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初三傑,劉邦論功行賞,蕭何第一,為何張良排名僅第62位

張良、蕭何、韓信被後世譽為“漢初三傑”,對大漢的建立起到至關重要的三人,但是在《史記.高祖功臣年表》中記載,蕭何排名第一、曹參次之,張良卻排名六十二。

漢初三傑

難道張良的功勞真的不大?非也!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子房功也

這是高祖對張良的評價,既沒否認張良的功勞,又肯定了張良的才華,為何在漢高祖論功行賞之際卻排名僅僅第62位?

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對比現代企業管理潛規則來說,

又很簡單。你們回顧下你們現在的企業,是不是身居的人無非兩種,一種是老闆的親信,一種是掌握稀缺資源的人?雖然人才很重要,老闆也重視才華,但是核心成員並不會是僅僅只有才華。

劉邦

功臣也是一樣,功臣大概分為三種。

一種是跟皇帝起家的親信。這類人,從起步開始追隨於你,冒著最大的風險,又最忠誠,這批人不能寒心,比如蕭何,蕭何雖然功勞大,但真正使他排名第一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是豐沛集團的領軍人物有很大關係。

蕭何

再比如李善長、徐達在朱元論功行賞排名靠前的原因一樣

一種是兼併其他山頭,或者策反敵軍骨幹,並且保留了自己勢力的人。這類人,因為本身掌握著勢力資源,哪怕作為老大,對這類人也是很忌憚的,論功行賞排名肯定靠最前,但是結局往往也很淒慘,比如韓信、彭越、英布。

最後一種,就是人才。

固然有才華,但是是半路入夥,又沒稀缺資源,往往沒有資格跟老闆叫板。老闆也不會給太多實質性的東西,

最常見的一種補充方法就是帶高帽子。

比如在所有人面前表現對你的尊敬,對你言聽計從。張良就屬於這類人。

張良

不過這類人,往往懂得明哲保身,張良排名靠後,其中原因肯定也是有張良自身的想法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

決勝千裡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我們可以看到,劉邦對其封賞,張良屢次推脫,知進退,才有後來的善終。張良功高震主,也信奉道家,不願意沾染這個。

張良雖然排序較低,雖然張良推辭不受,不過最後也是僅有的三個萬戶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