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動河北高品質發展|富裕承德:八措並舉打好脫貧攻堅戰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是承德面臨的不爭事實——8個縣(市)中,有7個是貧困縣(市);我省10個深度貧困縣,承德就占了3個。

“對承德來講,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

要按照‘六個精准’‘五個一批’的要求,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下‘繡花’功夫,八措並舉,全力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表示,必須把“脫貧摘帽、全面小康”作為不講條件、不打折扣的硬任務,緊扣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關鍵環節,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決走出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

破瓶頸、補短板,攻克堅中之堅!隨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攻堅戰在承德大地全面展開,該市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精神面貌日漸改變。5年來,63.08萬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506個貧困村摘帽。

承德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全市發展經濟林954萬畝,農民人均林果收入達到3034元。

狠抓精准識貧,高標準實施建檔立卡“回頭看”

按照全省統一要求,承德市創新實施“三嚴、四准、五到位”工作法,“三嚴”即嚴格標準、嚴格程式、嚴格責任,“四准”即力求做到核定基數准、人口識別准、資訊採集准、幫扶措施准,“五到位”即確保組織到位、人員到位、培訓到位、宣傳到位、督導到位。將扶貧資訊與住建、人社、車管、稅務、銀行系統進行“六位元一體”資料比對,

健全退出進入動態管理機制,真正做到精准識別,為精准幫扶打下堅實基礎。

截至9月底,該市各縣(市、區)建檔立卡“回頭看”村級評議公示、鄉(鎮) 審核公示、縣(市、區)比對公告均已完成。承德市共確認貧困人口37.3萬人,較“回頭看”前的貧困人口40.6萬人減少3.3萬人,貧困人口減少比例為8%。

狠抓特色產業發展,力促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加快發展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馬鈴薯、養殖業、小雜糧、手工業、鄉村遊等九大特色扶貧產業,

投資122.3億元重點打造百萬畝經濟林、百萬噸食用菌、百萬畝中藥材花海、百萬頭優質肉牛、百萬隻優質肉羊“五個百萬基地”。今年整合各類涉農資金20.8億元,重點建設20個扶貧產業園,扶持產業項目7197個。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組織化,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04個,發展農民合作社1.23萬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帶動5.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大力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全市發展經濟林954萬畝,農民人均林果收入達到3034元,8000名貧困群眾通過護林實現脫貧。

同時,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特色游、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民俗文化、溝域經濟開發“六合一”統籌推進,引進106家鄉村旅遊投資者,建設232個旅遊示範村,2.7萬貧困人口脫貧。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該市針對多數貧困鄉村地處深山、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全面啟動縣鄉村道路“三年攻堅行動”,計畫改造農村公路5500公里,今年開工建設1120公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項目830個,完成投資17.1億元;推進“引水上坡”工程,新增水澆地22.8萬畝。

以偏遠山村、自然莊向中心村和園區聚集為重點,加快產業園區與易地搬遷社區“兩區同建”,實施專案56個,計畫搬遷70466人。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狠抓金融創新,創出“政銀企戶保”“三零”扶貧新模式

著眼解決貧困戶籌資難、經營能力低問題,全面推開“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保險”金融扶貧模式,打通金融扶貧綠色通道。在政府層面搭台增信,整合涉農資金建“資金池”,設立貸款擔保和風險補償基金。在銀行層面實行競爭性選擇合作者,促進銀行降檻、降息、降費放貸。

對貧困戶一般貸款和光伏扶貧貸款年齡限制分別放寬到65和70周歲,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基準利率,免收貧困戶擔保服務費。在企業和貧困戶層面實行龍頭企業聯戶共用低息貸款,貧困戶以貸入股、以股份紅。在保險層面,把降息部分轉為保費,與涉農保險捆綁,設立保險“資金池”,保險公司承擔80%風險,基金和銀行各承擔10%風險。

在此基礎上,探索實施“三零”扶貧模式,將貧困戶無抵押、無擔保貸款入股龍頭企業,政府貼息100%,形成投入“零成本”;企業負責生產經營,貧困戶按股固定分紅實現“零風險”;讓貧困戶到企業就近打工,實現就業“零距離”。到目前,累計放貸51.3億元,撬動社會資金209億元,帶動8.53萬貧困戶。

承德啟動縣鄉村道路“三年攻堅行動”,今年開工建設1120公里。圖為承秦出海公路尖寶山大橋。

狠抓萬戶陽光扶貧,確保“三無”特困戶有長期穩定收入

針對半數以上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致富門路的“三無”特困戶,搶抓國家和省推進光伏扶貧政策機遇,優先將光伏指標和財政補貼向“三無”特困戶傾斜,以貼息方式説明每戶貸款建設一個5千瓦屋頂光伏電站,戶均年增收5000元~6000元,可持續收益20年左右。目前已建3996戶,明年底可覆蓋3萬特困戶。

承德縣鄭柵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0歲的老人劉少信,在縣政府幫助下籌措資金2.98萬元,建5千瓦光伏電站1個,自去年8月並網發電以來,共發電7599千瓦時,增加收入8200元,當年實現脫貧。

該市還在776個集體收入空白村,每村建一個100千瓦~3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10多萬元收入。目前,已有131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並網發電。

狠抓醫療救助,解決因病致貧返貧老大難問題

調查顯示:全市因病致貧返貧率高達39.9%,“病倒一個、壓垮全家”。以我省在承德開展醫療保障救助扶貧試點為契機,該市探索實施了“6323”救助模式: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家庭成員等“六類群體”納入醫療保障救助範圍;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銜接機制,人社、民政、保險與醫院聯動一次完成報銷;實行“醫保基金+財政資金”雙重保障制度,貧困群眾住院費報銷年最高可達92萬元,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5%;建立了市縣鄉村一平臺、一站式、一條龍服務保障。

去年8月貧困戶醫療保障制度實施以來,該市共為56.27萬人次報銷2.03億元。豐甯滿族自治縣居民鮑仁智患重病住院後,今年年初一次性報銷41.68萬元,報銷比例達到96.81%。

狠抓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盤活農村沉睡資源資產

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村集體資產股份制和林權、水權等一系列改革,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營,促進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權、村民變股東,創新推廣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獲租金”、扶貧資金或貸款入股龍頭企業“變股金”、就地打工“掙薪金”、盤活資源資產入股合作社“分現金”的“一地生四金”扶貧模式,在林區拓展為“一林生四財”,形成林上要果、林中要游、林下兼作、造林護林四塊收入。

目前,全市流轉土地120.9萬畝,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2880家,實施扶貧股份合作專案1133個,帶動5.8萬貧困戶增收。

狠抓領富帶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承德在全市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重點實施了五項工程,即堡壘示範工程,整頓轉化軟弱渙散農村黨支部275個,在扶貧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1145個;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對村兩委幹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進行綜合經營培訓1.3萬人次,對貧困群眾進行致富技能培訓7.1萬人次;致富先鋒工程,推動貧困村村“兩委”幹部和廣大黨員領辦各類龍頭企業和合作社2047個,帶動5.2萬貧困戶增收;能人返鄉工程,在組織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聯繫在外打工多年有經驗、有資金、有門路的能人回鄉創業,已有1927人領辦1591個企業或合作社,其中971人成為村兩委幹部;結對幫扶工程,組織廣大黨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19萬個,形成了“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團結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聯繫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鋒旗幟”的良好局面。

“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責任和民生使命。”承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路立營表示,承德將把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等工作中來,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為總攬,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讓廣大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燕趙都市報 陳琳琳、陳寶雲)

全面啟動縣鄉村道路“三年攻堅行動”,計畫改造農村公路5500公里,今年開工建設1120公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項目830個,完成投資17.1億元;推進“引水上坡”工程,新增水澆地22.8萬畝。

以偏遠山村、自然莊向中心村和園區聚集為重點,加快產業園區與易地搬遷社區“兩區同建”,實施專案56個,計畫搬遷70466人。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狠抓金融創新,創出“政銀企戶保”“三零”扶貧新模式

著眼解決貧困戶籌資難、經營能力低問題,全面推開“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保險”金融扶貧模式,打通金融扶貧綠色通道。在政府層面搭台增信,整合涉農資金建“資金池”,設立貸款擔保和風險補償基金。在銀行層面實行競爭性選擇合作者,促進銀行降檻、降息、降費放貸。

對貧困戶一般貸款和光伏扶貧貸款年齡限制分別放寬到65和70周歲,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基準利率,免收貧困戶擔保服務費。在企業和貧困戶層面實行龍頭企業聯戶共用低息貸款,貧困戶以貸入股、以股份紅。在保險層面,把降息部分轉為保費,與涉農保險捆綁,設立保險“資金池”,保險公司承擔80%風險,基金和銀行各承擔10%風險。

在此基礎上,探索實施“三零”扶貧模式,將貧困戶無抵押、無擔保貸款入股龍頭企業,政府貼息100%,形成投入“零成本”;企業負責生產經營,貧困戶按股固定分紅實現“零風險”;讓貧困戶到企業就近打工,實現就業“零距離”。到目前,累計放貸51.3億元,撬動社會資金209億元,帶動8.53萬貧困戶。

承德啟動縣鄉村道路“三年攻堅行動”,今年開工建設1120公里。圖為承秦出海公路尖寶山大橋。

狠抓萬戶陽光扶貧,確保“三無”特困戶有長期穩定收入

針對半數以上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致富門路的“三無”特困戶,搶抓國家和省推進光伏扶貧政策機遇,優先將光伏指標和財政補貼向“三無”特困戶傾斜,以貼息方式説明每戶貸款建設一個5千瓦屋頂光伏電站,戶均年增收5000元~6000元,可持續收益20年左右。目前已建3996戶,明年底可覆蓋3萬特困戶。

承德縣鄭柵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0歲的老人劉少信,在縣政府幫助下籌措資金2.98萬元,建5千瓦光伏電站1個,自去年8月並網發電以來,共發電7599千瓦時,增加收入8200元,當年實現脫貧。

該市還在776個集體收入空白村,每村建一個100千瓦~3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10多萬元收入。目前,已有131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並網發電。

狠抓醫療救助,解決因病致貧返貧老大難問題

調查顯示:全市因病致貧返貧率高達39.9%,“病倒一個、壓垮全家”。以我省在承德開展醫療保障救助扶貧試點為契機,該市探索實施了“6323”救助模式: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家庭成員等“六類群體”納入醫療保障救助範圍;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銜接機制,人社、民政、保險與醫院聯動一次完成報銷;實行“醫保基金+財政資金”雙重保障制度,貧困群眾住院費報銷年最高可達92萬元,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5%;建立了市縣鄉村一平臺、一站式、一條龍服務保障。

去年8月貧困戶醫療保障制度實施以來,該市共為56.27萬人次報銷2.03億元。豐甯滿族自治縣居民鮑仁智患重病住院後,今年年初一次性報銷41.68萬元,報銷比例達到96.81%。

狠抓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盤活農村沉睡資源資產

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村集體資產股份制和林權、水權等一系列改革,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營,促進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權、村民變股東,創新推廣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獲租金”、扶貧資金或貸款入股龍頭企業“變股金”、就地打工“掙薪金”、盤活資源資產入股合作社“分現金”的“一地生四金”扶貧模式,在林區拓展為“一林生四財”,形成林上要果、林中要游、林下兼作、造林護林四塊收入。

目前,全市流轉土地120.9萬畝,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2880家,實施扶貧股份合作專案1133個,帶動5.8萬貧困戶增收。

狠抓領富帶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承德在全市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重點實施了五項工程,即堡壘示範工程,整頓轉化軟弱渙散農村黨支部275個,在扶貧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1145個;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對村兩委幹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進行綜合經營培訓1.3萬人次,對貧困群眾進行致富技能培訓7.1萬人次;致富先鋒工程,推動貧困村村“兩委”幹部和廣大黨員領辦各類龍頭企業和合作社2047個,帶動5.2萬貧困戶增收;能人返鄉工程,在組織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聯繫在外打工多年有經驗、有資金、有門路的能人回鄉創業,已有1927人領辦1591個企業或合作社,其中971人成為村兩委幹部;結對幫扶工程,組織廣大黨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19萬個,形成了“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團結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聯繫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鋒旗幟”的良好局面。

“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責任和民生使命。”承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路立營表示,承德將把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等工作中來,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為總攬,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讓廣大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燕趙都市報 陳琳琳、陳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