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度詞彙:喪

你今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喪。

大家都說,2017年,是神秘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你不管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

你不想上班,不想戀愛,不想運動。甚至有時候,對整個世界都喪失了興趣。

行動上,

你特別懶散。

口頭上,你充滿自責。

以前我們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現在我們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以前我們說,你不努力一下,你不知道什麼叫成功。

現在我們說,你不努力一下,你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2017年,你到底有多喪?

這裡有一個最簡單的測試方法——

打開你的微信,在搜索框裡搜索“哎”或者“唉”,如果聊天記錄超過100條,那你就真的,徹底,完全,沒救了。

​​​喪是什麼?

簡單地說,喪是長時間心情低落的一種負能量狀態。嚴重時,甚至會走向抑鬱。

上周,我們徵集了大家2017年的關鍵字。

大家提得最多的,也是喪。

有的粉絲很喪,因為找不到未來的方向,很迷茫。

他們說,快畢業了,撲面而來的,不是畢業設計,就是就業壓力。

他們說,沒有考研,也考不上公務員,一把年紀,還在學校裡漂泊。

他們說,喜歡的工作沒能力做,不喜歡的工作又實在不願意做。每天躺在宿舍的床上,倒計時什麼時候要搬走。

有的粉絲很喪,因為改變不了現狀,很無力。

他們說,公司遠,每天強忍著睡意起床通勤,坐地鐵,

總要等好幾班才能擠上去。

他們說,上班累,在電腦前一坐就是10個小時,腰酸背痛,晚上12點多,還要擠夜班公車回家。

他們說,工資少,每月厚著臉皮跟家裡要錢,可是家裡人說,寧可日子過得差點,也別放棄國企的穩定生活。

還有的粉絲很喪,是因為窮。

沒結婚的,陷入“一拿到工資就要還花唄”的閉環;

結了婚的,被房貸和車貸壓得喘不過氣,捨不得買洗衣機捨不得買冰箱,冬天為了省錢手洗羽絨服,

去超市只看打折區。吃外賣,沒有滿減都不敢點。

很多人都說,這種喪只是短暫的不開心,是生活中常見的節奏失調,休息幾天就能好。

但可惜的是,今年的“喪”,已經不是一種偶發性病症,而是生活的常態。

我們來看幾組資料。

2017年,離婚率比去年上升了10.3%。

——我們不想愛了。

以前,我們不愛了,會忍,會將就。

今年,我們懶得將就了。

2017年,辭職率達到22%,比兩年前增加了3.7%。

——我們不想工作了。

老闆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員工又提離職了,怎麼辦?

2017年,心理醫生成為吃香的職業,抑鬱成為熱詞。

——我們沒辦法開心了。

以前,抑鬱症只是一個離我們生活很遠的名詞。

今年,明星接二連三地因為精神問題自殺,我們發現,以前以為只是情緒感冒的抑鬱症,一沒處理好,就是絕症。

不止是明星,普通人也不想活了。

12月,中興程式師因為被勸退,從大廈頂上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我們為什麼這麼喪?

2017年,階層固化更加嚴重了。

媒介捅破了底層社會和上層階級之間的那層紙。

我們在手機上刷到一個個討人厭的消息,某富豪下樓買菜,順便買了個房;某富豪為了配新買的襯衫,又買了輛瑪莎拉蒂。

可是放下手機,我們比誰都明白。

不管螢幕裡展現的是誰的生活,本質上,那都是我們夠不到的生活。

這種資訊透明,反過來加重了我們的焦慮。

有錢的人會更加有錢,好看的人會更加好看,而我們只會越來越窮,越來越胖。

所以才有人說,現代社會青年人的常態是,“一邊進行著超出自身負荷的努力,一邊又被迫接受著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無論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打破階級。”

2017年,幾乎每個月都發生著令人絕望的事情。

6月,綠城保姆縱火案,女主人和三個孩子都因為搶救無效而身亡。

7月,大v許豪傑孌童事件曝光,線民譁然。

8月,榆林市第一醫院產婦馬茸茸墜樓身亡。

10月,豫章書院囚禁、體罰學生曝光。

11月,攜程幼稚園老師毆打孩子,給孩子喂芥末。

還是11月,紅黃藍幼稚園虐☆禁☆童事件被曝光。

12月,江歌案終審。

今年的熱點事件,好像都在彼此較勁似的,給我們拋出一個比一個冷血的答案,展現一個比一個殘忍的人心。

特別是年底。

好幾次,我們以為殘酷到這裡,就應該完結了。

結果,更加刷新人性底線的事情,第二天馬上就會發生。

很多事情沒有後續,很多事情沒有回音。

我們生存的安全感,信賴的安全感,在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中,逐漸瓦解,消彌殆盡了。

2017年,還是表情包的年度,我們越來越不會說話了。

以前我們難過,會找朋友聊天,找家人傾訴。

現在我們難過,卻不會表達了。

正因為我們知道人人都在快節奏中自身難保,比起默默崩潰,我們更害怕自己的情緒,傳遞出來,成為別人的負擔。

為了避免成為負能量傳播者,我們大多數的溝通,都是把千言萬語,壓縮成一句:算了吧。

想傾訴的話越來越多,表達能力卻越來越弱。

想哭的瞬間越來越多,能抱著哭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比之前更需要朋友,卻比之前更害怕打擾朋友。

一年前我們根本想不到,連宣洩情緒這件事,都會變成痛點。

很多人覺得,喪成了常態,自己註定擺脫不了,所以很恐慌。

他們害怕自己一直這麼喪,一直無力改變現狀。

事實上,適度的喪,能消解生活的真實苦痛。

當喪成為一種自嘲,它可以緩解焦慮。

當喪成為一種潮流,它可以緩解孤獨。

在表達“喪”的同時,我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在全民都“佛系”的浪潮中,我們為成為浪花、成群結隊,而欣喜異常。

一個“喪”字,貫穿了2017年。

但是奇怪的地方也在這裡。

儘管每個人都說自己活得很喪,但是所有人都還是在努力地學習工作,沒有人放棄生活。

儘管各種新聞讓我們三觀崩壞,但是每次有事情我們還是會挺身而出,沒有人放棄正義。

儘管很多事不斷地衝擊我們的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堅守著內心的善意,沒有人放棄希望。

儘管我們習慣把喪掛在嘴邊,貌似所有人都沉迷於喪無法自拔。

但我們的骨子裡,依然有一股,面對痛苦,要絕地反擊的孤勇。

這種孤勇,自始至終,一直存在。

它和“喪”一起,貫穿了我們的2017年。

​網友們!來點你們生活的正能量吧!

2018擺脫喪

祝大家聖誕快樂

我們為什麼這麼喪?

2017年,階層固化更加嚴重了。

媒介捅破了底層社會和上層階級之間的那層紙。

我們在手機上刷到一個個討人厭的消息,某富豪下樓買菜,順便買了個房;某富豪為了配新買的襯衫,又買了輛瑪莎拉蒂。

可是放下手機,我們比誰都明白。

不管螢幕裡展現的是誰的生活,本質上,那都是我們夠不到的生活。

這種資訊透明,反過來加重了我們的焦慮。

有錢的人會更加有錢,好看的人會更加好看,而我們只會越來越窮,越來越胖。

所以才有人說,現代社會青年人的常態是,“一邊進行著超出自身負荷的努力,一邊又被迫接受著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無論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打破階級。”

2017年,幾乎每個月都發生著令人絕望的事情。

6月,綠城保姆縱火案,女主人和三個孩子都因為搶救無效而身亡。

7月,大v許豪傑孌童事件曝光,線民譁然。

8月,榆林市第一醫院產婦馬茸茸墜樓身亡。

10月,豫章書院囚禁、體罰學生曝光。

11月,攜程幼稚園老師毆打孩子,給孩子喂芥末。

還是11月,紅黃藍幼稚園虐☆禁☆童事件被曝光。

12月,江歌案終審。

今年的熱點事件,好像都在彼此較勁似的,給我們拋出一個比一個冷血的答案,展現一個比一個殘忍的人心。

特別是年底。

好幾次,我們以為殘酷到這裡,就應該完結了。

結果,更加刷新人性底線的事情,第二天馬上就會發生。

很多事情沒有後續,很多事情沒有回音。

我們生存的安全感,信賴的安全感,在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中,逐漸瓦解,消彌殆盡了。

2017年,還是表情包的年度,我們越來越不會說話了。

以前我們難過,會找朋友聊天,找家人傾訴。

現在我們難過,卻不會表達了。

正因為我們知道人人都在快節奏中自身難保,比起默默崩潰,我們更害怕自己的情緒,傳遞出來,成為別人的負擔。

為了避免成為負能量傳播者,我們大多數的溝通,都是把千言萬語,壓縮成一句:算了吧。

想傾訴的話越來越多,表達能力卻越來越弱。

想哭的瞬間越來越多,能抱著哭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比之前更需要朋友,卻比之前更害怕打擾朋友。

一年前我們根本想不到,連宣洩情緒這件事,都會變成痛點。

很多人覺得,喪成了常態,自己註定擺脫不了,所以很恐慌。

他們害怕自己一直這麼喪,一直無力改變現狀。

事實上,適度的喪,能消解生活的真實苦痛。

當喪成為一種自嘲,它可以緩解焦慮。

當喪成為一種潮流,它可以緩解孤獨。

在表達“喪”的同時,我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在全民都“佛系”的浪潮中,我們為成為浪花、成群結隊,而欣喜異常。

一個“喪”字,貫穿了2017年。

但是奇怪的地方也在這裡。

儘管每個人都說自己活得很喪,但是所有人都還是在努力地學習工作,沒有人放棄生活。

儘管各種新聞讓我們三觀崩壞,但是每次有事情我們還是會挺身而出,沒有人放棄正義。

儘管很多事不斷地衝擊我們的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堅守著內心的善意,沒有人放棄希望。

儘管我們習慣把喪掛在嘴邊,貌似所有人都沉迷於喪無法自拔。

但我們的骨子裡,依然有一股,面對痛苦,要絕地反擊的孤勇。

這種孤勇,自始至終,一直存在。

它和“喪”一起,貫穿了我們的2017年。

​網友們!來點你們生活的正能量吧!

2018擺脫喪

祝大家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