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展望2018年——A股牛市重現

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行情中期趨勢源于業績改善,短期波折源於資金面擾動。這次回檔正是業績空窗期資金面擾動,對比前三次進二退一的回檔,這次已步入後期。

2018,由於企業盈利改善、機構資金的入場,

將有望步入牛市初期。

短期仍需等待,中期保持樂觀。春季躁動注重政策和事件驅動,佈局18年注重價值龍頭攜手成長龍頭。

春末等待夏初

過去一周市場仍處在休整期,上證綜指跌0.7%,滬深300跌0.6%,中證500漲0.5%,創業板指跌0.5%,中小板指漲0.6%。對短期走勢一直保持謹慎,

當前市場仍處在進二退一的休整期。展望2018年,市場將從春末走向夏初。

市場的中期主線是盈利增長,短期波折源於資金面擾動。

2016年1月27日上證綜指2638點時市場步入類似春天的震盪市,盈利增長推動震盪市中樞抬升。2016年1月27日至今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102BP,而上證綜指從2638點最高漲至3451點,源於全部A股淨利潤累計同比從2016Q1的-2.1%提升至2017Q3的18.3%。

但是,自10月底以來企業盈利處於空窗期,

2018年3-4月各類資料公佈才能確認盈利向上趨勢,這個階段市場較易受到資金面干擾。

在10月29日報告《短期警惕兩大擾動因素》以來,我們對短期市場一直保持謹慎,目前仍維持此判斷。我們一直把這次回檔定性為進二退一的回撤,類似於16年4-6月、16年12月-17年1月、17年4-5月,均是市場累積一定漲幅後,政策面微妙變化引致階段性回撤。

市場下跌原因:

1、資金面擾動沒消除

12月14日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

隨後央行上調7天、28天逆回購和2880億MLF利率5個BP,資金面維持偏緊的格局,目前10年期國債利率3.89%,1年期信用債(AA)利率為5.46%。

2、年底資金面偏緊

每年11-12月資金面季節性偏緊,回顧2012-16年7 天質押式回購利率走勢可見,每年11-12月利率走高,而在1-3月利率逐步回落,當前正處於資金面季節性偏緊時期。

3、明年通脹預期較高

2018年初通脹資料偏高,18年1-3月CPI當月同比分別為2.27%、2.96%、2.70%,利率大幅下降的難度較大,短期資金面偏緊的格局將持續。

4、市場調整不夠充分

對比最近三次市場回檔,這次時間空間還不太夠。16年4-6月、16年12月-17年1月、17年4-5月三次回檔,如果按指數最高點和最低點來衡量市場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回檔時間基本在1個半月左右,上證綜指跌幅在8%-10%之間,萬得全A跌幅在11%-12%之間。而這輪調整持續1個月左右,上證綜指、萬得全A最大調整幅度分別為5%、6%。從成交量和換手率等情緒指標來看,前三次回檔底部日成交低點250億股左右,

日換手率低點0.6%左右,最新為288億股、0.65%。

截止到今日,我們從整體上可以得出判斷,這輪調整還沒結束,但步入後期了。

二、2018年走向夏初

中期看,A股市場牛熊震盪的輪回,類似於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2016年1月27日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雖然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上漲,但資金進出平衡,個股漲跌基本對半,定性為強震盪週期,類似於春天。

展望2018年,市場有望從震盪市步入牛市初期,即從春末走向夏初,核心邏輯是企業盈利改善、機構資金入場。

預計2017/2018年全部A股淨利同比為17.5%/13.5%,對應ROE分別為10.3%/11%,企業盈利處於2016年中以來回升的中期趨勢中。

2016年1月底以來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已經上升,展望2018年,機構占比有望繼續提高,我們預計國內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約5080億,外資帶來約3000億增量資金,抵扣資金流出部分,預計淨流入3300億,明顯大於17年的223億,市場步入溫和的增量市。

另外,從國際對比看,我國資產化率低,經濟體由大變強,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牛市。

迎來牛市的邏輯:

1、資產證券化具有空間

我國資產證券化率僅74%,仍遠低於美國、英國、日本的184%、153%、139%。

2、中國經濟轉型已實現

中國已步入新時代,至2035年基本將實現現代化,這個階段是中國經濟由大變強的階段,參考日本1974-89年、美國1942-1968年經濟由大變強階段的歷史經驗,

這個階段資本市場有望孕育一波牛市。

2018年新牛市的三大特徵:盈利更持久、波動更平緩、企業龍頭化。

新時代的新牛市特徵與以往有所不同:

一、盈利回升源於結構,更持久

新時代盈利週期與以往不同,表現為經濟平盈利上,宏微觀分化源於產業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高、企業國際化加快。相比需求擴張,結構優化驅動的盈利改善時間更持久。在新時代消費和科技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張的消費和科技比週期業績靚麗和穩定,從而有助整體盈利改善週期更持久。

二、機構資金占比提高,市場波動更平緩

上證綜指2638以來市場演變成存量資金博弈行情,雖然資金流入流出整體平衡,但投資者結構正在悄然變化。A股最大的特徵之一是散戶占比高,但2015年底以來A股散戶投資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下降,從15/12的50%降至17/09的42%,機構占比上升的長期趨勢較明顯。

參考海外資本市場發展經驗,美國、臺灣、韓國股市中機構投資者(含外資)占比上升後,股市波動率明顯下降。我國機構投資者+外資有望成為18年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市場表現將更平穩。

三、中國自主品牌崛起,龍頭化

16年以來A股龍頭崛起的宏觀背景即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行業集中度提升。由於龍頭公司資金實力雄厚和管理經驗豐富,它們往往能較好控制成本和實現銷售,盈利能力超越市場整體水準。美、日經濟轉型期都曾出現本土品牌崛起,集中度提高的現象。新時代,中國經濟由大到強,自主品牌已經開始崛起。

此外,機構資金和外資占比提高會助推龍頭溢價,機構資金配置偏績優的龍頭股,借鑒台、韓經驗,外資進入本土市場過程中,績優龍頭公司溢價不斷上升。

春去夏來——2018年我們將迎來新一輪漂亮50的重新崛起,我們將通過更深入的研究去發現那些被低估的“千里馬”。——投資魔方

即從春末走向夏初,核心邏輯是企業盈利改善、機構資金入場。

預計2017/2018年全部A股淨利同比為17.5%/13.5%,對應ROE分別為10.3%/11%,企業盈利處於2016年中以來回升的中期趨勢中。

2016年1月底以來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已經上升,展望2018年,機構占比有望繼續提高,我們預計國內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約5080億,外資帶來約3000億增量資金,抵扣資金流出部分,預計淨流入3300億,明顯大於17年的223億,市場步入溫和的增量市。

另外,從國際對比看,我國資產化率低,經濟體由大變強,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牛市。

迎來牛市的邏輯:

1、資產證券化具有空間

我國資產證券化率僅74%,仍遠低於美國、英國、日本的184%、153%、139%。

2、中國經濟轉型已實現

中國已步入新時代,至2035年基本將實現現代化,這個階段是中國經濟由大變強的階段,參考日本1974-89年、美國1942-1968年經濟由大變強階段的歷史經驗,

這個階段資本市場有望孕育一波牛市。

2018年新牛市的三大特徵:盈利更持久、波動更平緩、企業龍頭化。

新時代的新牛市特徵與以往有所不同:

一、盈利回升源於結構,更持久

新時代盈利週期與以往不同,表現為經濟平盈利上,宏微觀分化源於產業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高、企業國際化加快。相比需求擴張,結構優化驅動的盈利改善時間更持久。在新時代消費和科技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張的消費和科技比週期業績靚麗和穩定,從而有助整體盈利改善週期更持久。

二、機構資金占比提高,市場波動更平緩

上證綜指2638以來市場演變成存量資金博弈行情,雖然資金流入流出整體平衡,但投資者結構正在悄然變化。A股最大的特徵之一是散戶占比高,但2015年底以來A股散戶投資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下降,從15/12的50%降至17/09的42%,機構占比上升的長期趨勢較明顯。

參考海外資本市場發展經驗,美國、臺灣、韓國股市中機構投資者(含外資)占比上升後,股市波動率明顯下降。我國機構投資者+外資有望成為18年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市場表現將更平穩。

三、中國自主品牌崛起,龍頭化

16年以來A股龍頭崛起的宏觀背景即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行業集中度提升。由於龍頭公司資金實力雄厚和管理經驗豐富,它們往往能較好控制成本和實現銷售,盈利能力超越市場整體水準。美、日經濟轉型期都曾出現本土品牌崛起,集中度提高的現象。新時代,中國經濟由大到強,自主品牌已經開始崛起。

此外,機構資金和外資占比提高會助推龍頭溢價,機構資金配置偏績優的龍頭股,借鑒台、韓經驗,外資進入本土市場過程中,績優龍頭公司溢價不斷上升。

春去夏來——2018年我們將迎來新一輪漂亮50的重新崛起,我們將通過更深入的研究去發現那些被低估的“千里馬”。——投資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