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管理的本質:是讓生命影響生命

德魯克先生自稱為“社會生態學家”。他的研究目的是為了尋找到社會有效運作的途徑,

從而避免戰爭、革命以及各種動盪對生命和生活造成的影響。

作為管理者的我們,要研究的社會的發展。在互聯網環境下生活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從工業文明、農業文明之後,從2007年開始,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普及,我們進入了資訊文明時代。

在《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德魯克52周教練指南》一書的第37周“應用德魯克的社會生態學方法論”一節中,就給出了如何通過關注這樣的組織,從而發現未來社會中組織有效的運作方式,發現社會從工業文明到知識文明的升級過程中顧客需求和市場變化帶來的機遇。

作為管理者更多關注的是趨勢變化

在中國這樣的大環境,經過改革開放三四十年的迅猛的發展,

在這種環境底下成長的企業依靠的是政策紅利、人口紅利和資源紅利。在管理與創新方面絕大部分企業不必學習就可以把企業經營起來,在研究顧客需求和市場的變化不用花太多精力去學習就能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得很好。然而,未來企業發展不能再靠這“三個紅利”了,而要靠管理和創新。

在新的發展模式中,我們要更新思維模式、管理模式和合作模式。然而,還有很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供給側”改革為例,中國的大部分企業都把最好的產品銷往海外。因為,基於過去二三十年的經驗,企業認為國內的消費者只能接受所謂“物美價廉”的產品。加上流通管道成本過高,迫使中國的消費者大量從海外採購商品,

代購進而成為熱潮。

在這個時代下,在過去的供給需求的落後的市場模式似乎也是“喚醒”中國的企業拋棄以前固有的打價格戰的工業化的的思維模式,當下的時代是以客戶為導向,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的,為國內的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通過互聯網降低流通成本,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我接觸到很多創業型企業,

他們大幅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這些企業不一定很大,例如做面膜、手工麵條、無公害蔬菜等等,找准細分市場的需求都發展得不錯。而一些規大中型企業,由於依然延續過去的經營理念而步履維艱。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中國培訓網--(英盛培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