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動河北高品質發展|奮力建設新時代生態強市魅力承德

“抬頭望山禿,低頭見河幹,山地脫皮下河川,沖走沿河萬畝田,大風一起難睜眼,一把柴禾跑遍山”。這是解放之初承德生態狀況的真實寫照。

經過六十多年的植綠不止,如今,承德有林地面積達3417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57.67%,華北最綠;年水資源總量37.6億立方米,每年為京津供水22億立方米,水環境品質保持華北領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奔湧的水,翠綠的山,為尚處經濟欠發達地區承德,提供了後發趕超的不竭動力。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表示,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

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對承德的重要指示結合起來,全力推進新時代生態強市、魅力承德建設。

河北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吉風風電場《金色的田野》(史文麗拍攝於2016年)

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承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堅持差異化、特色化、增量調整,努力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大力嫁接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持續推進去產能,促進提質降耗增效,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工業設計,引進新技術和先進模式,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延伸。

大力推進十大綠色產業“三年倍增計畫”,

以文化旅遊及醫療康養產業為主導加快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市,推動大智移雲、天然礦泉水產業迅速形成規模,實現國家級綠色釩鈦產業基地建設實質性突破,做大做強風光水三個千萬千瓦清潔能源基地和京津冀新型建材及住宅產業化基地,積極培育節能環保產業新增長點,加快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和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
努力建設京津冀遼蒙區域重要物流樞紐城市。

全力推進協同發展,深化“五合一”精准對接,圍繞“三個率先突破”,打通“斷頭路”、進入京津一小時交通圈,在推進生態共建中爭取更多支持,加快構建與京津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鏈條,立足京津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吸引各類優質要素向承德聚集。

切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十大科技創新工程,落實“1+9+N”系列政策,

吸引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加快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加強品質標準體系建設,培育更多地方標誌產品和知名品牌,全面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專案審批流程再造,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投融資改革,推進股權融資、上市融資,撬動社會資本,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破解資金制約。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優化提升國控集團運營水準,整合機關事業單位閒置國有資產,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大力發揮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學習貫徹落實好十九大精神,承德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切實擔負起水源涵養、生態支撐、同步小康的重大政治責任。”承德市長常麗虹表示。

該市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堅持不懈造林增綠,不斷擴大經濟林規模,大力推進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切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持續推進“減煤、治企、控車、抑塵、增綠”攻堅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促進國家和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落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推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深度運用,探索推行GEP核算體系。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鞏固生態優勢,強化生態經營,放大生態引力。統籌發展森林旅遊、溝域經濟和林下經濟,推廣林上產品加工、林中觀光旅遊、林下種養結合的立體經營模式;探索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化途徑,有效增加生態收益。積極宣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法律制度和行為規範,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把生態環境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承德建成山水園林城市。郭昭攝

著力打贏脫貧攻堅硬仗

全面貫徹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八措並舉,打好組合拳,實施“繡花式”“滴管式”扶貧,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堅持精准識別,規範建檔立卡,打牢精准扶貧脫貧基礎。抓住產業扶貧根本,繼續發展壯大林果、蔬菜、畜牧、食用菌等九大特色扶貧產業,做大做強“五個百萬基地”,大幅提升扶貧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大力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縣鄉道路三年攻堅行動,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和“引水上坡”工程,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異地搬遷,實行產業園區與搬遷社區“兩區同建”,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創新金融扶貧,推廣“三零”模式,實現“政銀企戶保”全覆蓋。實施萬戶陽光扶貧工程,開闢“三無”戶等特困群眾增收管道。實施醫療扶貧,推廣“6323”醫療救助保障模式,下大力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廣“一地生四金”“一林生四財”模式,擴大農民自願資產性收益。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扎實推進“五項工程”,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致富帶富能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掉隊。

著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以“三區一城”發展定位為引領,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深入實施“一帶三區”中心城市戰略,加快實施臨空經濟產業區、國際滑雪度假區、皇家康養休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形成新城組團基本框架;按照“一核、三帶、多點”的市域城鎮空間佈局,下大力推進縣城小鎮提質擴容,加快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就地城鎮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總要求,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全覆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農民合作社、農戶一體化經營規模,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不斷提升城鄉基礎設施水準,建成“一環十射”高速公路網、“一環九射”鐵路網、基本建成“一運八通”航空網,完善國省幹線公里,織密農村公路,徹底破解交通瓶頸制約;加快中心區和縣城綜合管廊建設,完善城市河道幹支流防洪及水景觀體系,保證防洪和供水安全;實施“寬頻承德”工程,統籌推進骨幹通訊網路建設;加強供氣供熱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兩場一廁”等公共設施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以城帶鄉”取得突破性進展。

學生們在營子區金扇子小學少年宮練習舞蹈。陳綺嘉攝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大力補齊民生短板。把教育事業發展優先位置,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及高中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承德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養結合發展健康產業,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當好維護首都穩定“護城河”。

著力加快文化強市建設

堅定文化自信,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和管理。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開展好“中國夢趕考行”等活動,深化“積善承德”主題道德實踐活動,繼續推進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重點的“五城聯創”活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著力推出一批具有時代氣息,承德地域風韻的精品力作。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步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創意、影視演藝、數字傳媒、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等形成突破,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依託文化生態優勢,抓住籌辦冬奧機遇,加快開發冰雪、溫泉等專案,組織更多高水準體育賽事,加快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

(燕趙都市報 陳琳琳、陳寶雲)

撬動社會資本,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破解資金制約。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優化提升國控集團運營水準,整合機關事業單位閒置國有資產,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大力發揮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學習貫徹落實好十九大精神,承德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切實擔負起水源涵養、生態支撐、同步小康的重大政治責任。”承德市長常麗虹表示。

該市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堅持不懈造林增綠,不斷擴大經濟林規模,大力推進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切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持續推進“減煤、治企、控車、抑塵、增綠”攻堅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促進國家和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落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推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深度運用,探索推行GEP核算體系。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鞏固生態優勢,強化生態經營,放大生態引力。統籌發展森林旅遊、溝域經濟和林下經濟,推廣林上產品加工、林中觀光旅遊、林下種養結合的立體經營模式;探索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化途徑,有效增加生態收益。積極宣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法律制度和行為規範,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把生態環境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承德建成山水園林城市。郭昭攝

著力打贏脫貧攻堅硬仗

全面貫徹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八措並舉,打好組合拳,實施“繡花式”“滴管式”扶貧,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堅持精准識別,規範建檔立卡,打牢精准扶貧脫貧基礎。抓住產業扶貧根本,繼續發展壯大林果、蔬菜、畜牧、食用菌等九大特色扶貧產業,做大做強“五個百萬基地”,大幅提升扶貧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大力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縣鄉道路三年攻堅行動,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和“引水上坡”工程,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異地搬遷,實行產業園區與搬遷社區“兩區同建”,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創新金融扶貧,推廣“三零”模式,實現“政銀企戶保”全覆蓋。實施萬戶陽光扶貧工程,開闢“三無”戶等特困群眾增收管道。實施醫療扶貧,推廣“6323”醫療救助保障模式,下大力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廣“一地生四金”“一林生四財”模式,擴大農民自願資產性收益。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扎實推進“五項工程”,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致富帶富能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掉隊。

著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以“三區一城”發展定位為引領,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深入實施“一帶三區”中心城市戰略,加快實施臨空經濟產業區、國際滑雪度假區、皇家康養休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形成新城組團基本框架;按照“一核、三帶、多點”的市域城鎮空間佈局,下大力推進縣城小鎮提質擴容,加快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就地城鎮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總要求,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全覆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農民合作社、農戶一體化經營規模,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不斷提升城鄉基礎設施水準,建成“一環十射”高速公路網、“一環九射”鐵路網、基本建成“一運八通”航空網,完善國省幹線公里,織密農村公路,徹底破解交通瓶頸制約;加快中心區和縣城綜合管廊建設,完善城市河道幹支流防洪及水景觀體系,保證防洪和供水安全;實施“寬頻承德”工程,統籌推進骨幹通訊網路建設;加強供氣供熱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兩場一廁”等公共設施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以城帶鄉”取得突破性進展。

學生們在營子區金扇子小學少年宮練習舞蹈。陳綺嘉攝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大力補齊民生短板。把教育事業發展優先位置,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及高中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承德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養結合發展健康產業,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當好維護首都穩定“護城河”。

著力加快文化強市建設

堅定文化自信,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和管理。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開展好“中國夢趕考行”等活動,深化“積善承德”主題道德實踐活動,繼續推進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重點的“五城聯創”活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著力推出一批具有時代氣息,承德地域風韻的精品力作。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步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創意、影視演藝、數字傳媒、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等形成突破,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依託文化生態優勢,抓住籌辦冬奧機遇,加快開發冰雪、溫泉等專案,組織更多高水準體育賽事,加快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

(燕趙都市報 陳琳琳、陳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