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今說史:二戰大海戰之瓜島海戰的悲劇,驅逐艦的狼狽不堪

11月18日清晨,根據日本水上偵察機發回的情報進行分析,

確認美國在瓜島南部建立了6 個飛機場,配備了數百架飛機,軍事力量遠遠超過了原先的推測,表明美航空兵力量得到了迅速加強。日本海軍方面以強行運送陸軍部隊為目的,計畫重新組編一支新的艦隊,但是,在美軍掌握制空權的形勢下,日本軍艦和運輸船只若向瓜島接近,就意味著自取滅亡。而且,哈爾西的特混艦隊中的航空母艦的數目也在不斷增加,勢力日趨雄厚。
至此,所羅門群島中的大部分島嶼已置於美國制空權之下,日軍向瓜島進行運兵增援已困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要麼全部用高速驅逐艦輸送,要麼隱蔽地從海底用潛水艇進行運輸,二者必居其一,別無其他良策。如果動用驅逐艦在夜間擔任運送任務,那就意味著包括巡洋艦在內的日本軍艦全部在所羅門群島銷聲匿跡了。

就這樣,日本海軍的驅逐艦群白天就像計程車一樣全都集結在布幹維爾島的肖特蘭灣內,

一到夜幕降臨,立即出動增援。白天,美機每天都來轟炸,日本海軍稱它為“班機”。當美機空襲時,日本的驅逐艦就在海面旋轉航行,進行躲避。若美機投彈,日艦就左避右閃,巧妙地與美機周旋。此種狀況,每天如此,反而練就了驅逐艦高超的避彈技能。有些操艦技術高明的艦長竟饒有興致地在等待著敵機的到來。當時的水面艦隊司令官小柳在描寫驅逐艦的回避動作時稱它為“盂蘭盆舞在日本,
在盂蘭盆會期間,男女合著歌曲和音樂跳的民間舞蹈。”。聯想起血腥苦戰中這一滑稽可笑的場面,人們忍不住要笑起來。然而,驅逐艦每晚的運輸任務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的任務是強行向瓜島的守備部隊運送糧食,島上接近1.5 萬名官兵完全依靠驅逐艦運來的糧食維持奄奄一息的生命,海上有上千名官兵身患營養不良、瘧疾、慢性痢疾等疾病,
全軍將士整日都潛伏在熱帶原始森林中,躲避美機致命的空襲,可以說,戰火中的瓜島就是人們的活地獄。

糧食運送的方法確實令人震驚——首先把糧食裝進類似汽油筒一類的圓筒中,100多個為一組,用麻繩系在一起,把它們吊在艦舷兩側。當驅逐艦靠近海岸時將糧食筒投入海中,在萬籟靜寂的夜晚,由瓜島日兵數人遊到糧食筒處,

抓住繩子拖到岸邊,其方式就象運動會上的拔河比賽,只不過這是在默默無聲中進行的比賽。然後,必須在黎明前把糧食全部運抵熱帶森林處隱蔽起來。有時候,由於水流過激而把糧食筒沖走,必須趕緊組織水上敢死隊進行搶救。

更困難的是,這一系列深夜海面上的“激戰”,原則上必須在15分鐘之內完成。這是突破美機、魚雷艇、驅逐艦的警戒而採取的冒死之舉,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和計算的。對日軍官兵來說,為維持萬餘名生命的這一友愛精神和應盡義務的觀點就是排除一切艱難困苦的精神動力。

曾經先後擔任過28次運輸任務的一位驅逐艦艦長這樣感歎地說:“我到底為什麼要參加海軍自己始終也搞不清楚,但是,每當我想到拴在這糧食筒上的繩子就是瓜島將士們的生命線時,我只好忍耐著幹下去。”1943年2 月1日20艘驅逐艦分3次先後把1.3 萬人從瓜島運出,在接受熱淚盈眶的日軍官兵感激的行列中,就有這位出色的艦長。

最後的瓜島大撤退,日軍是分3次由20餘艘驅逐艦擔任運輸的,在運送過程中,雖然每次都遭到美機猛烈轟炸,但是,並無1 艘損傷,這大概是因為驅逐艦目標小,速度快,敵人很難捉住目標的緣故。儘管這樣,能夠安全地將1.3 萬人撤離瓜島,也是因為兩個半月來日艦官兵夜複一夜地在頻繁運輸中提高了航行技巧和機動靈活性的緣故,否則,決不會在敵人猛烈的空襲下成功地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最初,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估計完成這一撤兵任務可能要損失半數左右的驅逐艦,若將此估計與實際戰況相對照,把這一撤兵視為大獲全勝的海戰而加以慶賀,恐怕也並不為過。

但是,很早以前就存在這樣一種看法,即把驅逐艦用於運輸並打算失掉它,必將會給今後的海戰帶來極大的影響。然而,近3個月以來,驅逐艦大量被用於運送糧食及其他物品而損失甚少。從這一事實出發,有人提議要建造不裝魚雷和大炮的“專門用於運輸”的驅逐艦,就在要著手對此進行設計時,因決定從瓜島撤退而停止了。

細想起來,脫離了艦隊海面決戰還算什麼海軍軍人。這種懷疑態度和士氣的沮喪,不能不對海軍戰略產生嚴重影響,甚至,這種不良影響也蔓延到潛艇部隊。

對日軍官兵來說,為維持萬餘名生命的這一友愛精神和應盡義務的觀點就是排除一切艱難困苦的精神動力。

曾經先後擔任過28次運輸任務的一位驅逐艦艦長這樣感歎地說:“我到底為什麼要參加海軍自己始終也搞不清楚,但是,每當我想到拴在這糧食筒上的繩子就是瓜島將士們的生命線時,我只好忍耐著幹下去。”1943年2 月1日20艘驅逐艦分3次先後把1.3 萬人從瓜島運出,在接受熱淚盈眶的日軍官兵感激的行列中,就有這位出色的艦長。

最後的瓜島大撤退,日軍是分3次由20餘艘驅逐艦擔任運輸的,在運送過程中,雖然每次都遭到美機猛烈轟炸,但是,並無1 艘損傷,這大概是因為驅逐艦目標小,速度快,敵人很難捉住目標的緣故。儘管這樣,能夠安全地將1.3 萬人撤離瓜島,也是因為兩個半月來日艦官兵夜複一夜地在頻繁運輸中提高了航行技巧和機動靈活性的緣故,否則,決不會在敵人猛烈的空襲下成功地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最初,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估計完成這一撤兵任務可能要損失半數左右的驅逐艦,若將此估計與實際戰況相對照,把這一撤兵視為大獲全勝的海戰而加以慶賀,恐怕也並不為過。

但是,很早以前就存在這樣一種看法,即把驅逐艦用於運輸並打算失掉它,必將會給今後的海戰帶來極大的影響。然而,近3個月以來,驅逐艦大量被用於運送糧食及其他物品而損失甚少。從這一事實出發,有人提議要建造不裝魚雷和大炮的“專門用於運輸”的驅逐艦,就在要著手對此進行設計時,因決定從瓜島撤退而停止了。

細想起來,脫離了艦隊海面決戰還算什麼海軍軍人。這種懷疑態度和士氣的沮喪,不能不對海軍戰略產生嚴重影響,甚至,這種不良影響也蔓延到潛艇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