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終盤點丨2017年金融科技領域10大投資人言論

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一路高歌猛進。到了2017年,

隨著監管趨嚴和市場進一步成熟,互聯網金融增速放緩,金融科技成為金融業新的驅動力。資料顯示,過去三年,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300%。億歐篩選了過去一年金融科技領域十大投資人言論,從資本的角度去看行業的現狀及前景。

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合夥人):金融業是AI最好應用行業

大資料是AI的前提,同時也是人工智慧結合技術與需求的途徑。金融行業作為一種高度資料化的行業,是AI最好的應用行業。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幾大方面都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

一是身份認證。AI可以幫金融企業大大提高效率和準確率。過去的審批可能耗時幾天,今天可能就是幾秒。

二是風險控制。如今放款的風控管理已經達到新的程度。

面對龐雜、多方位的使用者資料,企業通過分析使用者流覽習慣、電子商務的交易記錄、社交裡面的客戶交易鏈,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客戶圖像,因而貸款的風險可以控制。同時通過AI的快速反覆運算,風控的模式得以更新換代,人工欺詐的風險也會得到相應的控制。無論是新金融還是Fintech,都要回歸金融的本源,其核心在於對風險的管理。

三是個性化經營。通過歷史的交易習慣和喜好,AI可以對用戶進行精准的推薦,提升用戶體驗和忠誠度。

四是節省人力、提高效率。金融企業是勞動和知識雙重密集型的產業,人工智慧是對重複勞動的替代。去年,JP Morgen推出了coin業務,在傳統的貸款領域取消了大量審核流程,白領工作者幾十萬小時的工作得以由人工智慧替代。

五是給市場帶來持續回報。類似於Big Market的軟體可以提供完整交易風險的資料,

如他國的恐怖襲擊或選舉對本國的股票市場的影響,可以由人工智慧完整分析。

宓群(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Fintech將在金融改革中起到很大作用

互聯網+是光速中國最大的佈局之一,因為我覺得這個機會是中國VC投的超過美國的一個機會。什麼概念呢?通過技術、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改造各個大的傳統行業,融360和拍拍貸實際上是金融行業的互聯網+,這些大的行業實際上與實體是非常相關的。

光速在中國的投資一直圍繞思考未來3-5年行業發展的趨勢,我們不喜歡跟著風口做投資,風口是大家都已經看到的東西,我們往往想看得更遠。在2011年底時沒有人提互聯網金融Fintech,我們的判斷是,中國的經濟需要轉型,從實體的投資驅動往消費方向發展,但對應的金融服務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非常匱乏,金融服務改革的趨勢勢必存在。

周煒(創世夥伴資本主管合夥人):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的四個層面

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在我看來主要是四個層面:

第一是服務和管道創新,利用互聯網幫助金融行業更好的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賣產品,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模式。

第二是高速公路改道式結構創新。宜信的P2P業務是很重要的例子,它通過模式的創新管理風險,對傳統金融行業衝擊很大,我新修了一條高速公路,原來老路不走了,周邊商戶怎麼辦,你得想想怎麼和新的管道結合。

第三是社交化媒體和大資料人工智慧帶來革命式的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上,很大的一個問題在於風險如何控制,過去主要靠個人信用報告,中國信用報告本身是不完善的領域,沒有很好的辦法控制風險的時候,我們社交化圖譜可以用大資料採擷,它的圖譜可以看到他和誰在交流。對大資料的挖掘,可能會起到比央行征信報告更好信用度的分析,基於這些可以做到很多的產品。

第四是應用場景的創新。過去成本結構太不合理,但是創新金融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它的成本是能夠做到的,我們看到大量的公司在做。這塊的錢可能還是銀行出來,但是整個貸款的審核、審批過程是他們完成的,因為銀行的成本做不了這種金額的貸款。

比特幣是一個完全顛覆性的創新,數字貨幣是獨立于現有金融體系外的,這是一個真正顛覆性的創新,不受限於現有金融架構,而是徹底瓦解,這個革命是相當劇烈的。

郭宇航(星河資本創始人):Fintech看好區塊鏈和AI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區域型的清結算已經有人在嘗試,把地區的十幾家城商行、農商行互相之間的交易清算放到區塊鏈上完成,而不是完全依賴於央行的清結算系統。

通過建立這種小的清結算生態,可以省下很多成本。當然,央行可以要求這些區域性銀行同步提交資料。我們對相關的法律、政策進行過研究,認為可行性很高。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區塊鏈也大有用武之地。

除了區塊鏈,人工智慧也是投資的方向。AI公司有幾種,一種是AI的應用公司,一種是AI的底層技術公司。我們投的“天雲大資料”是偏底層技術的,也做了金融行業的應用,總體感覺這類公司有非常大的延展性。其實,當前AI在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是反欺詐,其他常規的語音、語義、圖像識別已經在日常應用中非常成熟了。

垂直領域,在人工智慧的視覺和音訊上都已經有巨無霸公司,比如商湯科技和科大訊飛。但是在反欺詐,行銷等金融領域的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吳海燕(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金融科技領域可以有十年以上的投資機會

國內的金融領域,沒有解決的痛點、沒有滿足的問題還很多。金融機構從來不理300萬元以下的借款。不是說這些借款300萬元的公司沒有信用和資料,而是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辦法覆蓋和衡量他們的信用,有效地發放和管理借款。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金十條”,鼓勵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在政策釋放紅利的當年,阿裡巴巴旗下的餘額寶推出,規模迅速擴展到5000億,一舉成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餘額寶教育了整個個人理財端和大眾消費者市場。

2012-2013年金融行業創新主要來自利率市場化、民營企業參與金融、牌照發放等政策利好推動的機會因素,視窗期很短。新金融行業更大的創新驅動力應該來自科技創新。“金融+科技”一直以來結合最緊密。未來,金融行業的創新趨勢越來越多將從模式創新向技術創新轉變。金融科技領域可以有十年以上的投資機會。

吳世春(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金融科技本質是提升效率

金融是中國第一大行業,有60萬億的存款、30萬億的信託、十幾萬億的債券。金融領域是天花板極高的創新領域。金融創業,風險意識永遠是第一位的,離開風控的金融創業都是耍流氓。金融行業的效率特別低,所以金融創新核心是提升效率。“金融科技”就是利用科技提升金融的效率。

對金融公司來說,AI是種標配,是融為一體的。金融本身就是與資料、風險完全分不開的,用人工智慧去處理,效率會高很多。過去用互聯網可以把中國很多行業重做一遍,包括金融行業,後來用移動互聯網可以把金融上每個鏈條重做一遍,也許現在到了用AI把金融每個鏈條再做一遍的時候了。

金融科技在中國創業領域裡是非常大的一塊,孫正義判斷中國的金融科技是全球領先的,他也加入了眾安保險。最新國外有個排名,把全球排名前三的金融科技企業都頒給了中國:螞蟻金服、眾安科技和趣店。

未來幾年,金融領域誕生的獨角獸和上市公司將遠超其他行業。

王淮(線性資本合夥人):金融科技公司要具備業務打通能力

金融是一個強資料的領域,智慧化能夠加強資料的作用,所以人工智慧在互聯網金融裡面應該有很強的應用。

未來的金融行業只存在這兩種公司,一種是提供金融服務的技術公司,另外一種是技術加持的傳統的金融機構。

對於提供金融服務的技術公司而言,新技術進去,突破口子之後,就像水泵一樣,只要有一個裂痕,遲早是要決堤的,難的是目前新技術和傳統金融機構仍處於一個博弈的過程,並非誰的技術強就一定博弈的過去,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具備打通能力,能夠切入傳統金融機構。

程天(順為資本合夥人):中國領跑全球金融科技的時機已到

中國的科技金融正在擺脫對矽谷的模仿,開創新的產品及商業模式。無論是支付,還是線上信貸,甚至是P2P,中國很多公司的做法已經領先於美國了。雖然美國的財富管理比我們先進,但中國的公司現在也慢慢跟上了,並且速度很快。

國內第一階段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基本是以P2P以及理財型為主。目前政策規範和監管邊界也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第一波企業。

互聯網金融公司發展的第二階段,出現了資產端的多元化創新、保險證券類創業的新發展和互金配套類業務的大發展。資產多元化創新的兩個浪潮,分別是2C和2B。這跟我們觀察的電商在中國的發展路徑是一樣的。

最近兩年2C的新型資產端各種類目的發展很快,從早期的校園內的信貸到3C、醫美、租房、裝修、教育、醫療、旅遊、零售、農村等等。未來新的機會在哪裡?保險、證券、理財、智慧投顧、基礎設施服務、周邊衍生類服務,這些類型我認為都有機會。

金融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同時我們也驚訝于中國創業公司的勇氣、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於未來的探索,現在慢慢進入了一個未知的領域,在世界範圍內慢慢失去了可參考的既成案例和經驗,需要公司在投資人的支持下去探索新的邊界。我們甚至已經看到,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和打法已經開始了大航海的征程,開始向海外傳播和滲透。

崔崢(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人):科技創新為金融帶來新的市場和無限機會

金融需要科技,科技也需要金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區塊鏈還有雲計算,會對借貸、支付、財富管理、保險和企業級服務帶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同時也帶來新的市場,會出現無限大的投資機會。

2013年全球VC對金融科技市場的投入為60億美金,2016年為280億美金,短短三年內,VC注入的資金翻了五倍。同時全球各地有不同的科技金融公司,宜信以中國金融科技第一股,完成了在紐交所上市的使命。

還有並購市場,回顧2017年,這些老牌的公司,如黑石,KKR等在全球各地,也對金融科技各個領域做了深刻的佈局,有VC還有PE強烈資金的注入,健康的IPO退市市場,以及風風火火的並購市場。金融科技對投資者來講,是一個新的市場,也是一個新的課題。

黃曉黎(曦域資本創始人):底層技術的變革會帶來科技金融整個產業的變化和升級

所謂的互聯網技術、資料科學,包括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除了影響C端消費之外,還會深度影響到每個產業。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底層技術的變化會導致每個產業鏈底層的變化,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的變革——從降本增效開始,最終促使實質性的變革發生。

在這個過程中,變革最明顯的一個領域就是科技金融。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金融本身是數位化的。這波技術最核心的就是資料化經營,誰能用到大資料、人工智慧,誰就會有巨大的變革。金融本身沒有實物商品、沒有線下物流,全部是數位化經營,而且IT化的底層架構已經完全搭建好了。因此,底層技術的變革會帶來科技金融整個產業的變化和升級。

金融科技未來有三大趨勢:首先,先進的技術不斷滲透,不斷提升可用性、體驗和覆蓋度;其次,產業鏈格局發生改變,這也是一個比較確定性的事情;第三,未來可能是持續的高壓監管。有一些底線不能碰,比如涉及到維穩的問題。

在金融領域裡紮根很深的那些創業者、那些懂技術的人,他們可以找到巨大的發展空間。金融領域任何一個環節可能都是一個千億、萬億級市場,都會出現多個百億市值的公司。

周煒(創世夥伴資本主管合夥人):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的四個層面

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在我看來主要是四個層面:

第一是服務和管道創新,利用互聯網幫助金融行業更好的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賣產品,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模式。

第二是高速公路改道式結構創新。宜信的P2P業務是很重要的例子,它通過模式的創新管理風險,對傳統金融行業衝擊很大,我新修了一條高速公路,原來老路不走了,周邊商戶怎麼辦,你得想想怎麼和新的管道結合。

第三是社交化媒體和大資料人工智慧帶來革命式的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上,很大的一個問題在於風險如何控制,過去主要靠個人信用報告,中國信用報告本身是不完善的領域,沒有很好的辦法控制風險的時候,我們社交化圖譜可以用大資料採擷,它的圖譜可以看到他和誰在交流。對大資料的挖掘,可能會起到比央行征信報告更好信用度的分析,基於這些可以做到很多的產品。

第四是應用場景的創新。過去成本結構太不合理,但是創新金融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它的成本是能夠做到的,我們看到大量的公司在做。這塊的錢可能還是銀行出來,但是整個貸款的審核、審批過程是他們完成的,因為銀行的成本做不了這種金額的貸款。

比特幣是一個完全顛覆性的創新,數字貨幣是獨立于現有金融體系外的,這是一個真正顛覆性的創新,不受限於現有金融架構,而是徹底瓦解,這個革命是相當劇烈的。

郭宇航(星河資本創始人):Fintech看好區塊鏈和AI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區域型的清結算已經有人在嘗試,把地區的十幾家城商行、農商行互相之間的交易清算放到區塊鏈上完成,而不是完全依賴於央行的清結算系統。

通過建立這種小的清結算生態,可以省下很多成本。當然,央行可以要求這些區域性銀行同步提交資料。我們對相關的法律、政策進行過研究,認為可行性很高。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區塊鏈也大有用武之地。

除了區塊鏈,人工智慧也是投資的方向。AI公司有幾種,一種是AI的應用公司,一種是AI的底層技術公司。我們投的“天雲大資料”是偏底層技術的,也做了金融行業的應用,總體感覺這類公司有非常大的延展性。其實,當前AI在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是反欺詐,其他常規的語音、語義、圖像識別已經在日常應用中非常成熟了。

垂直領域,在人工智慧的視覺和音訊上都已經有巨無霸公司,比如商湯科技和科大訊飛。但是在反欺詐,行銷等金融領域的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吳海燕(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金融科技領域可以有十年以上的投資機會

國內的金融領域,沒有解決的痛點、沒有滿足的問題還很多。金融機構從來不理300萬元以下的借款。不是說這些借款300萬元的公司沒有信用和資料,而是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辦法覆蓋和衡量他們的信用,有效地發放和管理借款。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金十條”,鼓勵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在政策釋放紅利的當年,阿裡巴巴旗下的餘額寶推出,規模迅速擴展到5000億,一舉成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餘額寶教育了整個個人理財端和大眾消費者市場。

2012-2013年金融行業創新主要來自利率市場化、民營企業參與金融、牌照發放等政策利好推動的機會因素,視窗期很短。新金融行業更大的創新驅動力應該來自科技創新。“金融+科技”一直以來結合最緊密。未來,金融行業的創新趨勢越來越多將從模式創新向技術創新轉變。金融科技領域可以有十年以上的投資機會。

吳世春(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金融科技本質是提升效率

金融是中國第一大行業,有60萬億的存款、30萬億的信託、十幾萬億的債券。金融領域是天花板極高的創新領域。金融創業,風險意識永遠是第一位的,離開風控的金融創業都是耍流氓。金融行業的效率特別低,所以金融創新核心是提升效率。“金融科技”就是利用科技提升金融的效率。

對金融公司來說,AI是種標配,是融為一體的。金融本身就是與資料、風險完全分不開的,用人工智慧去處理,效率會高很多。過去用互聯網可以把中國很多行業重做一遍,包括金融行業,後來用移動互聯網可以把金融上每個鏈條重做一遍,也許現在到了用AI把金融每個鏈條再做一遍的時候了。

金融科技在中國創業領域裡是非常大的一塊,孫正義判斷中國的金融科技是全球領先的,他也加入了眾安保險。最新國外有個排名,把全球排名前三的金融科技企業都頒給了中國:螞蟻金服、眾安科技和趣店。

未來幾年,金融領域誕生的獨角獸和上市公司將遠超其他行業。

王淮(線性資本合夥人):金融科技公司要具備業務打通能力

金融是一個強資料的領域,智慧化能夠加強資料的作用,所以人工智慧在互聯網金融裡面應該有很強的應用。

未來的金融行業只存在這兩種公司,一種是提供金融服務的技術公司,另外一種是技術加持的傳統的金融機構。

對於提供金融服務的技術公司而言,新技術進去,突破口子之後,就像水泵一樣,只要有一個裂痕,遲早是要決堤的,難的是目前新技術和傳統金融機構仍處於一個博弈的過程,並非誰的技術強就一定博弈的過去,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具備打通能力,能夠切入傳統金融機構。

程天(順為資本合夥人):中國領跑全球金融科技的時機已到

中國的科技金融正在擺脫對矽谷的模仿,開創新的產品及商業模式。無論是支付,還是線上信貸,甚至是P2P,中國很多公司的做法已經領先於美國了。雖然美國的財富管理比我們先進,但中國的公司現在也慢慢跟上了,並且速度很快。

國內第一階段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基本是以P2P以及理財型為主。目前政策規範和監管邊界也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第一波企業。

互聯網金融公司發展的第二階段,出現了資產端的多元化創新、保險證券類創業的新發展和互金配套類業務的大發展。資產多元化創新的兩個浪潮,分別是2C和2B。這跟我們觀察的電商在中國的發展路徑是一樣的。

最近兩年2C的新型資產端各種類目的發展很快,從早期的校園內的信貸到3C、醫美、租房、裝修、教育、醫療、旅遊、零售、農村等等。未來新的機會在哪裡?保險、證券、理財、智慧投顧、基礎設施服務、周邊衍生類服務,這些類型我認為都有機會。

金融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同時我們也驚訝于中國創業公司的勇氣、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於未來的探索,現在慢慢進入了一個未知的領域,在世界範圍內慢慢失去了可參考的既成案例和經驗,需要公司在投資人的支持下去探索新的邊界。我們甚至已經看到,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和打法已經開始了大航海的征程,開始向海外傳播和滲透。

崔崢(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人):科技創新為金融帶來新的市場和無限機會

金融需要科技,科技也需要金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區塊鏈還有雲計算,會對借貸、支付、財富管理、保險和企業級服務帶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同時也帶來新的市場,會出現無限大的投資機會。

2013年全球VC對金融科技市場的投入為60億美金,2016年為280億美金,短短三年內,VC注入的資金翻了五倍。同時全球各地有不同的科技金融公司,宜信以中國金融科技第一股,完成了在紐交所上市的使命。

還有並購市場,回顧2017年,這些老牌的公司,如黑石,KKR等在全球各地,也對金融科技各個領域做了深刻的佈局,有VC還有PE強烈資金的注入,健康的IPO退市市場,以及風風火火的並購市場。金融科技對投資者來講,是一個新的市場,也是一個新的課題。

黃曉黎(曦域資本創始人):底層技術的變革會帶來科技金融整個產業的變化和升級

所謂的互聯網技術、資料科學,包括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除了影響C端消費之外,還會深度影響到每個產業。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底層技術的變化會導致每個產業鏈底層的變化,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的變革——從降本增效開始,最終促使實質性的變革發生。

在這個過程中,變革最明顯的一個領域就是科技金融。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金融本身是數位化的。這波技術最核心的就是資料化經營,誰能用到大資料、人工智慧,誰就會有巨大的變革。金融本身沒有實物商品、沒有線下物流,全部是數位化經營,而且IT化的底層架構已經完全搭建好了。因此,底層技術的變革會帶來科技金融整個產業的變化和升級。

金融科技未來有三大趨勢:首先,先進的技術不斷滲透,不斷提升可用性、體驗和覆蓋度;其次,產業鏈格局發生改變,這也是一個比較確定性的事情;第三,未來可能是持續的高壓監管。有一些底線不能碰,比如涉及到維穩的問題。

在金融領域裡紮根很深的那些創業者、那些懂技術的人,他們可以找到巨大的發展空間。金融領域任何一個環節可能都是一個千億、萬億級市場,都會出現多個百億市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