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慢性腎病患者學會測量血壓和定期查尿常規重要性

血壓升高不僅出現在慢性腎炎高血壓的病人,在整個慢性腎炎的病程中,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只不過不是一個突出表現而已。如腎病型是以水腫為突出表現,血壓亦可升高。

在慢性腎炎發病的中後期,血壓升高的概率更大。同時,血壓不穩,驟然升得極高,對腎臟會造成不良影響,很容易導致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當血壓持續升高時,腎動脈血壓亦升高,腎灌流量增加,使腎小球處於高濾過狀態,從而加重腎小動脈痙攣,加速了腎小球硬化及腎功能損害,因此通常把高血壓作為腎功能惡化的重要誘因。

隨著對高血壓認識的深入和治療手段的提高,腎性高血壓的治療已不是很棘手的難題。

提醒:只要我們密切監測血壓,正確選方用藥,使血壓長期穩定在基本正常水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目前對慢性腎炎併發高血壓,降壓首選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如代文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滯劑,

如洛汀新,不僅能平穩降壓,而且有助於腎臟損傷治療。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血壓計有兩種形式一是臺式水銀汞柱血壓計,它所測量的血壓比較準確二是電子血壓計,它的優點是簡單方便,但測量血壓前需要校正。

正確測量血壓方法:

1.被測量者至少安靜休息5分鐘,

測血壓前30分鐘內不喝酒或者咖啡,不劇烈運動,心緒平穩,排空膀胱。

2.被測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禁☆露右上臂,肘部置於與心臟同一水準。若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診時應測雙臂血壓。特殊情況下測量血壓時可以取臥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病人及常出現體位元性低血壓情況者,應測立位血壓。立位血壓測量應在臥位改為站立位2分鐘後。不論被測者體位如何,

血壓計應放在心臟水準。

3.使用大小合適的袖帶,袖帶內氣囊至少應包裹80%上臂,大多數人的臂圍25~35cm,宜使用寬13~15cm、長30~35cm規格的氣囊袖帶,肥胖者或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袖帶,兒童用較小袖帶。

4.將袖帶緊貼縛在被測者上臂,袖帶下緣應在肘彎上2.5cm。將聽診器的探頭置於肘窩肱動脈處。

5.最好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式血壓計進行測量。若使用機械式血壓表或符合國際標準(BHS和AAMI)的電子血壓計,

需與水銀柱式血壓計同時測值校正。

6.測量時快速充氣,氣囊內壓力應達到橈動脈搏動消失並再升高30mmHg(4.0kPa),然後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緩慢放氣。心率較慢時放氣速率也較慢。獲取舒張壓讀數後快速放氣至零。

7.在放氣過程中仔細聽取柯氏音(想擊鼓音一樣),開始聽到第一聲即是收縮壓;到消失前最後一聲即是舒張壓。

8.應相隔2分鐘重複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2次測量的收縮壓或舒張壓讀數相差>5mmHg,則相隔2分鐘後再次測量,然後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注意:血壓單位用毫米汞柱(mmHg)。毫米汞柱與千帕斯卡(kPa)的換算關係,1mmHg=0.133kPa。測量血壓的方法是極易容易掌握,每個患者及家屬必須學會,發現血壓異常伴有頭暈、頭痛的應立即上醫院診療。

我們知道,尿常規檢查是監測慢性腎炎病情變化的初級偵探,如果尿檢發現呈持續性血尿和蛋白尿,則說明腎小球基底膜的破壞持續存在。可以說,血尿和蛋白尿的增減是反映腎小球基底膜修復和破壞的一個指標。

如果2次測量的收縮壓或舒張壓讀數相差>5mmHg,則相隔2分鐘後再次測量,然後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注意:血壓單位用毫米汞柱(mmHg)。毫米汞柱與千帕斯卡(kPa)的換算關係,1mmHg=0.133kPa。測量血壓的方法是極易容易掌握,每個患者及家屬必須學會,發現血壓異常伴有頭暈、頭痛的應立即上醫院診療。

我們知道,尿常規檢查是監測慢性腎炎病情變化的初級偵探,如果尿檢發現呈持續性血尿和蛋白尿,則說明腎小球基底膜的破壞持續存在。可以說,血尿和蛋白尿的增減是反映腎小球基底膜修復和破壞的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