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張報紙與一座城市的故事|劉愛利:夢縈家鄉的山山水水

【人物小傳】

劉愛利,萊城區苗山鎮東杓山村人,1981年生,

先後在村小學、見馬中學、鳳城高中學習。1999年考入山東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學習,2003年進入中科院地理所攻讀旅遊地理專業。2008年博士畢業後入職首都師範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旅遊局青年專家和旅遊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題記

“贏得青年,就贏得了未來”,這已成為絕大部分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的共識。萊蕪旅遊業已有長足發展,

但仍然是一個較為年輕的產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我作為一個旅遊管理方面的青年研究人員,願為、也能為家鄉旅遊業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雪野湖、農博園、歡樂谷、呂祖泉、棋山溫泉小鎮-------萊蕪大大小小的景點,劉愛利竟然一口氣說出十五六個,並能一一指出這些景點的優勢、不足、差距和發展方向來,令人驚歎不已。

“作為一個研究旅遊管理的萊蕪人,我對家鄉的山山水水一直很感興趣,

對家鄉旅遊產業的發展非常關注。”劉愛利說。一條紅圍巾繞頸沿胸垂下,頗有學者風範。

只要回萊蕪,他都會沿雪野湖走一圈,

因他曾參與了雪野旅遊區發展規劃。

劉愛利與雪野湖結緣,是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2009年9月,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承接了雪野旅遊區的一個專案,即雪野湖中心湖區旅遊發展規劃。“你是萊蕪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就參與進來吧。

”研究院負責人的一句話,讓劉愛利成為了專家組成員之一。

“那時我剛剛從中科院畢業,對這次與家鄉合作的機會還是很珍惜的。”在大半年時間裡,他圍繞承擔的“雪野湖中心湖區規劃”和“雪野鎮產業發展規劃”兩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越研究,越覺得雪野湖發展旅遊的條件很好。

”2014年,他作為專家組成員又參與了《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旅遊發展規劃(2014-2030)》,對萊蕪旅遊業發展提出的不少觀點和意見被採納。

“從新聞上看到,萊蕪一年接待的遊客量能達到1000多萬人次,確實很了不起。”劉愛利感歎。一批參與性強的娛樂項目投入運行、全域旅遊加快推進、雪野湖休閒度假品牌不斷提升,“一線連五村”的聲名鵲起------這一切都讓他“打心眼裡高興”。

但劉愛利還是認為家鄉的旅遊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萊蕪也一定程度上存在高品質的旅遊供給不足。”他建議,下一步要著眼吸引省外乃至國外遊客,在盡力規避城市化傾向的同時,在調整思路、優化提升上下功夫。

如今,只要回萊蕪,劉愛利都會到雪野湖以及其他景點走走看看,“從中找到些借鑒、思考些問題。”

母親一人靠“磨豆腐”供應他到大學畢業,

留下的病根一發作,就像鞭子一樣,抽著他不斷努力。

劉愛利小時候的家境並不好,特別是由於“出身”問題,父親擔驚受怕、顧慮重重,這讓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也許是個富農吧,‘摘帽’後,爸爸整天畏首畏尾,啥也不敢幹。”父親的一個親戚原來在山塑機上班,給他弄到一個工人名額,可他前思後想了幾天後竟拒絕了招工,覺得“還是在家裡種地保險。”

面對孩子一年比一年高的學費,劉愛利的母親只好一人出來,在城裡租了一間房,磨豆腐。“我真佩服我的媽媽,她大字不識,敢從農村裡出來,隻身一人到城裡幹,這得多大的勇氣。”後來,他到鳳城高中上學,放假或星期天時,就去給母親幫忙算帳,“結果她比我算得還快”。

於是,這樣的鏡頭永遠地刻在劉愛利的腦海裡。母親每天三四點起床,把浸泡好的豆子磨碎,然後過濾、煮沸,再吃力地壓上石頭加壓,然後到吳花園周邊市場上賣。“每到過年的時候,母親每天都做三四包豆腐,每包都五六十斤,賣完回到家就躺在床上半天不動彈。”

就這樣,靠著“磨豆腐”,劉愛利考進了山東大學。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就把“獎學金”作為目標,拼命地學習。“上大學花了3萬多元,我自己掙了大約一半。”

到中科院學習後,劉愛利就基本上不再從家裡拿錢,母親也慢慢不再磨豆腐。但長期的重體力勞動,還是給她留下了不少後遺症。“渾身是病,特別是腰疼、腿疼。我欠媽媽太多,有時她身上一疼,我就感覺像鞭子抽我一樣,逼著我一步一步朝前走。“劉愛利說。

他至今未婚,但讓父母欣慰的是,

兒子捧出了一份很多年輕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單。

“我還沒有結婚,正和內蒙古的一個女孩談,差不多了。”劉愛利不好意思地笑著說,“爸媽想抱孫子,經常催我,著急得很。”

但兒子的靚麗成就單,讓父母格外欣慰。這些年,劉愛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國家旅遊局規劃重點專案、北京市社科基金專案等科研專案10余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60餘篇,支援和參與各類區域規劃40余項。

在教學上,劉愛利的成績同樣不菲。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我的班級我的家”優秀班集體建設評選活動中,他的班級進入到北京市“優秀班集體20強”,榮獲市級“優秀示範班級”榮譽稱號。全國優秀團員、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銅獎、全國管樂比賽一等獎均出自他的班級,班中8人榮獲國家級勵志獎學金。

“生態!生態!生態!”談起今後旅遊業發展,劉愛利反復強調。目前,他正在國家旅遊局的組織領導下,和專家組成員一起進行4A、5A景區以及全域旅遊的發展規劃。“全國的知名景區我幾乎跑了個遍,感覺需要研究的問題太多。停不下來,沒辦法。”劉愛利苦笑著說。

人物成就單:

1、參與:山東萊蕪雪野湖中心湖區旅遊發展策劃(2009年9月)

2、參與: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旅遊發展規劃(2014-2030)

3、主持:中國國家旅遊局旅遊業青年專家培養計畫專案“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旅遊地的聲景變遷及保護與傳承機制研究”

4、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專案“民族村落旅遊地聲景變遷的特徵及機制研究”

5、主持:中國國家旅遊局規劃項目(重點項目)“中國旅遊度假區“飛地”開發模式及其影響機制研究”

6、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計畫面上專案“世界城市建設背景下北京旅遊產業的空間形態研究”

留下的病根一發作,就像鞭子一樣,抽著他不斷努力。

劉愛利小時候的家境並不好,特別是由於“出身”問題,父親擔驚受怕、顧慮重重,這讓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也許是個富農吧,‘摘帽’後,爸爸整天畏首畏尾,啥也不敢幹。”父親的一個親戚原來在山塑機上班,給他弄到一個工人名額,可他前思後想了幾天後竟拒絕了招工,覺得“還是在家裡種地保險。”

面對孩子一年比一年高的學費,劉愛利的母親只好一人出來,在城裡租了一間房,磨豆腐。“我真佩服我的媽媽,她大字不識,敢從農村裡出來,隻身一人到城裡幹,這得多大的勇氣。”後來,他到鳳城高中上學,放假或星期天時,就去給母親幫忙算帳,“結果她比我算得還快”。

於是,這樣的鏡頭永遠地刻在劉愛利的腦海裡。母親每天三四點起床,把浸泡好的豆子磨碎,然後過濾、煮沸,再吃力地壓上石頭加壓,然後到吳花園周邊市場上賣。“每到過年的時候,母親每天都做三四包豆腐,每包都五六十斤,賣完回到家就躺在床上半天不動彈。”

就這樣,靠著“磨豆腐”,劉愛利考進了山東大學。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就把“獎學金”作為目標,拼命地學習。“上大學花了3萬多元,我自己掙了大約一半。”

到中科院學習後,劉愛利就基本上不再從家裡拿錢,母親也慢慢不再磨豆腐。但長期的重體力勞動,還是給她留下了不少後遺症。“渾身是病,特別是腰疼、腿疼。我欠媽媽太多,有時她身上一疼,我就感覺像鞭子抽我一樣,逼著我一步一步朝前走。“劉愛利說。

他至今未婚,但讓父母欣慰的是,

兒子捧出了一份很多年輕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單。

“我還沒有結婚,正和內蒙古的一個女孩談,差不多了。”劉愛利不好意思地笑著說,“爸媽想抱孫子,經常催我,著急得很。”

但兒子的靚麗成就單,讓父母格外欣慰。這些年,劉愛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國家旅遊局規劃重點專案、北京市社科基金專案等科研專案10余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60餘篇,支援和參與各類區域規劃40余項。

在教學上,劉愛利的成績同樣不菲。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我的班級我的家”優秀班集體建設評選活動中,他的班級進入到北京市“優秀班集體20強”,榮獲市級“優秀示範班級”榮譽稱號。全國優秀團員、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銅獎、全國管樂比賽一等獎均出自他的班級,班中8人榮獲國家級勵志獎學金。

“生態!生態!生態!”談起今後旅遊業發展,劉愛利反復強調。目前,他正在國家旅遊局的組織領導下,和專家組成員一起進行4A、5A景區以及全域旅遊的發展規劃。“全國的知名景區我幾乎跑了個遍,感覺需要研究的問題太多。停不下來,沒辦法。”劉愛利苦笑著說。

人物成就單:

1、參與:山東萊蕪雪野湖中心湖區旅遊發展策劃(2009年9月)

2、參與: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旅遊發展規劃(2014-2030)

3、主持:中國國家旅遊局旅遊業青年專家培養計畫專案“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旅遊地的聲景變遷及保護與傳承機制研究”

4、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專案“民族村落旅遊地聲景變遷的特徵及機制研究”

5、主持:中國國家旅遊局規劃項目(重點項目)“中國旅遊度假區“飛地”開發模式及其影響機制研究”

6、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計畫面上專案“世界城市建設背景下北京旅遊產業的空間形態研究”