先是劉玄大會群臣,然後劉玄取下劉縯的寶劍觀看,相當於已經解除了劉縯的武裝了,此時申屠建獻上玉玦,但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劉縯的舅舅樊宏非常緊張,他對劉縯說:“昔鴻門之會,範增舉玦以示項羽。今建此意,得無不善乎?”劉縯笑而不應,沒有在意。

此時李軼和更始諸將關係非常好,劉秀提醒劉縯:“此人不可覆信。”劉縯還是沒有接受。

劉縯的愛將劉稷勇冠三軍,多次陷陣潰圍,他正率領軍隊進攻魯陽,聽說劉玄即位了,非常生氣,說:“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

更始君臣聽說後,就任命劉稷為抗威將軍,劉稷不肯接受,更始派出數千人抓了劉稷。劉縯是個講義氣的人,他看到手下愛將將要被殺,非常著急,和更始發生爭執。

李軼、朱鮪勸說更始把劉縯一起殺掉,劉玄正有此意,於是劉稷、劉縯兩人當天遇害。

價碼是黃金十萬斤。劉 的人頭太值錢了,比圓明園那獸頭貴。王莽還讓各個級別的官吏,必須畫一個劉縯的像掛家裡面,早晨起來就拿弓箭射,作為一個晨練項目,全民健身運動就是拿劉縯解恨。

第四,最賣力氣。劉縯幾乎參加了每一場戰鬥,是戰鬥的指揮者和決策者,一直沒有閑著。育陽一戰打敗嚴尤後,他馬上又帶軍包圍了南陽郡的首府城市宛城。

他肯定也會想,如果這時候漢軍準備立一個皇帝,怎麼可能不是我呢?

這時候的劉縯雖然功不可沒,但是命運當中存在著很多不一定,在劉縯沒當成皇帝這件事上,就有四個不一定:

最早發難的不一定是笑到最後的;最先聯合的不一定是最會團結的;最有名氣的不一定是最能服眾的;最賣力氣的不一定是得到最多的。

其實,在劉玄被立為更始帝的背後,有一個我們經常遇到的理論——鬥雞博弈。

鬥雞博弈,顧名思義就是兩隻公雞狹路相逢,誰也不服誰,就開始掐,你咬我一口,我蹬你一腳。但是,如果是都照死掐,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這只雞眼被啄瞎,那只雞腿被掐折。那麼,這次鬥雞即使決出勝負,也沒有了意義。所以,鬥雞博弈裡存在兩個均衡點。這兩個均衡點是以數學家納什的名字命名的——納什均衡點。

均衡點的位置就是一方勝利,前進一步,一方退縮,做一些讓步。點不再是居中了,而是黃金分割。因為兩敗俱傷肯定是雙方都不願意選擇的結果,雙方都希望能在自己損失最少的情況下得到最多。

所以,最佳的結果是一方強硬小勝,而另一方則妥協小敗。這時候,雙方都會自覺遵守納什均衡,這也是鬥雞博弈的最優策略。

漢軍立皇帝的過程,就是一個鬥雞博弈的過程,並不是劉縯和劉玄之間的鬥雞博弈,而是漢軍裡面的宗室子弟力量和綠林軍力量的博弈。

我們來看看綠林軍和宗室子弟雙方的實力。漢軍裡,綠林軍有三支部隊:新市軍、平林軍和下江軍。宗室子弟有一支部隊,就是柱天都部,籠統地說,宗室子弟的勢力最多占四分之一。

宗室子弟肯定是願意讓劉縯當皇帝,新市軍和平林軍都不主張立劉縯,只有下江軍的王常願意立劉縯。看起來,這屬於二比二平,但是下江軍裡面也有分歧,除了王常之外,別的將領也不希望立劉縯。所以劉縯就處在了劣勢。

在劉縯還在宛城打仗時,綠林軍就已經商量好了立劉玄,之所以立劉玄,也是他們所做的一個妥協。劉玄也是宗室子弟,不是綠林軍的草根將領。論血統,和劉縯一樣。劉玄在綠林軍裡幹過,在宗室子弟裡是和綠林軍關係最緊密的,所以綠林軍的將領認為,我們立劉玄,大家都說得過去。

綠林眾將首先商量好了立劉玄,然後找來劉縯商議,實際上是強迫劉縯接受。

劉縯認為此事為時尚早,綠林赤眉是兩支反莽力量,如果綠林立了皇帝,赤眉也立了皇帝,那麼反莽力量內部就打起來了,再者說來,首義之人未必能夠成功,現在我們也僅僅是取得了一點勝利,還不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如果赤眉立了皇帝,比較賢德,我們就跟隨他們就是了,如果赤眉也沒有立皇帝,那我們就和他們一起打敗王莽,共立皇帝,也不晚。

劉縯的主張當然不是沒有私心,但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將軍張卬一看形勢不對,他拔出寶劍,砍在地上,說:“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大家一看沒法商量了,也只好作罷,

劉玄即位後,劉縯被任命為大司徒,加封漢信侯,對這個結果很多人不服氣。綠林軍一部進攻新野,久攻不下。新野縣令登城高呼:“得司徒劉公一信,願先下。”劉縯的軍隊趕到後,新野不戰而降,這件事讓更始眾將笑不出來。當年五月,劉縯攻下了宛城,劉秀在昆陽城下大破王莽四十二萬大軍,劉氏兄弟威名遠震。

更始君臣越來越無法淡定了,他們決定殺掉劉縯。

首先是劉玄大會群臣,然後劉玄取下劉縯的寶劍觀看,相當於已經解除了劉縯的武裝了,此時申屠建獻上玉玦,但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劉縯的舅舅樊宏非常緊張,他對劉縯說:“昔鴻門之會,範增舉玦以示項羽。今建此意,得無不善乎?”劉縯笑而不應,沒有在意。

此時李軼和更始諸將關係非常好,劉秀提醒劉縯:“此人不可覆信。”劉縯還是沒有接受。

劉縯的愛將劉稷勇冠三軍,多次陷陣潰圍,他正率領軍隊進攻魯陽,聽說劉玄即位了,非常生氣,說:“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

更始君臣聽說後,就任命劉稷為抗威將軍,劉稷不肯接受,更始派出數千人抓了劉稷。劉縯是個講義氣的人,他看到手下愛將將要被殺,非常著急,和更始發生爭執。

李軼、朱鮪勸說更始把劉縯一起殺掉,劉玄正有此意,於是劉稷、劉縯兩人當天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