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彼得德魯克:管理的本質,在於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彼得•德魯克:管理的本質,在於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作者:榮振環

彼得•德魯克就說過,“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先講一個笑話:有兩個人在幹活,

一個人挖坑,另外一個人過來把坑填上,然後這個人再挖一個坑,另外一個人再填上。有人看後不解,就問了,“哥們,你們這是幹什麼呢?”

這兩個兄弟禮貌地說,“我們在種樹。我的任務是挖50個坑,他是填50個坑,種樹的那個人,今天請假了。”

他們幹活兒了嗎?確實幹了,有結果嗎?沒有種樹。

在每個企業都有這樣的人,把該做的事兒都做了,但別的事兒你別煩我,別人部門的指標跟我沒關係。

在《高績效教練》一書中,指出領導者的任務是兩條,一是完成任務,二是培養員工。

作者建立的GROW教練模式【目標(goal),現狀(reality),選擇(option),意願(will)】。

企業要的目標不是員工幹活,而是有意願的選擇正確的努力方式達成企業的目標。

無論如何,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激發他人的善意。

讓人經過願景感召,自我驅動。

當每個人完成自我驅動後,就有了基於使命出發的目標感和責任感。

責任感恰恰是獲得高績效的關鍵。

當我們真正接受、選擇或者對我們的想法和行為負責時,我們對它們的承諾就提升了,我們的績效也會提升。

當我們被下令要負責,被告知、被期待或是即使不接受也會被賦予責任感時,績效不會提升。

很可能就是一群人挖坑,

一群人在填坑,沒有種樹,沒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