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半導體市場愈演愈烈,韓國要虧幾個億!

半導體 是一種常溫下導電能力居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常備用於自動化控制的電路系統中,應用的領域包括電腦領域、通訊領域、航空航太領域等,這些領域無一不是象徵國家實力的尖端領域,

因此,開發屬於國家自己的半導體技術顯得十分重要。

前些年,我國的半導體晶片接近九成都來源於進口,而韓國是主要進口國之一,但畢竟依賴進口只能解一時之渴,極難升級國家自己的產業體系,因此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的重點投資,

國家自主研發的半導體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而後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出臺,私營半導體市場開始大量出現,其中以華為、小米等品牌為代表的企業正在不斷進軍國際市場,這的確是可喜可賀的成就。

然而在韓國方面,

它們就喜不起來了,因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晶片不斷地搶佔了原本的韓國在中國的半導體市場,半導體產業作為韓國的支柱產業,一旦銷量銳減就會對整個韓國經濟帶來極大的衝擊,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半導體使用率已經超過了37%,隨著國產半導體的品質提升,這個數額還會繼續加大,預計到2025年達到70%的份額,而目前韓國在中國半導體市場的份額接近45%,這就意味這差不多明年,
中韓就要爭奪中國半導體市場的主導權了。

正是意識到了這種危機,目前,韓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抵制措施,其中包括了尖端半導體技術壟斷和控制技術人才的流失等,然而這些舉措目前收效甚微,韓國經濟界對於政界的職責無可奈何,

因為龐大的中國半導體市場正是他們的資金來源,限制輸出只能讓他們更快將這塊肥肉交與他人。總之,無論韓國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如何,他們都已經看到了在2018年即將到來的中國半導體市場之爭的慘烈,雖然結果已經是定局,但是韓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別輸得那麼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