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石刻御醫”陳卉麗:從愛一個人到愛上它們

本不該和她有交集

然而,一次邂逅,便是不解之緣。

八年

是偶然?是宿緣?

不知道

於我而言

她不是我的信仰

她是我的使命

我叫陳卉麗

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

1995年,為了和丈夫不再兩地相思

我來到了大足石刻博物館

成了一名文物監測員

這對我,一個曾經的紡織女工來說

是一扇通往未知的“秘境”之門

兩年後,我更是背著眾人猶疑的眼光

涉足館內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種

——文物修復

人說,因為愛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我因愛而來,也愛上了這裡的一切。

四川 重慶 大足

這裡有5萬餘尊石刻造像,

代表了西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

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這裡

初唐的蓬勃,盛唐的氣韻,兩宋的精美與生動,

那些神聖的、壯觀的

那些世俗的、人間的

慈悲雖在、容顏卻改。

指尖滑過這些不會說話的石菩薩,

我內心深處的柔情無聲中被深深觸動。

而她,尤其不同。

我仍清楚地記得

2008年6月12日上午,

當領導安排我作為大足石刻研究院現場技術負責人

帶領團隊參與“一號工程”時,

內心的激動。

“一號工程”即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修復工程,

是國家文物局2008年5月確定的全國石質文物保護專案。

這次修復無論對我自己,還是對中國文物的保護來說,

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挑戰。

800餘年風雨侵蝕,

34種病害,

830只手病症各不同,

殘缺440處,

普度眾生的千手觀音如今卻難以自度。

心疼之餘,我更感到責任之重。

修復工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所涉學科廣,

為了“對症下藥”,我帶領團隊整天“泡”在修復現場和方案堆裡,

常常為了一個小細節而輾轉難眠。

為了找到最佳的加固劑,

我們用了3年1000多天的時間,

從10多種材料中提取劑量,

反復進行實驗100餘次,

才最終確定3%為加固劑濃度。

為了主尊一隻曾被後人補塑的主手

為了堅守文物修復的真實性原則

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佛教經典

我們實地考察了四川、河北、山東等地30多座石窟的觀音像

最終按照對稱原則,採用了“可拆卸式”修復法,

在保證造像藝術完整性的同時,

也為後人修復留下了空間。

而這一修復思路也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八年的修復歷程=

1032張調查表

35000個資料

297張手繪病害圖

335幅病害向量圖,

20000余張現狀照片

1066個修復方案

3000多個日夜的彷徨和焦慮

長期嗅著刺鼻的材料味

粘得一身塵土

夏天不能吹空調

冬天不能用烤爐

凍瘡、蚊蟲叮咬、頸椎腰椎病、化學試劑過敏……

誰還沒為“所愛”受過傷。

我還記得,我的同事雷雨

在千手觀音修復快接近尾聲的一天,突然暈倒在地

很快被確診為甲狀腺腫瘤,必須馬上手術。

然而她卻流著淚告訴我,

她熱愛這個崗位,無論如何都要站好最後的一班崗……

其實我們還患上一種更嚴重的“病”,

那就是無論走到哪裡,

只要看見文物,就會不由自主地盯著看,

看它

有沒有病害

有了病害怎麼治

在別人看來似乎有點“神經質”,

但其實是熱愛和責任使然下

自然流露出的一種職業本能。

作為組長,我完成了

千手觀音造像80只手、

20件法器的修復方案編制、

本體修復和修復技術報告編寫……

而最重要的成果是

我總結出石刻修復“望聞問切”四診法,

準確率達95%。

相信,會幫到更多的石菩薩重現光彩、延年益壽。

一關又一關,

面對修復後金燦燦的千手觀音給世人帶來的無限感動和震撼,

我禁不住眼眶濕潤:“這輩子,值了!”

在我心中,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石頭,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而生命只有一次。

每當和它們對視時,我都仿佛聽見它們的傾訴

滄海桑田的變幻

人間世事的無常

盡收眼底的風霜

隱於心中的悲憫

所有這些,都在它們身上刻下印記

從愛一個人,到愛一座城,

直至愛上不說話的石菩薩

無關“冥冥”

無關“註定”

是時間錘煉的真實打動著我

是傳承賦予的責任感召著我

23年?不止

文物修復,是我一生的修行

既然我已踏上這條道路,

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康得

修復工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所涉學科廣,

為了“對症下藥”,我帶領團隊整天“泡”在修復現場和方案堆裡,

常常為了一個小細節而輾轉難眠。

為了找到最佳的加固劑,

我們用了3年1000多天的時間,

從10多種材料中提取劑量,

反復進行實驗100餘次,

才最終確定3%為加固劑濃度。

為了主尊一隻曾被後人補塑的主手

為了堅守文物修復的真實性原則

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佛教經典

我們實地考察了四川、河北、山東等地30多座石窟的觀音像

最終按照對稱原則,採用了“可拆卸式”修復法,

在保證造像藝術完整性的同時,

也為後人修復留下了空間。

而這一修復思路也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八年的修復歷程=

1032張調查表

35000個資料

297張手繪病害圖

335幅病害向量圖,

20000余張現狀照片

1066個修復方案

3000多個日夜的彷徨和焦慮

長期嗅著刺鼻的材料味

粘得一身塵土

夏天不能吹空調

冬天不能用烤爐

凍瘡、蚊蟲叮咬、頸椎腰椎病、化學試劑過敏……

誰還沒為“所愛”受過傷。

我還記得,我的同事雷雨

在千手觀音修復快接近尾聲的一天,突然暈倒在地

很快被確診為甲狀腺腫瘤,必須馬上手術。

然而她卻流著淚告訴我,

她熱愛這個崗位,無論如何都要站好最後的一班崗……

其實我們還患上一種更嚴重的“病”,

那就是無論走到哪裡,

只要看見文物,就會不由自主地盯著看,

看它

有沒有病害

有了病害怎麼治

在別人看來似乎有點“神經質”,

但其實是熱愛和責任使然下

自然流露出的一種職業本能。

作為組長,我完成了

千手觀音造像80只手、

20件法器的修復方案編制、

本體修復和修復技術報告編寫……

而最重要的成果是

我總結出石刻修復“望聞問切”四診法,

準確率達95%。

相信,會幫到更多的石菩薩重現光彩、延年益壽。

一關又一關,

面對修復後金燦燦的千手觀音給世人帶來的無限感動和震撼,

我禁不住眼眶濕潤:“這輩子,值了!”

在我心中,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石頭,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而生命只有一次。

每當和它們對視時,我都仿佛聽見它們的傾訴

滄海桑田的變幻

人間世事的無常

盡收眼底的風霜

隱於心中的悲憫

所有這些,都在它們身上刻下印記

從愛一個人,到愛一座城,

直至愛上不說話的石菩薩

無關“冥冥”

無關“註定”

是時間錘煉的真實打動著我

是傳承賦予的責任感召著我

23年?不止

文物修復,是我一生的修行

既然我已踏上這條道路,

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